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的工作如此焦虑?
2年前
收藏 0
0
【摘要】:疫情让每一个工作伙伴的价值观都清晰闪现在你眼前
疫情三年,其实摧毁的我们建立起来的有序生活与工作规则。而这一切有序的规则,被无序的疫情击破之后,我们就会陷入到慌乱和失控之中,包括对于很多认知的颠覆。
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工作的认知,可能完全不同以往。
从另一个角度上,疫情这三年,大家都处于一个焦虑和失控的状态之中,不止是因为封城或者防疫措施的严峻,更重要的是工作和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大国企可能会好一点,民营企业基本上影响严重,更别说重灾区,就是教培、旅游、餐饮以及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这些都构成了无序生活的惶恐,也让我们对于工作形成了更深层次的焦虑。
我们为什么会导致工作焦虑?
一、创业导致焦虑。
最近有一句金句——“打工赚得少,创业赔得多”,我觉得非常真实。
酒友兼老友当当帮助其公司在日坛开了家料理馆,想到了疫情会有冲击,但是没有想到冲击会这么大。一波一波的防疫措施出台之后,报复性消费没有看到,大家怕被牵连防控,不敢去了倒是真的。
如今的经济形态,如果不是和核酸以及防疫有关的创业,如果你选择成为一名创业者,恭喜你,距离失业可能半步之遥。
1998年9月开始的第一次互联网热潮,在那个时代到处都是金子,到处都是创业者。大批的人放弃工作,开公司,和去创始公司上班。
这一点很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所有的行业都需要通过手机APP重新再做一次,创业成为主旋律。
彼得·蒂尔说,他看到一个40岁的人一次开了6家公司,这其实本应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在当时却认为是特质,并且是成功的特征之一。因为每个人都应知道却不知道,热潮无法长期持续。当纳斯达克倒下,卢布驾崩,这场互联网热潮在金融危机下烟消云散的时候,留下了四点经验:1、循序渐进;2、保持精简和灵活;3、在改进中竞争;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创业潮遇到经济寒冬,带来大批的失业,没有工作而导致工作的巨大焦虑,成为一个时代的显性特征。在那个年代,只有特别幸运的如阿里巴巴和paypal一样,拿到了现金,才存活下来,并且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手握现金才是不焦虑之正道。
二、价值观混乱导致焦虑。
这大概是我经历过价值观最混乱的一个人生阶段。
一系列的事件,就能辨明你处于什么样的分界点。俄乌战争、安倍遇刺、防疫封城,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你都会发现你和价值观大相径庭的人彼此靠的是如此之近。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里面有一段话:“我们活在一个价值混淆的时代,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的古老观念已经无法应付新的状况。曾经有人这么说,真正的学习来自于四处游荡。你必须先停止拓宽原先的知识,四处游荡一阵子,直到碰到一些事,能够让你拓宽原先知识的根基,才会继续前进。每一个人都很熟悉这种经验,我想一旦整个文化的根基需要拓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同的状况”。
这种不确定的价值观,是我们对于很多概念认知产生巨大偏差的焦虑很重要的成因。人们往往是因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这种不确定是因为旧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
今天朋友推荐的《所幸藏书房》一书中陈平原先生的一段话:人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地图,知道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比一下子获得某个知识更重要,因为学会这个地图的建构,你即使现在忘记了,等你需要时也知道到哪儿去找。所以所谓学术训练,就是建立这个知识地图,然后具体到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建立自己的书库,有自己的书房小径,所谓有书房小径就是知道在这么大的书房中,各种各样的小路会通到什么地方。其实到了一定时候你会发现有读书经验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
价值观就和知识地图一样,必须跟手机APP的导航一样经常更新,才有可能应对这个世界接连不断的认知变化,以及价值观刷新。
疫情让每一个工作伙伴的价值观都清晰闪现在你眼前,很多微信群因为一个事情的认知,聊着聊着就开始骂街,两拨人就是对殴,换成工作状态上就形成了巨大的工作价值观念的差异,这就很焦虑。
就像我说的,我对于余秀华被家暴的事情一点也不吃惊,这让我很吃惊。
三、正念兴起恰是因为焦虑盛行。
我有两个朋友,都因为打疫苗而抑郁症由轻转重。以至于前一段北京强制疫苗不让进入公众场合的制度一出台,就引发众怒。
她们都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依靠正念这个看似流行,但实际上不断修正内心的行为,蕴含希望的生活下去。
但是,被一针疫苗击碎了正念所有的努力。
