连锁便利店能否攻克下沉市场?
1年前
收藏 0
0
【摘要】:没有一份生意能轻松做起来,看似一片蓝海的下沉市场,也并非表面那般顺风顺水
过年回县城老家,我发现老旧的街边多了个异常崭新的招牌——罗森便利店。不禁感到一阵诧异,虽然早就听闻连锁便利店将战场从一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正在疯狂向下扩张,但直到发生在眼前,才算有了真切的感受。
纵观各大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史,均起家于一线城市,新颖的店铺深得消费者的心,一度成为大城市里的专属“灯光”。
但从前几年开始,连锁便利店的风不知不觉吹到了下沉市场,并且持续加剧。
在大城市发展的如火如荼的连锁便利店为何会掀起下沉热潮?他能顺利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吗?当初在一线城市,挤得街边夫妻老婆店几乎无生路的招数,在下沉市场能行得通吗?本文将会针对这些问题逐个做出探讨。
连锁便利店下沉现状
我们先来看下国内连锁便利店下沉的现状。
目前,国内连锁便利店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日系连锁便利店如罗森、全家、711等;本土连锁便利店如美宜佳、见福、便利蜂等;互联网系便利店如电商巨头京东、阿里、苏宁等。
这三个派系都在争相快速下沉。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数据,2022年低线城市便利店数量逆势上涨(相较2019年)。增速最快的城市Top10中,有7名都是如赣州、惠州、泉州、邵阳这样的三四线小城。
截至2020年10月,日系连锁便利店的罗森,已在合肥地区开了79家店,遍布四区两县,芜湖地区已有7家店。在2020年4月,罗森北京与金典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特许经营加盟的形式进驻河北。7-11已在山东德州等地开出首店,全家已在浙江江阴等地入驻。
本土连锁便利店的便利蜂从2020年2月起,已在深圳、济南等多个城市开店。从2019年10月宣布破千家门店后,截至2020年5月,便利蜂对外公布的门店数量已超1500家。2020年7月,“红旗便利”开启跨省之路,联合兰州国资利民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兰州开设门店300家,首店在9月9日开业。
互联网系便利店的京东在2017年,对外宣布要在5年内开出100万家线下京东便利店,其中50%就选择在农村。
纷纷迈向下沉之路的众连锁便利店经营状态出现两级分化。
有部分连锁便利店下沉市场尝到了甜头,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曾表示:“疫情期间,罗森华东地区门店业绩实现了30%的环比增长,其中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一二线城市。”
也有部分连锁便利店下沉之路,进行的并不顺利,顶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比如,全家和7-11都只在部分区域盈利,其他区域仍处在亏损状态。
为何会有下沉热潮?
早些年,连锁便利店确实都更喜欢扎根于一线市场,因为相比于下沉市场,一线城市的投入产出比更可观。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便利店扩张大战便开始了,众多连锁便利店凭借着系统化、便捷化等优,扫除障碍,开始占领城市的各个角落。
慢慢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发展到今天,连锁便利店遍布一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1)一线市场饱和
随着连锁便利店的不断扩张,一线市场趋于饱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像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已基本成熟。据《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仅在上海一个城市就有6430家便利店。
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别人吞掉,所以需要不断的寻找增量。
而相比于一线市场的激烈竞争,三、四线城市貌似一片祥和,并且经济持续增长,更多消费者开始喜欢有品质的东西,便利店企业自然不会放着这块蛋糕不吃。
下沉计划也就势在必行了。
2)成本攀升
成本攀升一方面是指,一线城市的房租、人工费用越来越高,但营业额却没有明显上升。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房租大概是一线城市的五分之一,销售额可能是二分之一,可获利空间可观。
另一方面是,指市场饱和后,获客成本急剧上升。以前店面稀疏,客源相对充足,店面生意都不会太差。而现在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竞争对手之间离的越来越近,客源极度分散、近身肉搏也大大损耗精力成本,同时购物方式多样化也分散了一部分客源。
成本的压力在社会经济环境差时,额外艰难,尤其遇到疫情这种天灾人祸,很难体面的在一线城市存活下去。
便利店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低成本的下沉市场便是很好的选择了。
除了一二线市场饱和和成本攀升压力的原因,下沉市场本身对连锁便利店也充满了诱惑!
