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序中从金曲奖、金马奖视觉谈公众设计:要让阿嫲阿伯都看得懂
2年前
收藏 1
0
【摘要】:来看看“三金”的先驱设计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上周,第59届金马奖刚刚公布了本届主视觉。每年金马奖的主视觉都凭借设计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因此在公布之前就备受设计专业圈的期待。
近两年的第58、59届金马奖主视觉都由Bito工作室操刀设计,但提到金马,不得不提的另一位设计师是来自台北的平面设计师方序中。他自2016年起便多次担任金马奖、金钟奖、金曲奖等大型典礼的视觉总监,是首位执行过台湾这“三金”典礼主视觉的设计师。
第59届金马奖主视觉
在Motioner二栖知学于2021年推出的《顶尖设计师的跨域对谈》系列视频里,方序中以回答提问的方式分享了他为“三金”做设计的经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相关设计心得。
在20多分钟的采访中,方序中不仅详细谈到了如何为“三金”做设计,还就设计中的字体处理、平面设计转动态等发表了想法,更是深入谈到了何为“面对公众的设计”。Design360°将这些观点进行了梳理,结合作品,来看看“三金”的先驱设计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为金马、金曲、金钟做设计:敢于“许愿”,让更多人一起来完成目标
“在提案时,要有许愿的勇气。”
重大典礼各有各的需求,金马可能就更浪漫一点。我太喜欢电影了。对我而言,电影就是所有设计和美感的综合,它里面包括了视觉、音乐、服装、美术、造型等,你能想象到的、最喜欢的视觉或是美感,都会集中在电影里面。电影一直是我开始做设计的起因,所以在金马的设计这件事情上,我就极度地释放了浪漫,沟通过程中也是用“浪漫”在沟通,所以伙伴很重要,他会负责把我拉回来。
当然勇气是最重要的。要说金马、金曲、金钟的设计提案过程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我都有“许愿”:提出我想做怎样的主题、想呈现怎样的效果、想和谁合作……有时候当你的想象太在自己的一个既定范围里,可能会比较难去突破。把想法提出来,让更多“神灯巨人”听到你的愿望,大家一起来完成,事情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第54届金马影展主视觉海报(2017)
金马54的提案过程我印象是很深刻的。我常常在第一次和客户聊天的时候就有想法,那时我就和金马执委会提出“想要找《春光乍泄》的王家卫导演合作”,自己讲完都觉得不太可能,金马执委会当然也说“好,那就试试看”。结果这不小心乱许愿,最后真的和香港泽东电影公司,以及王家卫导演达成了合作。这一届金马有两款主视觉海报,这也是王家卫看了我试做的几款之后,发现都很喜欢,随后提出“能不能要两个主视觉”的——就像导演也在许愿。对我来说那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验。
我很幸运,经常能在提案中获得认同。首先我自己很爱观察,会先去想象对方这次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在沟通、提问的过程里,让自己观察每一个细节。这样在提案的时候通常都可以戳到他们的痛处,戳到了就可以好好拿出来聊聊嘛。我自己还挺喜欢提案这个过程,到最后就算没有100%落实,我觉得都是对双方的一种磨练。
第55届金马影展主视觉(2018)
“越多的可能性,设定就越要简单,这样它变化性才会多。”
金钟51那年(2017)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典礼上做自己一直很想做的整体视觉统筹,也让我思考起自己好像很久没看电视这件事情。重新看待、重新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是很棒的机会,让你可以重新用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它。我也是受到了金钟的影响,吸收了为金钟设计时的经验,后来才有机会走到金马。
我对一个颁奖典礼的想象,常常是一个充满了感谢的夜晚——台上的人不断在感谢,还有更多人不断在被感谢,这种荣耀感以及给予和接受的感觉在我看来是很饱满的。因此在设计提案上,我都会力求表现这种感受,让整个视觉感受都是温暖的。
第51届金钟奖颁奖典礼(2017)
而金曲奖则会需要更多所谓“节奏感”的传递。我希望能够做出“看得见的音乐”,也从自己做过的许多音乐专辑设计中积累“在视觉上如何达到音乐一般的感受”。
每个案子的个性都不太一样。在为台北流行音乐中心提供身份识别设计时,我们在设想时就会思考:北流讲究音乐性,它的LOGO不应该是死板的。因此最后LOGO的组成就如同音乐的各种类型一样,是多变的,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它的样子。
所以在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的案子上,我们丢出了很多的想象和可能性,越多的可能性,设定就越要简单,这样它变化性才会多。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案子的发想过程。
台北流行音乐中心
面对不同的案子需求,还有每一个设计师的生活历练跟感受其实都会不同。至于有没有什么固定的风格,完全谈风格更像是纯创作的话题。对设计来说,我认为风格应该是在每一次沟通里、通过互动产生的:也就是先有需求产生,设计师再基于此去赋予它一些个性。
多看、多想、多做,积累字体和排版经验
“在案子中,选字、改字和造字,都很需要经验积累。”
不管是“三金”还是其他案子,我觉得字体在其中都是很重要的。首先是选字。有时候字体被设计出来,它已经是最美的样子了。选字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非常需要经验,需要抓得很准——要把这些完整的字体运用到对的画面上。
魏如萱 专辑《藏着不等于遗忘》
再来是改字:许多人会改动既有字体的某些笔画。改字的目的是附加个性和需求,让原本的字体有新的变化、改进,当然也需要有功力和经验了,不然其实会画蛇添足。
最后还有造字。造字其实就是字体的图像化,让视觉变得多元:或是几何,或是复杂,或是复合媒体,或是很有“手感”。面对不同的主题,字体会有不同的可能性,取决于设计师怎么用自己的美感和经验进行组合。
谢明谚语Minyen Hsieh
专辑《Kamizen Wakasui AS GOOD AS WATER》
