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还要拍长视频么?

芋艿和猫说 芋艿和猫说

2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副刊时代,长视频依旧有它存在的道理

小度年度情感微电影《老杜》在9月30日上线后,B站登上全站热门榜单第二,截止目前,播放量突破530万,微信视频号的播放量也达到700万+。

弹幕、主题曲、评论和自发的讨论中,很多人感叹『太好哭了』、『小度小度,在呢,一直都在』。

很多行业内的伙伴也感叹:2022年,长视频微电影还能出圈。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传播差不多从10.9陆续结束了。哪知道突然在微博上火起来,各种大V免费主动转发,无数网友『太好哭了』,硬生生获得600万+播放量,让原博主都吓一跳。 

回到标题,借这个短片,想讨论一下品牌长视频。

确实,今年是品牌广告非常沉寂的一年——媒介碎片化、注意力分散、消费下行、预算紧缩。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品牌人、广告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品牌还要拍长视频么?

一年多前,我的答案非常明确:不要

无论从制作成本、投入精力角度还是目前的碎片化传播环境、短视频观看习惯来看,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详见旧文:别拍品牌微电影了

回到年初决定拍《老杜》的时候,虽然抱着这样的想法,但因为创意本身的感染力、与品牌价值的高契合度,还是咬牙决定做。

然而,在长达一年的创意执行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想法发生了变化。

品牌做长视频,依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决策人也要担负较大的风险,所以这里不是劝大家都要去拍长视频——品牌的内容策略需要长线规划,结合目标、资源、投产比等多种因素来考量。

一、短平快的视频,当下是否足够满足品牌沟通的需求

在蔡钰的《商业参考》里,她说自己有一个同事,消费风格非常两极化,就只在两个地方买东西,要么SKP,要么拼多多。

她进SKP,买的是让自己开心的有情绪溢价的产品,lululemon的裤子、Celine的包包等;上拼多多,卖的是不用费脑子均质化产品,15块钱够用一年的垃圾袋,19块钱一周一换的鲜花等。

问了一圈身边的人,也有这种消费两极化的趋势——并不是买不起,也不是失去了消费欲望,而是没必要在这儿费脑子。消费者的情绪资源和心力有限,应该省下来,给更值得的情绪消费选项。

如果把品牌内容也作为一种产品,似乎也有两极化的趋势。

各种各样的投流短视频,用最流行的视频模板直接刺激购物需求,【别人的孩子都有,我家的宝贝也要有】、【799你不买、599你不买、399你还不买么?……】这类视频类似在拼多多消费,同质化、粗暴简单,但高效,满足直接下单的需求。

这部分内容,其实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购买者的需求——看到、了解、下单即可。

但所有短视频的背后,品牌的面貌是越来越模糊的,耐克和安踏都可以399、戴森和徕芬都可以说今天下单有优惠。随着流量价格不断上涨,产品功能同质化加剧,碎片化环境难以产生记忆和联想……很多企业都会陷入流量囚笼和价格竞争的困境里。

因此,要获得顾客的忠诚度和超越同类竞争的溢价认同,一方面,需要产品和服务本身不断创新,提供更高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内容的建构,获得目标人群的品牌偏好和认同。

对后一个目标,『拼多多』类的短视频和硬广,很难承载功能和价格以外的品牌表达。因此,品牌需要通过打造【SKP式】的内容来承载价值主张和情感内容。

二、基于什么样的目标,有必要花大力气做品牌内容

并非所有的品牌,在任何阶段,都有必要花大力气来构建品牌内容。除非品牌内容能最高效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总结起来,如果基于以下目标,可考虑重做内容:

1、供给端内卷,功能\价格的差异化有限,理性说服的成本和效率低

2、相对客单价高的产品,核心购买人群的复购在整个盘子的占比高

3、破圈获得新人群的信任和好感,以此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一点很好理解,例如手机厂商,现在核心技术尚未出现大突破,存量市场需求不足——都在卷功能、外观和细节。因此各大品牌都在发力打磨内容,『华为影业』、『VIVO、OPPO影业』由此而生。通过影像质感的塑造、品牌理念的表达,品牌情怀的感染,获得目标人群的认同和偏爱。

为什么创造情感反应,是一种更有效的营销法宝呢?

在《百胜营销法》这本书里提到,生活是由我们的情绪和我们对外部事件的情绪反应塑造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琐碎的杂事、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只有那些与明确的情绪反应有关的时刻才会长久。如果能够利用这种心理,把广告内容和情感反应联系起来,无疑创造一种持久的记忆度。

网易云音乐主题曲留言

『可能是她的厨房料理机老化了,发出了第一声不祥的响声提醒她,她很容易就想起了一个广告内容,她记得突然被广告语逗笑了,或因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感到一丝悲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对你的品牌有一丝特殊的情愫……她正在搜索栏中输入品牌名称』——《百胜营销法》

第二点,借助品牌内容,在价值理念层面,获得核心人群的认同,提高忠诚度和复购意向。

比如各类奢侈品,重金打造品牌电影、各种展、活动等,构建精神力量、在时尚、审美、品位层面保持引领者的姿态;

观夏等相对高客单价的品牌,也在持续打高品质的内容(据说观夏每篇公众号的内容制作费用,高达40-50万),以此和核心粉丝深度绑定。

内外品牌的创始人刘小璐在一次分享里谈及,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持续为品牌的典型用户做生活纪录片,意在获得忠实用户的长期追随,这些人不仅是高复购的主力人群,也是最愿意尝试品牌的新品类、新产品的人。

她说,『在大家的注意力越来越短的时间里,我们反而希望做一些更深度的内容。我们一支纪录片平均在14分钟。在现在的品牌传播上,这个是几乎不可能的时间长度。然而,所有点开这些视频的用户,几乎都会看到最后,我觉得这也是帮我筛选了我们忠实用户——她是愿意沉下心去了解的。』

第三点,破圈新人群,也是《老杜》这支微电影拍摄的目的之一。

面对新的人群,品牌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沟通呢?

