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7年运营经验汇总
3年前
收藏 4
2
【摘要】:先说4点,感兴趣后面再聊
这两年,因为公众号的粉丝多了,愚公掘金的付费会员也好几千了,明年会员数预计奔着五位数去了。所以每次出门,朋友都拉着我给别人介绍:
“这是花爷,大V。”
说实话,心里蛮尴尬的,我知道朋友是给我面子,但我总觉得,咱这点成绩,算啥大V啊,比我牛的不知道有多少呢。
所以只好赶紧摆手:“不是大V,不是大V......”
但人家却当真了,有的喜欢追问,花爷作为大V有没有什么运营的经验可以传授?
我更加汗颜,只能回答:当大V我真不行,但如何跟用户交朋友,还算有一点心得。
花爷是14年开始实习的,到今年快7年了。一开始做的是产品工作,后来转向运营多一些。
但产品、运营、营销本质上不分家,无论你是职场晋升还是创业,总归是多复合人才更吃香一点。
那今天就聊下我的一些运营经验,我的这些经验,可能不像运营专家们说的那么具体,但,如果你记在心上,每日默念,假以时日,点滴改变也能汇成洪流。
先讲4条,有机会再多讲点。
1.花时间跟你的用户在一起
花爷不管是公众号的活跃度,还是愚公掘金的活跃度,都是非常高的。
一般公众号打开率,2%-3%,咱们公众号打开率10%起步,经常能冲到15%以上。
一般星球的帖子,发完冷冰冰的没几个赞,我在愚公掘金发帖,经常几十上百赞,遇上搞活动,评论都有大几百条。
有什么诀窍?花时间。
拿愚公掘金的星球举例。
很多星球、社群,都想让用户来贡献内容,自己只当个组局的。
当然,这样的玩法没错,像亦仁哥的生财有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你也得知道,能带动用户玩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部分人都没这个组局能力。特别是社群、平台刚起步,用户都很谨慎,不是你吆喝一嗓子、出个激励政策,就一定跟你玩的。
QQ刚起步的时候,马化腾还假扮女孩跟用户聊天呢。
那怎么办?自己顶上,前期氛围必须靠自己带。
我在愚公掘金每年输出十几万字,每个问题都认真回答,哪怕你把星球当成一天一块钱的付费阅读,也觉得超值。
就这么坚持不懈写了两年,跟大家都混熟了,慢慢就带出一批愿意分享的会员了,氛围也带起来了。
昨天我让小助手打开微信,看看预约星球两周年活动的,有没有老会员。小助手问,这么多会员,你能认得出来?
我真的能。
但凡在星球、会员群里稍微活跃点的,名字和头像我都有印象。
如果你像我一样,回家高铁上还在写星球帖、洗澡前看到星球消息会停下来先回复完、不屏蔽任何会员群消息、等女朋友逛街试衣服的时候抽空回答个问题......
如此两年,你也能跟用户打成一片。
所以,我甚至有点排斥大V这个称呼,一旦叫大V,距离感就出来了,好像不能跟用户当朋友了。
不管你是做上班、创业、还是做任何生意,问问自己:
你跟几个用户深度私聊过?你能叫出多少用户的名字?你每天跟用户泡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
2.不要做直觉的奴隶
新人需要学会“反直觉”。
为什么我们常说人老成精呢?如果你接触过一些老家伙们,你会发现,老家伙在遇到大部分问题时,都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反应速度,是千锤百炼的经验,凝聚成的直觉。
换句话说,没有经验的人,直觉是不可信的。
我们常说,人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你在认知范围内下意识做出的判断,就是你的直觉。
你去全家买了瓶可乐,比小超市贵一块钱,你觉得,靠,全家真黑——这是直觉;你觉得,靠,全家卖这么贵怎么还能开这么多分店——这是反直觉。
你看到不如你的同事,竟然比你早升迁,你觉得,老板SB——这是直觉;你觉得,老板到底出于什么考虑不选我,是我的问题还是应该换家公司——这是反直觉。
你看花爷的星球、训练营,价格不低,大家还抢着报名,你觉得,又是一帮傻韭菜——这是直觉;你觉得,这货怎么做到又收费又能维持口碑的,我得研究一下——这是反直觉。
大部分人,一生都在依赖直觉,股票涨了就想买,被冒犯了就要生气,看别人赚钱就眼红,听到批评就不服,遇到问题就想逃避,最后成了直觉的奴隶。
我们做运营、做生意,很多策略都不是自己原创的,而是从同行那里借鉴来的。
每次看到优秀的同行,花爷都要连珠炮般的自问:
他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我应该怎么应用?
