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为什么要给买不起的人发朋友圈广告?
4年前
收藏 1
2
【摘要】:从收入和日常消费水平来说,我们明明不是奢侈品的消费群体,为什么微信朋友圈却总能接到奢侈品牌的广告推送呢?也许这3个理由可以解释。
首先,没有歧视,本人就是那个买不起奢侈品的人。
虽然我买不起,但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总能冒出一些奢侈品牌广告,从爱马仕、GUCCI、迪奥,到奥迪、路虎、万宝龙,一开始的时候我十分怀疑,这些品牌是不是偷看了我的银行卡,还看错数字在后面多加了8个零,不然为什么老给我推送这些明显不符合我消费水平的东西呢?
后来,经过一番思考,我明白了。
这些品牌推送广告给我,并不是觉得我能买,它们的动机很单纯,单纯到说出来都显得我有点小人之心,它们就只是想给我见见世面,让我认识一下LOGO,而已。换句话说,它们想刷的不是销量,而是存在感。
那么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为什么要在买不起的人群里刷存在感呢?
(1)日常买不起奢侈品的人偶尔也会买奢侈品。
有句话说的话,奢侈品是有钱人的日用品。但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却不仅仅是有钱人。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班纳吉与迪弗洛的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曾提到一个现象: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质醇含量,他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而生存环境注定他们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压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时满足上去寻求高频低效的压力释放,比如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买一台电视机等等。
我当然不会买一台电视机减压,但我可能会给自己买一个包包、一瓶香水、一部新电脑、一部新手机、集齐口红色号……
我没有钱,所以不能把奢侈品当日用品,但我可能会花超过自己日常消费水平的钱去买一个奢侈品牌的产品,作为辛苦工作的奖励或者失恋心碎的安慰。
这时候,我会买哪个牌子呢?很可能就是在我朋友圈里出现过、很多朋友圈点赞过的那个牌子。营销上有个术语叫:心智显著性,说的是你越经常看到一样东西就越可能对这个东西有好感,品牌的曝光率影响销量也有这个原因。
奢侈品牌有钱,也有耐心,它们在朋友圈早早埋下伏笔,等的就是我奖励自己的这一刻。
(2)越多人认识的奢侈品,就能吸引越多人购买。
在这里我不是说客群基数,而是说优越感。对于普通人而言,奢侈品最能满足的就是虚荣心,
有个成语叫“锦衣夜行”,是形容穿着很漂亮的衣服走夜路,再美也没人看见,好比画完一个完美的妆,约会取消了,简直白折腾, 想想都觉得浪费。
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是奢侈品,手里拿根牙签都是白金镶钻的,但身处在一个无人荒岛上,他不会觉得快乐,因为岛上的鳄鱼和秃鹫根本不认识那些LOGO,它们只在意他的胖瘦。
只有站在认识这些LOGO的人群里,奢侈品牌带来的优越感才能最大化。身边那么多人都买不起得不到东西,现在属于我,我拿在手里,收获一众羡慕的眼光和一串朋友圈里的点赞,想想那种感觉,是不是很快乐。对不起,我只能想象到这里了,毕竟我还买不起。
当我认识的这个LOGO出现在我喜欢的明星身上,我就会想,虽然我不能拥有我的爱豆,但我可以努努力拥有爱豆同款,于是我可能吃三个月泡面,买一个爱豆同款奢侈品拖鞋。
然后当我买了,身边看着我的人也许就会想,“她都能买这个牌子我凭什么不能买?我也得买一个!花呗、白条开起来!”,我一看,这还得了,我得再买一个……于是,马太效应开始了,越来越多人去买。
奢侈品牌有钱,也有耐心,它们在朋友圈早早埋下伏笔,等的就是我们彼此攀比的这一刻。
(3)现在买不起,不代表以后不会一夜暴富。
奢侈品牌对我抱有非常乐观的期待,其乐观程度甚至比我的父母亲友更甚。
它们深深觉得每个人都是努力就能成功的潜力股,每个人可能中下一期的彩票一等奖,就算我不暴富我的闺蜜也可能暴富来养我,所以它们要提前把它们的LOGO深深印入我的脑海里,让我在暴富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它们。毕竟一条微信广告小批量发送只要1毛,大批量肯定更便宜,它们不会在这里吝啬,我只要在大数据里表现出那么一丢丢关心奢侈品牌的苗头,它们就不会缺席我的朋友圈。
奢侈品牌有钱,也有耐心,它们在朋友圈早早埋下伏笔,等的就是我暴富的这一刻。
综上所述,奢侈品广告出现在我的朋友圈并不是因为我的银行卡余额暴露了,我可以完全放心,它们只是在撒下一张大网,捕捉现在和未来所有可能购买的人群,是个人就行,没银行卡的话,扫码、现金都行。
从某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奢侈品牌的这种朋友圈行为才是真正的“海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加甜去冰酱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