说道理的前提是有人愿意听。讲产品容易激发抵触和防御, 而建立一个感性的印象,是更简单而容易接受的事。

在大众媒体时代,观众能清楚分辨广告出现在什么平台,以此推断背后所代表的品牌实力——出现在央视的黄金时段、最繁华的地段还是出现在街角、网页的角落里,这些不同价格的广告位,给予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甚至会以此来判断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靠谱程度。

而在内容大爆炸的时代,尤其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也很容易分辨出内容的精心打磨程度、背后流露的价值导向,甚至品牌背后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创作内容,这个团队是否值得信任。因此, 一个诚意讲述、精心制作且有情有义的故事,更有可能成为一块打开心门的敲门砖,获得新人群的信任和好感。

广告文案的主理人二毛和我说,他的微博发了短片,第一波自来水就是漫圈——对小度而言,又是一波品牌的新鲜人群。

注意,这里说的是破圈是基于已有的公众认知基础,希望获得新用户的好感和兴趣,而不是品牌首次亮相。

品牌第一次亮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更应该更侧重产品功能,告诉大家【我是谁】

当然,基于以上三个目标,可以考虑布局资源、人力去重做品牌内容。

然而,品牌内容也并不等于长视频( 长视频确实是需要极大心力去打磨,对合作方——创意、编剧、导演、制片、传播等要求都很高) ,图文、广告海报、展览、表演、晚会、直播(非卖货型)、以及最近很火的播客等……都可以成为品牌内容,根据最适合品牌精神表达的载体和企业当前的资源优势,综合选择。

创作任何高品质的内容,都是一件极其有门槛的事(甚至难度不低于做产品、服务),从用户洞察、产品融入、创意制作、传播沟通等各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想要保持输出高质量内容的水平,无论inhouse还是外部合作方共创,对企业来说,都是需要成本、人和精力的投入。

三、长视频的应该如何传播

最后,让我们回到方法论。长视频该怎么传播呢?

结合这次《老杜》的案例,可以考虑借鉴电影和电视剧宣发的模式,也就是【全网布点+沉浸观看】。

首先,找到具备长视频观看习惯的平台。这次我们选择了B站作为主阵地。第一,B站有中长视频的完整习惯,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视频,完播率高;第二,B站的弹幕能很好地挖掘长视频里欲说还休的细节,随着情绪走向充满感染力,通过【手动补足】内容,让整个长视频更丰满、更有吸引力。

当然,B站也是非常挑剔的平台,对视频的质量、价值导向、细节用心程度等要求严格。

在B站发布,除了片子质量过关,推广细节也很关键:

在这次《老杜》的传播中,选择了一个喜欢搬运暖心短片的up主联合首发,弱化广告属性;邀请一些素人和up主提前观看,在发布的第一时间内,写下自己的评论和弹幕作为引导;小度作为官方下场,第一时间对可能的槽点做了说明(求生欲满满);当然还有投放的节奏和步调等。

除了B站,视频号也是比较好的阵地,视频号人群相对较高,和B站也是一种互补,且也有观看中长视频的习惯。从投放的性价比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次,借鉴影视宣发的手段,全网布点是非常关键的引流方法。

首先,最大程度激活微信生态的熟人社交圈。各种方法和路径发动媒体、合作伙伴、同事朋友转发、社群分享。

然后,精华版在短视频平台、内容社区的分发,这一次,我们发现抖音有一些做影视剪辑的账号自己剪辑了1分钟的短片进行传播,立刻也安排了一些视频号影视博主剪辑,并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上传主题曲,多内容分发引流到B站观看。

再次,各类公域平台的影响力kol引导,比如公众号、小红书、知乎这些平台,不适合长视频传播,但作为公域流量平台,适合垂类意见领袖发布深度内容,比如观后感受、内容点评、细节挖掘等。

当然,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火花,比如某个评论突然火爆、某个平台讨论热度激增等等,这些时候可以顺势而为,灵活调整策略。

四、写在最后

其实也是今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有品牌的内容,无论长视频还是其他,都是服务于品牌 『暗线』 所传递的价值理念(课程 《全链路品牌营销操盘方法》第四讲 )。而不是作为一个campaign、一次沟通独立存在。

对小度而言,『陪伴』是核心的暗线灵魂,是区别其他电子数码品牌的情感差异化内核,『在呢』『一直都在』是陪伴最核心的表达元素,也是产品最高频的交互。

从短片《抱歉这就是生活》到《左右》到《理想之城》植入再到《一人一屋一屏》以及《老杜》,以及和寂地的『小度在家的故事』系列漫画,都是紧密围绕这条暗线来展开。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芋艿和猫说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芋艿和猫说

芋艿和猫说

微信公众号:芋艿和猫说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