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知乎高级副总裁:其他平台失去的部分,我们在坚守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1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坚持到一定程度,必有结果

“不要做太多规划,先动起来”

—— 姜安琦

文 | 毛爷

采访 | 狂人、毛爷

作为去年加入知乎的新任商业广告负责人,姜安琦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在他赶往机场,前往哈尔滨出差的上午,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2小时。

初次见面,我们习惯性地称他为“姜总”,但他笑着纠正:“内部人都叫我老姜。”这种不经意的亲切,流露出知乎独特的扁平文化。

“那我们算内部还是外部?”我们打趣道。他轻轻一笑,答得随性却又意味深长:“知乎用户,都是内部人。

这句话,像是为知乎的用户生态下了一个精准的注脚——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位用户,都是内容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推动着这片知识森林不断生长。

他是国内最早一批AIGC从业者,在AI领域的资历深厚,而如今他正把这些科技背景带入到知乎这个独特的内容生态中。

从左至右:毛爷、姜安琦、狂人

01.知乎的用户画像,反直觉

据说大家更喜欢上班的时间用知乎,更是上班族的“摸鱼神器”?我们搜集知乎相关资料看到这个说法很好奇,老姜调侃道:“我们工作日的流量的确比较高,可能是大家在探讨专业知识,也不排除有些人在上班时‘摸鱼’。因为付费阅读业务,它的访问量也比较高”。

老姜提到,知乎的用户是多元化的,学生党很多,所以暑假流量达到高峰值;职场人更是不少,工作日确实比周末访问的用户量级跟它的消费时长要高;晚上8点之后也有流量高峰期。这也进一步夯实了知乎在专业与知识方面的定位。

当我们惊讶于知乎用户的性别比例时,他的语气变得更为坚定,“知乎社区的用户比例确实是1:1”他笑了笑,继续说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加入知乎之前都会以为男性用户会占主导,毕竟数码科技、3C产品等硬核知识内容确实吸引了不少男性用户。

但加入知乎后,发现女性用户不逊色于男性,尤其是在职场、母婴、教育等领域,女性的参与度甚至比男性更高。

知乎的用户被称为“新职人”的群体。他们是职场从业者、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寻求深度信息,渴望获取真知。

知乎「新职人画像展」campaign

老姜用“三高一低”来形容用户群体,三高——高学历、高线城市、高购买力——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远超其他平台用户,一低——对粗暴营销的接受程度比较低,更注重品牌的内在价值和产品科技力。

“从知乎跳转到电商平台的用户,客单价最高,退货率最低。”这一切都源于知乎用户深思熟虑的决策过程,他们在购买前通过平台内容深入了解产品,不会冲动消费,对价格不敏感。

正是这种理性的消费习惯,使得知乎成为品牌营销的沃土——这里不是一场简单的流量游戏,而是一场基于信任和专业的深度对话。老姜将知乎的独特之处总结为三点:“信任的力量,专业的价值,和AI的扩展。”

02.知乎最大的资产,是答主

“知乎最宝贵的资产,不是流量,而是这些公正、专业且乐于助人的创作者们。” 老姜感慨地说道。

在知乎,答主们来自各行各业——工程师、医生、教授等,无论身份如何,他们的共性在于专业积累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答主们更愿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给需要帮助的人,哪怕只有一位读者受益,他们也感到满足。”言语间满是对创作者的钦佩。

他将知乎创作者比作“内秀”的人,隐忍而深邃,专业且不张扬。他们不追求表面的光芒,但一旦开启对话,便能感受到他们内在的力量。

知乎答主探展

与许多社交平台不同,在知乎,粉丝量和互动率并不是衡量内容价值的唯一标准。老姜坚定地表示:“知乎重在长期积累用户信任,而非追求短期爆发。” 