“只有多想,才能够去思考为何这么做就是好;只有多做,才能知道东西能否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而在字体处理、乃至文字编排上的美感培养,我觉得还是多看,多看之后你要多想,多想之后你要多做。现在可能很多人因为资讯吸收得很快速,所以经常会一直看东西一直看,可是我觉得在看的过程里面,没有思考和练习的话,吸收到的东西其实还是很难能够表现出来。
所以除了多看之外,你还要多想。多想的时候,你才能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使用就是好的作品。再来就是多做,多做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这三个步骤会让你对字体的处理上能够有更多的练习、甚至成长的机会。
2017 台北文创记忆中心 禾集计划 装帧设计
不会做动态的平面设计师不等于不懂动态
“没有说一定要使用平面软件、动态软件,或者甚至是电脑,才能做设计。”
或许是因为我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平面设计训练,我认为每一位设计师所使用的工具都有着无限可能,没有说一定要使用平面软件、动态软件,或者甚至是电脑,才能做设计,所有的想象都可以有你自己的方式。
今天如果动态能够在社交媒体等载体上呈现得更活泼,我们在一开始时就有可能从动态效果倒过来思考平面应该怎样呈现。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局限说,“我不会动态,我是不是就无法跟上?”或者“我只会动态,怎么样切入平面?”而是要先思考这一个案子里的东西,如何呈现出你最想要的效果。你可以去做连接,去做尝试,甚至去换一种思考的方向。
每一种表现都有连接,都是互相有关系的,因此还是要看案子本身。我不会把自己设定成我是平面设计,就不能够用动态;或者我是动态就无法接触平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25届金曲 演唱类最佳作曲人奖
“作为平面设计师,与动画师的沟通很像一种表演——我们都在自己的专业上来进行表演,然后一起变成很棒的一出戏。”
因为我自己不会做动态,在给动画师做空间规划还有动态传递的时候我都会给予对方适度的空间。如果要表达我关于动态的想象,我可能会丢关键字,可能还会用手脚比划,发出声音去解释大概的节奏。
一开始动画师们是不理解的,可是多几次之后他们就知道:对我而言,动态就是节奏,要快点还是慢点,要转的节奏还是利落的节奏,我就会用手跟声音来表演,然后让他们去想象。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回馈都会让我觉得很惊喜,因为他们也丢入了自己的想象,也丢入这种抽象的练习,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最棒的沟通。
第55届金马奖
这种沟通是很过瘾的,它很像一种表演——我们都在自己的专业上来进行表演,然后一起变成很棒的一出戏。到现在我当然也都还在学习,希望动画师们也不要觉得我很任性而讨厌我了,因为这的确就是很抽象。但目前成果都是非常棒的。
第59届金马奖动态视觉
公众设计:让“阿嫲阿北”看懂设计的同时,挖掘更多视觉可能性
“如果一个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看懂,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近它、接受它,它可能会是一个怎样子的设计?”
面对“三金”这种与公部门对接、面向公众的设计案子,它们的需求、时间,以及其他条件当然都和普通的企业设计案子不太一样。但我一直认为,公部门的案子其实是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你的设计的机会,更多人不是更多懂的人,而是更多不懂的人。
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很酷、很棒的创作,全世界可能有一个人看懂,我们就很开心了,因为这种创作大部分是我们从自己心里散发出来的情绪或是想法。
查无此人
但今天的设计,尤其是对公部门、对公众的设计,你要接触的大部分可能是不懂设计的人,这时候你的话术和表现方式都可能要转换——你可能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调整成连“阿嫲(奶奶)”也有机会看懂、“阿北(老伯)”也有机会看懂。这时候,设计是不是应该更利落、更简单、更有亲切感,或者是更有“手感”,各种考量都会加进来。
2020新竹市金玻奖
对象不一样,设计上的做法就会跟着改变。在这几次的公部门案子上面,我都尝试着,如果一个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看懂,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近它、接受它,它可能会是一个怎样子的设计?所以在每一次公部门的提案时,我都给自己留有这一思考空间,当然还是不能脱离“设计师的责任”: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也能够表现出有趣的可能性、更多思考的可能性,以及美感的可能性。
在资讯过于易得的时代,试着享受过程和失败
“现在的过程太简短、太快速、太容易得到答案了。”
现在的环境下,资讯的吸收非常快速,答案来得也特别快:你在Google上面打一个关键字、问一个问题,就会收到非常多答案,而这些答案都长得差不多。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以前我们没有这么快速的工具时,我为了知道一个答案,需要去找资料,需要去旧书店,需要去图书馆,需要到处问人……同样是从一个需求出发,在这些实际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更多可能的答案。
所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过程太简短、太快速、太容易得到答案了。如果我们都能回到一个享受过程的时候,在过程里面也许可以发展出更多答案的可能,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在视觉上、美感上、自我挑战上会有更多被开启的机会?所以现在我自己也是试着去享受过程,去享受失败的可能,去享受不断有东西即将被打开的这种想象。
2019台湾文博会 屏东馆
尽量去享受过程,享受失败,这是我给现在同学们的建议。对美感、对视觉,对所有设计保留兴趣跟热忱,再去享受过程,可能我们会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作品和想象。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Design360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