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传也能意会,才是品牌
4年前
收藏 2
1
【摘要】:不是有个logo就是品牌。
上周日和老朋友一起喝茶,席间我们聊到品牌,提到喜家德水饺,他说这水饺真厉害,吃了一次就记住,并且以后别的水饺都看不上了,就是觉得不如喜家德。
你看品牌的力量多强大。
但这强烈的品牌认同是广告的作用么?
我以为广告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体验之后对产品的认可,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产品是营销的核心应该没有人不认同,没有好产品的营销就是空中楼阁,赚点快钱也许可以,事业就算了。
今天这篇标题我想聊一个话题,什么是品牌?
01
我想到了一个老词,所谓言传和意会,我们经常用在这样的场景里,比如“这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个品牌是不是占据你的心智, 在你拥挤的心里立足,就看当你在需要消费或使用这个品类的产品或服务时,第一时间是不是条件反射般的想到这个品牌。
品牌的言传重要,意会更重要。
当我们具象的描述喜家德水饺,会提到饺子的外形独特,特别有筋道的面皮,服务也还不错等等,这是言传,在广告、在店头以及自己品尝完后里或多或少可以接收到这些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吻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莫可名状的意会,之后你和朋友说这个水饺真的值得一尝,尝完立马就和大娘水饺、传统东北水饺高下立现,甚至提到这个品牌就是一个有共识的标签化的认知——好吃。
对一个水饺品牌来说好吃看似是最朴素的评价,却是最难得的,也最真实,有这两个字评价足矣。
02
在上海,每个人每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闭眼睡觉,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舌头尝到的、鼻子闻到的有几百上千次品牌信息,大部分你会忘记,或者只有浅浅的记忆,你可以把这些品牌信息的传递概括为言传,但能让你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记忆,以及成为你推荐、分享和深爱的品牌其实不多,能做到的就是做到了品牌的意会,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信息传递,早已深埋于心。
比如可口可乐,哪怕你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广告和品牌信息,也不会妨碍你对这个品牌的自我理解,比如在你习惯的场景里就是觉得需要来一杯可口可乐。
比如苹果,经常性的信息传递和牛逼的产品带来的意会就是最新款手机上市,终于又有东西可以送客户或者老婆了,或者自我犒赏。
比如巴黎水、依云水或者圣培露,就是需要在一些需要装逼、体现身份的场合喝,或者当你看到这几个品牌放在桌上,就会有一点点那种难以名状只可意会的感觉。
比如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一点点、喜茶等等,大量的多次的信息传递,以及朋友分享,加上自己消费后的感受,通过时间的累积,会形成你自己对品牌的认知,这个认知基本上和其他人是一样或接近的,是有共识的。
比如顺丰,当你快递重要物品,需要更优质服务的时候,这是你的首选,但这个品牌在平时的广告中未必强调这些,你对顺丰的信赖感是全方位的,广告的言传是一部分,产品本身是关键。
03
我理解的品牌是有层次的,浅层来说任何有名字的、有符号的都可以叫做品牌,但这只是做到了文字、画面和声音的传递,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能深入人心的,值得推荐的,被人尊重的,最终成为共识和信仰的品牌并不多,也就是提到品牌无须多言,通过意会就有共识。
这个有点和我以前提到的生意人和企业家的关系有点像,大意就是生意人很多,成为企业家的没多少。
今年我有幸见过很多不错的品牌,有一些刚刚走过企业的创业阶段,开始深耕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有一些已经是老品牌了。
有一些企业的品牌你看完没有感觉,就是个符号,没有联想,没有所谓好感当然也没什么坏感。
有一些做的不错,比如网红品牌,提到它就有画面或者共识。
当然想成为经典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苹果、海底捞等等,还需要一个条件——时间。
就算时代如何变化,传递的信息如何迭代,品牌内核是不会变化,所谓占据心智我理解也就是让品牌可以意会。
这可以通过一遍遍叫卖式的口号式的广告,比如分众,可以通过文艺的、打动人心的创意感染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名人的背书和代言打动你,检验这些言传的行为最后的效果就是有没有形成共识,还是随着时间推移像风一样自由飘散,没有留下一点来过的痕迹。
在广告圈经常会提到这么一个词——自娱自乐。
远离自娱自乐,了解你的消费者,占领消费者的心,这是最终目标。
不是有个logo就是品牌。
让言传变成意会,方成品牌。
下一篇见,朋友们。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虎哥说实话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