他有什么问题?我需不需要避免?
他可以怎么改进?他知道应该改进吗?为什么他不改进?是不是有什么隐忧?
现在,30秒内我能大致思考清楚上面问题的答案,它们已经成了我新的直觉。
3.注重培养“一眼看到底”的能力
我上班的第一个创业团队,老板是腾讯出来的,后来又被腾讯收了。所以天然的,花爷对腾讯就更有好感一点。
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采访,说马化腾有个非常厉害的能力,叫一眼看到底的能力。
你跟他说一件事,他能快速的推演出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会有哪几种结局。
相当于站在迷宫入口,把整个迷宫的布局尽收眼底。
那怎么培养这种一眼看到底的能力呢?
靠大脑做推演锻炼。
像花爷这批较早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是幸运的。
那时候,每家创业公司都拿了大笔的融资,投资人不求变现,只要能扩张,多少钱都愿意投。创业公司们拿了钱,疯狂的做各种项目,根本不考虑成本。
最终,这些钱大部分都没烧出成果来。
但那一批互联网人,却在一次次的烧钱中,确确实实的成长了、实操了。
现在不一样了,融资环境这么差,每家公司都掐着口袋用钱,互联网人实操、试错的空间,比几年前小太多太多了。
没钱试错怎么办?只能靠大脑推演模拟。
比如做一个营销活动,大公司出两个方案,然后测试效果,最终选择效果更好的那个——人家有钱有人,烧的起。
但普通公司,只能拿出两个方案后,像古代行军打仗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每个方案都推演到结局,最终选择推演效果最好的那个。
如果最终实操,确实效果好,说明推演正确;如果效果不好,说明推演有误,下一次推演就要做相应调整。
花爷带着团队发展至今,没有出过大的纰漏,主要就是因为我比较擅长拆解、分析、归纳、应用,推演能力比较强,可以在没有实操的情况下,加大策略的成功率。
4.对的事很多,做最对的事
我们公司的人效,一直是很高的。
之前人少的时候,人均年产出最高能做到150万以上,后来扩张了团队,估计今年人均年产出还是能维持70-100万的水平。
用有限的精力,撬动最大的杠杆。
这件事,创业公司要重视,职场人、做副业的人也要重视。
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卖货的,你有100个用户,卖货的转化率是15%。这时候你要把剩下的一点精力,用来:
1.把转化率从15%提升到20%
2.把100个用户扩张到150个用户。
很多人下意识就会选1(这里也是反直觉),销售不行,就提高转化嘛!
但你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15%的转化提升到20%,整体销售额也就提升了(20%-15%)/15%=33.3%。
而100个用户扩张到150个用户,整体销售额可以提升(150-100)/100=50%。
而且15%的转化本来就很高了,新拓50个用户,比转化再提升5个百分点要简单的多。
提高转化这件事,对吗?对,但它不是最对的那件事。
这笔账,每个做运营、做生意的人,都应该会算。
你和你的同事、同行、竞争者们,拥有同样的24小时,你们最终比拼的,都是时间使用的效率。
所以公司里,小伙伴问我,xxx工具能不能买?一般只要有效果,我都会点头赶紧买。
我们终归会发现,最宝贵的永远是我们的时间。如果钱能买来经验、信息、资源、效率,让我们做比现在更对的事,那这钱花得就太值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花爷梦呓换酒钱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