正因如此,知乎的创作者更注重内容的真实与客观,他们不会为博取流量夸大产品,而是冷静客观地呈现产品优缺点。

因此知乎不仅是一个知识问答平台,更是让品牌接受审视、让用户获取真实信息的桥梁。这种平衡,使得知乎的内容不仅具有传播性,还能够持续影响用户,长期积累信任,成为品牌与消费者连接的纽带。

在谈及市场竞争时,老姜不无感慨:“今天的市场,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手机、汽车、电动产品都在相互较量,而细微的差异却常常被忽视。” 但知乎是少数几个平台,能把这些产品力跟科技力的细微差异解读得淋漓尽致。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 自动驾驶算法;手机的智能影像技术、芯片算力等等,这类复杂的技术,只有通过专业的分析和讨论,才能让用户真正明白其中的差异。”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这种深度讨论很难实现。

尽管如此,知乎也意识到,在这个充满商业化运作的世界里,创作者的努力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一直在努力,为这些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收益机会”。

最近发布的“优选带货”芝士产品,正是知乎为了帮助更多创作者变现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调整,让更多有才华的创作者参与到平台生态中来,帮助他们找到与客户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

在短视频与AI生成内容充斥的今天,老姜对知乎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短视频的消费习惯虽然流行,但它难以让用户深入理解深层次的内容,而图文,尤其是专业的长图文,依然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传递形式。” 他相信,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深度和真实的内容将会越来越有价值。

03.其他平台失去的部分,我们在坚守

“知乎本质上是一个专业的讨论场。”老姜这句话,揭示了平台的核心。

这里不仅是信息的获取场所,更是一个用户主动参与、讨论、评判的空间。知乎的用户不会回避问题,他们愿意直面产品的优缺点,进行深度讨论。这种真实、透明的讨论环境,也会推动产品不断优化迭代。

同时,知乎并没有忽视商业需求。在广告内容与用户体验之间,始终有一条看不见的平衡线。“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很低。”老姜坦言,如何兼顾知乎的用户生态和商业价值,是他加入知乎后投入最多精力的工作。

知乎设立了严格的标准,确保所有商业内容不打扰用户,甚至在频繁投诉的情况下迅速下架不合格的广告。

过去几年,知乎内容中提及的商品已达到100万种。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知乎终于可以将内容与商品精准关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商品库。

“好车圈就是商品库建立的第一个产品尝试,未来全品类的产品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商品页和讨论场。”每个商品将拥有专属的讨论空间,为品牌与用户提供持续互动的平台。

当提及知乎与其他汽车平台的区别时,他指出“其他平台失去的部分,反倒是我们在坚守的。”其他平台逐渐被视频化和商业化充斥,失去了原有的专业性。而知乎则一直坚持内容的中立和客观性,不被流量裹挟。

知乎的坚守,正是对这个快速变迁时代的一次回应,也是对未来商业生态的一次深刻反思。

知乎的用户画像也与其他平台截然不同。“知乎用户的认知需求远不止于购车体验,他们关心的是技术、算法、操作系统的内核”,不仅讨论车辆性能,还在帮助品牌优化产品,通过深刻的技术反馈为品牌发展提供方向。

与此同时,知乎的商业化步伐并未停歇。除了数码科技、家电、汽车、美妆,金融与大健康领域也是平台关注的重点。知乎通过其讨论场的属性和传递产品力能力的结合,最大化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他提到,知乎的商品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依托大模型,平台可以将商品与用户进行精准匹配。“我们的广告算法从内容与用户的匹配,进化到了商品与用户的匹配。”正是这种算法的优化,让知乎的广告投放效率提升了20%30%

知乎的讨论场与商业生态之间,已然形成了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

平台通过真实的用户反馈帮助品牌优化,而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在用户的深度参与下得以充分展现。这不仅是知乎对讨论场的坚守,更是它对未来商业形态的坚定信念。

04.好产品可以把后背交给我们

中国市场太卷了,大家都在拼速度和效率。如今,品牌方都在不断推出新品,靠新品走爆款的逻辑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新锐品牌和成熟品牌在知乎的投放策略,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品牌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产品迭代。

