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米鸭Mia 米鸭Mia

4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95后角度看浪潮三部曲,思考B站破圈之路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APP。”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虽带有玩笑意味,却也体现了B站过硬的学习属性。

早在2019年,B站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突破5000万,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今年6月5日,B站上线新一级分区“知识区”。包含科学科普、社科人文、财经、校园学习、职业职场、野生技术协会六个二级分区,以分享知识、教研、技能、观点、人文为主要内容。

现在在互联网搜索“B站 学习”,更有无数有关B站学习资源总结等文章出现。米娅通过调查发现,高达93.84%的朋友们认为B站是一个学习资源/途径。

可以说,不论是B站还是用户端,都认可其扮演“B站大学“的角色。

11周年之际,继《后浪》《入海》后,B站发布了《喜相逢》,内容围绕大爷大妈相亲展开,无论是演员选择还是剧情演绎,《喜相逢》看似都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可我却觉得B站离我越来越近了。

下面,我将从三支视频的对话群体、对话内容、对话主题和对话目的四部分进一步解释。

当然,在这篇文章前,我强烈推荐并热烈欢迎您光顾作为一个95后,我没那么讨厌《后浪》,也没那么喜欢《入海》

对话群体 

青年-毕业生-所有人

说到对话群体,就不得不提到浪潮三部曲各自的发布时间,《后浪》《入海》分别发布于青年节和毕业季,两个时间节点都已成为大众共识,一旦成为基本文化价值符号,其被赋予的意义鲜明但也单一,故两支视频的对话群体更具针对性——《后浪》是B站对话青年,《入海》是B站对话毕业生。

反观《喜相逢》,B站11周年的时间点只对B站意义非凡,未必引起社会普遍反响。好比大家都知道十一是祖国母亲生日,然而很难对某个人的生日,这种普通日期有认知反馈。因此《喜相逢》对话群体的针对性弱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更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喜相逢》是B站面向所有人开展对话的渠道。

对话内容 

演讲-多线并行剧情-主线微电影

《后浪》以何冰老师的演讲展开,不论大家买账与否,何冰老师的演讲慷慨激昂很难不被感染到,但演讲的形式确实比较个性不多见;

《入海》则以毕业生从毕业到步入社会经历的事情开展,有故事有剧情但采取多线并行的方式,同时展示了各种职业的情况,配以毛不易的演唱,温暖深情。

《喜相逢》讲述的是大爷大妈相亲的故事,面对充满艺术细胞的时髦大妈,大爷不仅不怕被说“四肢不协调“,更是夸下海口说自己是B站的UP主,还拍了广告片。

故事的最后,大妈找到了有艺术细胞的老李,大爷却真的拍成了广告片。

正所谓B站用户始于视频内容,陷于弹幕文化,忠于灵魂知己,哪怕是被定义为前浪的大爷,尽管没和大妈“喜相逢”,却在B站与众多热爱学习饱有兴趣的后浪“喜相逢”。

同样是剧情,但与《入海》相比,其叙事线索清晰有主线,情节衔接紧凑,整体而言更加具有故事和逻辑性,洗脑式的文案在增加记忆点的同时带有鬼畜意味,引人发笑。从这个角度来看,《喜相逢》的内容更加有B站特点。

对话主题 

期许-关怀-自我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后浪》文案节选

《后浪》表达来自前浪的期许与鼓舞,想说现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后浪们可尽情地奋发向上,发挥才华,做出成绩;

时间会回答成长

成长会回答梦想

梦想会回答生活

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

海洋回答江湖

江湖回答河流

河流回答浪潮

一起跃入人海

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还有说不完的话

我们现在就要出发

有些问题,还不需要回答

唱着这首歌,向着海的方向

跃入人海

各自风雨灿烂

《入海》文案节选

《入海》想传递来自社会的温情与关怀,通过人物成长的经历表达每位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真实问题,借此鼓励过来人为入海的后浪们提供经验与建议。

从文案看,后浪和入海尽管切入角度和语境不同,但基本情感都是普适性:未来广阔,达成什么成就都不无可能;人生无限,一个问题也可以有百种答案。基于此,不妨认为这两支视频表达了广义上的祝福。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奇妙的APP。

