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木木MuMu 木木MuMu

3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4

【摘要】:不要干广告了?

“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这句名言,曾经鼓舞了无数对创意着迷、对广告充满热情的年轻前仆后继地进入这个行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行业里面却到处充斥着“劝退”的声音,除了“4A已死”、“广告行业不行了”的争论,还有不少劝人“别干广告”了的声音。

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广告前辈&广告公司在线劝退

去年,10位圈内大佬罕见“合体”,纷纷劝人“不要做广告”:

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今年招聘季,又有一家广告公司——点维广告,连拍了三支广告暗戳戳“劝退”广告行业的求职者。

《拍摄现场篇》

《加班灵异篇》

《互助会篇》

这三支看似荒诞又有些黑色幽默的广告,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将广告人的那些藏在隐秘角落的心酸,赤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即使能够普通话、广东话、东北话无缝衔接,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格林童话、希腊神话多种脑洞来回穿梭,不一定能搞定没Sense的客户;

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即使加班到半夜撞邪遇到“恶灵”,也比不上没在deadline之前交稿的恐怖;

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即使因为做广告而被女朋友甩、年末了还没催到回款、年纪轻轻就白了少年头,也要每天“我不再畏惧工作的失败”。

总是被“劝退”,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人?

说到这,想到几年前台湾广告公司ADK也拍了一支类似的黑色幽默招聘广告《凶手是NICK》,也让人看了直呼内行:

昏暗的走廊上,男主被刺杀了,但凶手竟是熟人。他想要在临死之前留下线索,挣扎着用鲜血将凶手的名字写在墙上。可是,他似乎并不满意自己的字体,于是一遍遍擦掉重写,在垂死病中惊坐起,直到最后写出满意的字体,才面带微笑的死去——因为他是一名Art Director。

这些广告不乏出彩的创意,但这对于广告行业从业者来说,似乎有些不友好。

为什么总有广告人/公司劝你“不要广告了”

01 不要做广告了,要做好广告

从创意层面来说,广告人/公司劝你“不要做广告了”,是近年来大热的“反向营销”的常规套路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广告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而通过这种既有噱头又有创意的广告,既有趣夸张又趣味的创意,不仅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还能让那些对广告行业感兴趣的人更加了解这个行业:广告行业没有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在这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楚。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不仅需要天赋与热情,更需要乘风破浪的拼劲与坚持到底的勇气。并且,这还能引发部分人的逆反心理:你劝不要做广告,那我就要做广告。

不可否认,相比于《广告狂人》时代,广告行业似乎已经走下“神坛”。尤其是疫情过后,不少广告公司裁员降薪、甚至关闭,广告行业似乎进入了一个更为凛冽的寒冬。

一方面,媒体和营销环境发生巨变,人人都可以变成创意内容的表达者,营销创意不再是广告人的专属;另一方面,在流量思维、爆款思维的主导下,高质量的创意内容越来越少,好的广告人越来越稀缺。

无论是引发圈内震动的《不要做广告》,还是点维、ADK以悲剧为基调的招聘广告,“不要做广告”背后的内核都是——要做好广告,需要好的广告人。

 02 依然有人奔赴星辰大海

虽然“不要做广告”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许多人依旧会选择广告这行业。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广告可能只是一份职业,但对大多数广告人来说,广告是星辰大海。

即使被甲方支配、戴着镣铐跳舞、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受到甲方的夸奖说要下次合作时,那些熬过的夜、掉过的头发、崩溃的瞬间都值了。

广告人的日常就是和自己较劲,非常折磨人,但也乐在其中。正如范耀威老师所说:“痛苦才是这个行业的乐趣所在,从这个行业诞生开始,从未改变。”

广告人或许无法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一个精彩的创意,但是广告能让他们变成一个有趣人,并且一直有趣,这也是他们坚持做广告的深层原因。

最后,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广告,那里是地狱;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做广告,那里是天堂。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木木MuMu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4

-已有4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木木MuMu

木木MuMu

广告狂人编辑部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