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荣耀“隔空互撕”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品牌真相?

数字营销智库 数字营销智库

4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不过,尽管如此,国内手机品牌的热闹却依旧不减。其中,尤其以小米和荣耀之间的“互撕”最为精彩。

 

 

 

 

 

 

 

 

 

 

 

疫情对实体产业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

2月24日,根据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国内智能手机的总体出货量为2081.3万部,同比下降38.9%。

让原本踌躇满志的手机厂商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尽管如此,国内手机品牌的热闹却依旧不减。 其中,尤其以小米和荣耀之间的“互撕”最为精彩。

小米与荣耀“隔空互撕”,一场精彩的吃瓜大戏 

 在小米10发布会前,荣耀高管发微博称,小米10通过蹭荣耀的热度来为产品铺路。

随后,便招致了小米副总裁卢伟冰的怒怼:

“说小米10蹭你那个品牌的热度,太抬高自己了!你有热度嘛?你那点热度不是我给你带来的吗?

可以说不留一点情面!

可能有人会好奇,“你那边热度不都是我给你带来的”,究竟值指的是什么?

往小的说,荣耀的产品会拿小米的参数作比较,以体现自己的领先性;往大的说,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刚诞生的荣耀无论在品牌定位还是在产品定价上,都全面以小米为师。

不过,这也只是卢伟冰的一家之言。

不妨就近期双方“隔空互怼”的经历做个盘点。

2月20日,卢伟冰讽刺华为麒麟990处理器不如骁龙865,顺带嘲讽了下即将发布的P40;

2月21日,卢伟冰嘲讽了荣耀V30系列产品“玩游戏10分钟不掉电”,暗指其涉嫌虚假宣传;

2月22日,卢伟冰称在Redmi K30Pro发布后,买了V30P的用户一定会捶胸顿足后悔死,因为各项参数遭到了无情碾压。而且同时,顺带暗指荣耀V30销量不行,面临一大堆4G手机滞销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个核心的结论就是: 荣耀产品不入眼,唯一能打的只剩下即将发布的P40! 

当然,荣耀有时候会做出回应,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选择沉默。

比如荣耀总裁赵明的微博,我们发现其微博更多都是些营销内容,当然,还有很多与粉丝的互动和成绩展示。

 

为什么小米“步步紧逼”,荣耀却不愿回应?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能够频频看到红米对荣耀的“步步紧逼”。 但更多的时候,荣耀都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那么,究竟是认输还是另有考虑?

在我看来,荣耀之所以默不作声,其实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利益诉求。

先说红米。

2019年1月,小米集团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宣布红米品牌正式独立运营。 也就是在那之后,红米开始频繁碰瓷荣耀。

为什么要碰瓷呢? 从卢伟冰的微博可以窥探一二。

“从竞争的角度,小米品牌就是奔着华为品牌去的,米数字和MIX系列就是对标P/Mate和iphone。”

剩下的红米,自然是对标荣耀品牌!

在过去,由于“小米”和“红米”定位的问题,导致红米品牌一度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 正因为此,当红米品牌独立运营后,当务之急就是扭转外界对其的看法。

怎么扭转呢?

捷径就是不断碰瓷荣耀!

如此一来,就能够产生“红米=荣耀”的消费认知。至少让外界现象滚,两个品牌属于同段位、同级别的产品。

只要这样的认知建立起来,红米就可以通过提价实现品牌升级目的。

小米与荣耀“隔空互撕”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品牌真相?

与此同时,为了制造出“超越荣耀”的话题,红米在产品开发的阶段,就要求其研发团队全面对标竞争对手。

试想,如果在参数上不能实现超越,那么小米新机岂能通过验收?

知道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荣耀会选择“默不作声”。 因为,一旦做出回应,无疑正中了红米品牌的下怀。

“互撕”的背后,反映的是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

客观的说,红米的“互怼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至少就目前的情况看,红米品牌已经在两千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站稳了脚跟。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历来都不愿意跟国产品牌拼参数? 为什么竞争同行OV只是静静看着红米和荣耀表演,却从来不参合呢?

只能说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战略考量!

小米与荣耀“隔空互撕”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品牌真相?

一方面,无论是苹果还是OV都不需要通过直接对标的方式提升自身形象; 另一方面,尽管参数很重要,但在其他品牌看来比参数更重要的是外观和综合体验。

实际上,过分痴迷于参数和销量,反而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原因在于,看似参数的优化意味着创新,但其实反而暴露出产品缺乏创新,最终导致产品越来越同质化。

怎么理解?

第一、参数之间的比拼,都是拿现在的技术与几个月前的技术做比较。

手机行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各个手机厂商旗舰级的发布时间往往不一样,这就导致后发布的往往跟新发布的进行比较,以凸自家发布产品的优越性。

但是,几个月时间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足以能够实现再次升级。

第二、参数更多时候沦为了营销工具。

在智能手机早期发展的时候,参数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 但是,随着品牌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参数更多时候只能沦为营销层面的工具。

也就是说,如今抛开品牌谈参数,消费者可能完全无感。 

第三、各品牌扎根于参数的比拼,意味着各品牌的产品难以实现差异化。

表面上看,参数提升背后代表的是创新。 但是,正所谓“福兮祸兮”,当手机厂商都试图在参数上超越竞争对手时,也就预示着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

或者更准确的说,大家都集中于微创新,而不是真正的科技变革!

 

差异化竞争,打造品牌标签才是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华为率先通过在拍照技术上创新,打造起了“拍照手机”的品牌标签,将“拍照=华为”联系到了一起。

作为追赶着,小米也希望在这个领域上有所突破!

小米与荣耀“隔空互撕”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品牌真相?

 

“小米10 pro手机今天DXOMark的拍照评分位于世界第一,小米历史上拍照首次超越华为。”

但尽管如此,外界还是不会为其贴上“拍照手机=小米”的品牌联想。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除了“性价比”的标签,无论是小米还是红米,我们都难看到更为鲜明的差异化标签!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红米通过“互撕”式营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段位。 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行为将始终被定义为“追赶者”而不是“领导者”。

痴迷于碰瓷,多少会显得有点Low!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数字营销智库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数字营销智库

数字营销智库

微信公众账号:数字营销智库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