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全球票房登顶 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化觉醒

17PR 17PR

1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哪吒2》全球票房破140亿创中国动画新高,以叙事革新突破文化折扣,推动东方美学走向国际。

“全球票房已超140亿!还在涨!”近期,《哪吒2》以破纪录的全球票房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高度。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工业的成熟,更引发了行业对文化出海路径的深度思考。从《大圣归来》到《哪吒》系列,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突破文化折扣?如何在全球化叙事中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叙事革新:从“文化独白”到“全球共鸣”

“《哪吒2》的百亿票房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正式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和文化产业的潜力,其意义已超越电影本身,是中国向世界递上的一张靓丽的‘东方文化名片’。”近日,在《品牌与商业》举办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线研讨中,国家电影智库副主任慕玲这样表示。

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进程,首要是打破传统叙事的单向输出模式。《哪吒2》的成功在于其将东方神话与现代社会共享性价值深度融合。影片中,哪吒的“反叛精神”被重构为“个体成长与身份认同”的主题,而“灵珠与魔丸”的设定则通过科技隐喻赋予传统符号新的时代意义。这种叙事策略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独特性,又以高概念化的视觉奇观降低了跨文化理解的门槛。

有观点指出,中国动画长期受困于“低幼化”标签,而《哪吒2》通过成人化叙事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影片中职场隐喻、代际矛盾等现实议题,不仅引发国内观众共鸣,也触达了全球观众对人性与社会的共同关切。这种“本土话题,全球表达”的模式,为中国动画提供了可复制的叙事框架——以简单故事承载复杂情感,以文化符号传递共享性价值。未来以低幼动画为切口,通过简单叙事和视觉奇观吸引海外本土观众,逐步渗透成人市场,将是中国动画电影海外观影人群扩展的路径。

“《哪吒2》现象级成功的底层逻辑,是实现了动画电影从‘低幼消费品’到‘全民文化事件’的跃迁。当年轻人在银幕上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精神内核,在传统神话框架里找到职场焦虑、容貌焦虑的情感投射时,动画就完成了与主流观众的价值共振。这种创作思维革命,比138家制作公司展现的技术实力更具里程碑意义。”在谈及《哪吒2》在现代化叙事上的突破时,亓梅晓导演如是评价。

宋岳峰导演则以自身执导的《龙之谷·破晓奇兵》为例,揭示了跨文化叙事的核心矛盾。在该片的创作过程中,宋岳峰团队经历了与好莱坞制片人的激烈博弈。该片改编自韩国网游IP,本属西方奇幻体系,但在创作过程中仍遭遇东西方团队的叙事理念冲突。“好莱坞制片人坚持将剧本压缩,要求所有人物关系必须用最简练的方式建立。”他回忆道,这种“减法思维”看似粗暴,实则揭示了国际化叙事的底层逻辑——用共享性情感包裹文化内核。

文化折扣始终是中国动画电影出海的顽疾。《哪吒2》的突破在于其跳出了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机械搬运,转而以情感共鸣为纽带实现文化破冰。例如,影片中母子情的刻画,超越了语言与宗教差异,直击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

业内人士强调,文化折扣的化解需多管齐下:首先是符号的现代化重构,将道教咒语“急急如律令”等传统元素融入科幻或奇幻语境,从而降低理解成本;其次在本土化营销策略上,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定制传播内容,如面向欧洲侧重谈生态议题,面向东南亚突出家庭伦理等;第三是在KOL与衍生品联动方面,通过文化网红、联名商品等载体,有助于将抽象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生活方式。

《哪吒2》的百亿票房验证了中国动画的市场潜力,但其国际影响力仍局限于华人圈。这折射出中国动画IP生态的短板——重票房轻衍生、重内容轻品牌。反观迪士尼,其动画电影的收益中,衍生品与授权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中国动画电影的这一比例还很小。

国际化商业落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

中国动画电影要真正走出国门,赢得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还需要在品牌打造与营销传播层面持续努力。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通过打造具有独特性和识别度的品牌形象,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扩大作品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推广需以品牌为核心,强化差异化定位。

金旗品牌研究院院长银小冬表示,在国际化传播层面,中国动画电影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精准的本土化策略需基于对目标受众审美和需求的深度洞察。比如面向东南亚市场,可以与当地视频平台合作推出“新神话剧场”这样的节目,利用文化相近性主打怀旧情怀。面向欧洲市场,可以在当地电影节期间推出导演剪辑版,强调艺术价值吸引小众影迷。面向北美市场,可以与动漫社区网站合作开发动画剧集,用“周更+社区讨论”模式培养核心粉丝。

《哪吒2》的成功印证了“好内容+强传播”的双轮驱动逻辑。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裂变式营销,将东方价值观转化为全球青年共鸣的成长叙事,同时借助海外流媒体平台扩大长尾效应。

H@O国际三语编剧欧洲学院发起人徐卫兵表示,中国动画IP的全球化是一个“五行”系统工程。在开发端要追求“简单背景+简单故事”,在故事全球化适配中,以家国情怀的共世情感作为核心可以迭代好莱坞的故事线;在海外传播中要放下骄傲,强调“酷感”流行文化,因为站在我们的自身视角,一味地对全世界说“骄傲”是行不通的。在融资端要构建国际资本池,吸纳国际资本参与制作。在制作端要善用云协作整合全球产能。在营销端在各国打造差异化“酷”体验。在发行端要与本土渠道利益深度绑定,通过利益共享撬动海外发行资源。

“中国动画电影的出海,是不是就一定要全世界观众都要全面接受呢?也未必。”作为品牌营销专家,法国里昂商学院教授陆定光这样认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方向是全球营销,即希望电影面向全球观众进行推广。但对于一些电影来说,未必需要全球观众都要接受,完全可以只针对中国之外的某几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推广。比如此前香港的很多电影,除了面向本地市场外,重点就是考虑东南亚市场,则只需要针对某几个目标市场做好国际化营销即可,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国际化策略。”

总之,中国动画电影的终极目标并非完全迎合西方标准,而应是以自信姿态参与全球文化话语体系的重构。近期,“哪吒走进联合国”特别展映活动成功举行,同时哪吒的形象也闪耀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也充分说明“土生土长”的《哪吒2》正在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作品的广泛认可。当行业不再以海外票房为单一标尺,当观众学会以多元视角评价文化产品,中国动画电影才能真正摆脱“用西方尺度丈量东方美学”的困境。中国动画电影出海或许道阻且长,但正如哪吒所言——“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征途,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17PR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17PR

17PR

微信公众账号:17PR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