1)下沉市场消费力可观
近几年,下沉市场的零售消费力一直呈现蓬勃向上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新事物。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2019三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平均增速比全国高5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据阿里巴巴零售和奥维分析数据显示,当前线下传统商品零售渠道大约有630万家小店,超过75%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了国内快消行业近40%的出货量。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便利店消费,据《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二线及以下城市年轻消费者占比25%,但消费增长贡献达到60%。
2)可支配资金充裕
跟一线城市生活的人们相比,三、四线城市的人们日常可支配资金充裕。
虽然一线城市工资高,但生活压力大,很多人背负着房贷、车贷、高物价等,可自由支配收入严重不足。三、四线城市的工资虽然低,但好在生活成本低,能相对富裕些。
3)消费时间充裕
大城市的年轻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既没钱也没时间,另一种是有钱却没时间。时间大多被工作填满,消费时间有限。
反观小城市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慢,有足够的消费时间。
4)年轻人消费需求
很多年轻人承受不住大城市的压力,选择回家乡的小城市,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属于年轻人的需求了。
他们仍需要接触跟一线城市接轨的事物来提高幸福感,逛一逛便利店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下沉之路任重而道远
没有一份生意能轻松做起来,看似一片蓝海的下沉市场,也并非表面那般顺风顺水。其中会有重重困难在等着走下沉之路的连锁便利店,比如,京东便利店下沉口号喊得很响亮,但计划的100万家线下便利店,至今也未能执行到位。
具体的困难有很多,本文只讲主要的两点。
1)供应链问题
便利店跟传统夫妻老婆店不同,日常售卖商品除了传统的快消品之外,还需要鲜食、速食等,这些品类需要对加工基地相应的配送的半径距离是有一定要求的。
虽然目前国内除了特别偏远地区,大部分地方都有独立供应鲜食的能力,但是能力归能力,运输成本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能有成规模的加工配送,运输成本会让很多便利店企业望而止步。
2)本地夫妻老婆店难以攻破
与本地夫妻老婆店交战是连锁便利店下沉最大的难点,夫妻老婆店根基稳固,难以攻破。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能撬动一线城市的街边夫妻老婆店,那在三、四线城市也不会是难点,把那套模式复制一下不就成了!
但其实深度契合一线城市快节奏感的便利店,并非能融入生活节奏慢的三、四线城市,相比于高效率,小城市的人们更在意舒适感。
和睦的人情关系、贴心的问候服务等都是舒适感的来源,这些夫妻老婆店能提供,但规范作业的便利店员工未必能提供的了。毕竟给自己打工和给别人打工,出的力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不可替代的客情关系,夫妻老婆店的灵活性也是连锁便利店比不了的。传统夫妻店不需要外雇员工,零员工成本。像遇到疫情爆发的时期,夫妻老婆店只要坚持不赔本就能活下去,但连锁便利店不仅要保证不赔本,而且还要保证正向营收,否则发不下工资就得面临闭店。
种种困难都是连锁便利店下沉时,需要正视的问题。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难。比如,夫妻老婆店难以攻破、分流消费者,却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不管是产品SKU,还是系统化管理、资金链供给,都是落后于便利店,便利店有跟夫妻老婆店博弈的资本。
其实从长远发展来看,连锁便利店下沉也会是必然趋势,经济发展一直如此,先进的产品大城市先发展,发展饱和后,再向小城市渗透。
无非是渗透深浅的问题,而在充满人情味的小城市,夫妻老婆店虽然不可能完全被替代,便利店想要深度渗透,一成不变大概率是行不通的。这时找到一条系统化和本地服务相融合的出路就尤为重要。
目前已经有部分便利店找到了符合向下发展的出路,比如红旗便利店会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便利服务,标准化的同时又充满温暖。长此以往,便利店在下沉市场翻盘超越夫妻老婆店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的便利店还处于不愿改变的阶段。
当下的连锁便利店,要想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并不会很轻松,不断寻求突破、改变是刻不容缓的一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新经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