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蹭“瑞士卷”梗做营销,网友:烂梗……

广告女王 广告女王

2周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或许这是一个好的议题,但不是一个好的“梗”。

广告女王(ID:adqueen)独家编辑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大家好我是女王。这篇不谈效益,想谈主义。

在讨论盒马借势营销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事件的本质

 

自从八个瑞士卷事件火了之后我们总是能刷到网上铺天盖地的瑞士卷测试题,瑞士卷席卷了全网的老公。

 这个话题甚至是火到了给一些人整得都学会预判了。

 网友们也开始戏谑:到目前为止,被瑞士卷问题拷问的男人,比瑞士人还多。

 表面上看似是在测试男朋友懂不懂得尊重你,爱不爱你,顺便秀一波小情侣小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些情侣的对话为事件附上“爱与尊重”的浪漫面纱,事件舆论走向更为娱乐化

 但是在“跟风”之外,当我们触及夫妻资源分配问题的本质,女王真的很疑惑:

为什么要问别人配得到、能得到几个瑞士卷?

如果把角色转变为朋友之间,重新进行瑞士卷分配,平分或是自愿前提下让出瑞士卷,这是朋友相处的共识和基础

偏偏到了男女亲密关系之间,这仿佛成为一个“世纪难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甚至都不如“婆媳落水先救哪个”值得一问。 

当事人是在丈夫“以母之名”的规训中失权,而这些问问题的人在面对婚姻时都下意识将自己摆在习得性无助的位置上,征询丈夫意见,被动地等待别人为自己分配资源。这是一种习惯了在婚姻中母职/妻职失权的表现。

她们似乎忘记了自身本就拥有平等参与分配的权力,也因此被网友调侃为“娇妻”。

 

我们再看盒马的本次借势营销,仿佛也趁着这阵娱乐化的势头,从被拷问者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一盒8个,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女王对这句文案有两种理解。

在我看到第一眼,感受就是“怎么分都行”这句广告语在消解“瑞士卷”话题背后本身的意义。因为“瑞士卷”事件的核心是尊重母亲的主体性平分瑞士卷,而不是随便分配,忽视母亲。

不过还有一种解读,那就是面向消费者明确地给出一个消费主张自己买的,爱分给谁分给谁。这种解读也更符合盒马的另一句促销文案的导向:再来一盒,妈妈先吃。

 

但是有些门店的字牌上还标注了“视频宝妈同款”……虽然并没有说明是哪个视频的哪个宝妈,但大家也心知肚明了。

这位“视频宝妈”所受的委屈,此刻也成为了品牌的热度密码

评论区不乏有网友觉得,这是烂梗。

或许这是一个好的议题,但不是一个好的“梗”。

我们也知道盒马是品牌中的流量选手,每逢热梗盒马都展现出超绝的网感和行动力。

比如之前“谢帝我要diss你”热梗出世后,盒马的帝王蟹“蟹帝”,苹果16发布会后的“苹果石榴”产品。

诚然以上说的这两个这都是“天然无公害”的梗。 

但是当“瑞士卷”在网络语境中被赋予了不公和委屈的含义,盒马的玩梗营销或许是不甚妥当的,无形中消解了“瑞士卷”背后话题的含义 

也有网友觉得其实山姆瑞士卷更适合“怎么分都行”这句文案。毕竟一盒16个,量大绰绰有余。

 

其实关于女性配得感的营销案例有很多。不过女王觉得接下来出场的文案“课代表”更能够来给“瑞士卷”事件画上一个句号。

妈妈可以做自由的风,而不只是辛劳的蜜蜂。

妈妈也会有小心事,让大自然做修理工。

妈妈的生活不是围墙,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开关门。

妈想自己待会儿,待会儿再来爱你

妈妈是生活的建筑师,不是建筑的标准式。

妈妈的人生是旷野,不是狭窄的忙碌圈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广告女王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广告女王

广告女王

微信公众账号:广告女王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