这里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地方,

找书上有的,也找书上没有的。

这里是知识的田野,这里是兴趣的摇篮。

这里不仅有你想做,但做不到的。还有你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在这里走进科学,拥抱文化,与艺术共舞,与潮流同行。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APP。

学军事知识,上B站。

财经知识、流行音乐、企业管理、育儿知识、时尚美妆,上B站。

看天依、看搞笑日常、一起打游戏、看动漫,上B站。

学剪辑、学特效、学法律,上B站。

边学边玩,

玩摄影、玩数码、玩挑战、玩日常穿搭、玩吉他,上B站。

都给我好好练,

练手工、潜水、外语、练健身,上B站。

众所周知,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

《喜相逢》文案节选

《喜相逢》的主题与前两者差异较为明显。

在视频第一部分故事铺垫后,从第二部分大爷拍摄广告片采访各UP主和独白,到第三部分各UP主洗脑重复“上B站”话术,B站覆盖了军事、法治、科技、财经、美妆、时尚等多领域,明确地向所有人强化破圈的品牌定位——“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不论你多大,你都可以与“朋友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相逢在哔哩哔哩”。

在《喜相逢》,B站不再侧重表达祝福,而更加重视表达“自我”。

对话目的 

破圈-破圈-破圈

尽管对话群体、内容和主题上三支视频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破圈。

《后浪》发布之际,引来的争议浪潮似乎还历历在目,喜爱vs抵触、真·资本主义vs真·社会主义、后浪vs前浪……不同的争论点为其带来空前的声量和关注度,帮助更多人了解到B站的存在。

站在营销角度来说,一件事得到争议还是利大于弊的,米娅曾看过一句话忘记了出处,大意是说,互联网没有对错,只有热度。《后浪》营造了一个高关注度、高讨论热度、高话题感的良好氛围,为破圈打下了广度基础。

毕业季发布的《入海》在《后浪》的基础上,借毕业的节点和毛不易的热度打了一首温情牌,相比较《后浪》,《入海》则加深了B站在大众心中的植入深度。此时,B站已经不仅仅是被知晓,《入海》更增加了有温度的企业形象,提高了公众好感度和信任感,为破圈打下了深度基础。

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喜相逢》则是完成了破圈这一目标。

首先体现在用户破圈。

不论是老戏骨演员的选取,老年人故事的演绎,还是在视频中出现多位年长UP主,如罗翔老师、张召忠、腾格尔等,B站在向用户扩展“后浪”的定义——不在乎年龄,而在于兴趣,在于对待学习的心态,向非传统定义下的后浪用户张开怀抱。

其次体现在内容破圈。

开头已经提到了B站知识区的迅速发展,视频中“学…… 上B站”,“玩……上B站”,“练……上B站”的洗脑文案也不断加深用户“在B站,什么都可以学到”的认知。这也说明了知识区担任的角色——建设多样的兴趣内容池,承接更多的目标人群,助力B站实现破圈。

《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看完《喜相逢》你会感觉,B站已经逐渐摆脱了二次元的单一标签,而逐渐变得多元化,这正是B站想要达到的破圈效果。

小结

前文提到,不管演员选择还是剧情演绎,《喜相逢》看似都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可我却觉得B站离我越来越近。

我想这要归功于B站把破圈这件事说得明白,做得到位。

浪潮三部曲表达了清晰的品牌定位——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

《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和明确的目标用户——无关年龄,只要你有感兴趣的有想学习的,你就可以来这里。

《喜相逢》后,95后怎么看B站浪潮三部曲?

《后浪》发布时,很多人表达了B站失去老用户的担忧,但看完《喜相逢》后,米娅认为这样的忧虑可以暂停。B站在破圈之路前行并没有丢失自己,而是开拓挖掘了属于自己的多面体多维度。在任何一个圈层领域,B站都是一个海量学习资源/途径,供用户获得成长与快乐。

而米娅做的第二个小调查也表明,83.33%在B站学习的用户认可并喜爱该角色定位,这也在用户维度侧面印证了破圈思路的成功。

最后,允许我蹭个热度,发出《隐秘的角落》式邀请:

一起来B站学习吗?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米鸭Mia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米鸭Mia

米鸭Mia

微信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