疫情导致的焦躁,就需要工作中时常要有自己的正念。这种正念,能在工作的不快之中,给予我很强大的生命力。人不加以外衣,而获得内心之力。这种力量能支持你走很久的路,爬很高的山,经历很长时间的磨难,获得内心的宁静。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中提到,工作的时候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因为只有内心宁静,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古典和浪漫的认知,将二者融合为一。
所以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有良质,这种良质,我认为其实就是一种正念。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如此一来,良质就在你的心中。
佛教提倡打坐,使人物我两忘。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对于佛法的认可。真正能令人投入工作产生宁静的根本在于,对自己手中的工作有认同感。
另外就是要关心自己的工作,更要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陷入工作的矛盾,有一些具体的事务不愿意去做,有一些很不愉悦的沟通不太想面对,但是疫情的影响,对于工作又必须谨慎面对。这样就导致了自己在工作中,情绪非常的受到压抑,但又无从释放。
所以在这样的情绪的时候,需要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做这个公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你回到原点的时候,你才会觉察到自己近期会忽略的东西,就是原点是什么。
正念就是让你回到原点,让内心宁静而不受外力影响。
四、专注可以让内心宁静,对抗工作焦虑。
在我夜跑的路上,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审美进化,就是滑板人群增多,以及飞盘人群增多。更因为疫情的原因,露营的人群,也是大幅度成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生状态。
还有一部分人,专注于乐高和拼图,和极限运动一样,这些需要高度专注的事物,都能让人获得宁静。至少在参与的过程中,你很少会感到焦虑。
罗伯特说,内心的宁静有三个等级,生理的宁静也有很多等级,印度神秘的修行者埋在地底下几天都还活着。钓鱼和修摩托车以及玩游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能够让你宁静。或者什么都不做,都放下,到附近走一走,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自己正逐渐走向安宁。
而内心的宁静,是让你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就像复杂的拼图,这个是需要投入才能完成的。
很多成人玩具搭建一个建筑也是如此,比如城市版的乐高,建筑版的某些游戏,都具有比较令人专注的本质。这种自然的态度,就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无法深度投入,进而产生浅显的焦虑。就像在工作中我们追逐看得见的技巧,能够触摸得到的实体,我们将一些虚无的东西描述的毫无意义和价值。我们追逐能够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以物质和物体最终呈现出形态的东西,而忽略了精神的价值和内心的建设。
我们觉得它毫无必要,但是却不知道,最终人类走向前方的,物质只是基础,人们呈现出的是文明这种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东西。不是要等到物质丰腴之后,才需要建设内心,而是在物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同步建设内心,内心才会丰富,才会生长,才会有宁静,才会有力量。
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的工作,便可以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
五、信仰专治焦虑。
你可以辟谷,去跑步,减肥,喝酒,聚众狂欢,甚至购买面膜,这都是你改变自己的开始,这都是你对抗工作焦虑的方式。
或者在早期的时候,我们愿意回到故乡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这样其实就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保养,和车去4S店保养一样,人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方向。
现在因为疫情,你未必能轻易回到家乡。
我们因为一些认知而产生焦虑,我们有时候也因为一些工作,而产生工作上的焦虑。但这不是发生北京联通女员工事件的根本所在。
罗永浩欠债六亿,还可以“真还传”。或许,你也可以找到一条令工作焦虑失真的路径。
比如信命,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运数和命数。
记住一点,越虚无缥缈,越言之凿凿。
把焦虑寄托给信仰或者酒精,一并服下,睡个好觉。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晃总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