“唯一的区别在于,新锐品牌需要从认知入手,先建立讨论场,形成用户对品牌的基本认知,再逐步推动转化。而成熟品牌则可以更直接地从差异化切入,将新品推向市场。”可以感受到,老姜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回忆道,过去许多新品牌急于通过种草和带货实现转化,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内容资产,想要直接实现转化,难度很大。而一旦品牌积累了用户认知,转化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知乎所提出的“新品第一站”策略正是对这一逻辑的深度挖掘。

每个新品都需要一次深度的诊断:

a、哪些用户是它最核心的受众?

b、这些用户与品牌的情感连接在哪一层?

c、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情感度主导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这些复杂的因素构成了一个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知乎的模型,不再是简单的用户标签,而是更为深刻地洞察用户行为背后的情感波动——一种精确而又动态的营销工具。

这场以“深度信任”为基础的投放策略,展现出的是对用户情感的尊重与理解。对于那些对品牌持负向情感的用户,知乎投放的策略并不是简单地用正面内容去消解,而是更加科学地选择是“扬长避短”,还是从负向的情感中寻找机会,将其转化为新的增长点。

正如老姜所言:“投放的不是简单的流量,对用户情感的精细化运。”

他举例说,美的冰箱今年6月的投放,预算不大,但效果显著。从站内的互动量到站外的GMV表现,甚至站外搜索引擎的收录和检索效率,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这种全方位的正向效果,正是我们‘新品第一站’策略的最好证明。”

“品牌能拼的,是产品力以及产品力衍生出来的品牌心智。”这句话如同市场竞争的铁律,一旦忘记,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而知乎的营销方法论,正是基于对用户情感的深度洞察。“我们不仅关注用户的行为标签,还关注他们的情感反应。情感度越高,转化的难度就越低。”

至于数据颗粒度的精细化,知乎已经走在前面。他提到,知乎现在可以精确到具体机型的用户分析,不再仅仅停留在品牌或品类层面。“我们不仅知道用户喜欢哪一个品牌,还知道他们喜欢哪一个具体的型号。”

老姜继续说道:“这是大模型带来的能力提升。”在他看来,知乎早已成为大模型应用的前沿平台,不仅体现在用户的讨论层面,也体现在数据分析的深度上。他透露,知乎已经拿到了大模型平台的牌照,这使得知乎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05.AI让营销更高效

老姜的AI情结,几乎渗透到了他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

谈到为何加入知乎,他毫不犹豫地说:“知乎的文化简单、真诚,与我们的创作者一样。而AI,则是我希望在这里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他不仅在AI领域寻找突破,更在思考如何通过AI技术为知乎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为品牌提供更加精准的营销服务。

在谈到AI对知乎的影响时,他提到了“知乎直答”这个新产品。区别于传统搜索引擎给出一组相关答案,用户需要自行筛选,“知乎直答”基于大模型精准理解用户问题,直接生成最贴合的答案。

“这是从‘这一类问题’到‘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变化。”解释道,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内容召回的精准性上,更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

他进一步解释道:“比如,用户询问上海今年的高考分数线,传统搜索可能会给出多个省份的信息,而‘知乎直答’会精准筛选出上海的分数线,并整合相关信息呈现。”老姜总结说:“这种个性化搜索不仅节省用户时间,还大幅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让用户快速获取最精确的答案。”

在新的营销生态中,老姜谈到了内测中的新功能:“品牌智语。”他解释道,这是为每一个品牌打造的专属AI能力,基于知乎平台的内容,品牌智语能够快速提取出用户问题的相关答案,并标明答案来源于哪些知乎创作者的内容。

“比如当用户询问蔡司镜头与其他镜头的区别,或者某款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时,品牌智语能够快速响应,并引用相关的专业内容。”老姜的语气充满期待,“这种能力,不仅帮助品牌展示其产品力,还让用户能够深入了解产品背后的技术细节。”

他们拥抱AI, AI更是主动拥抱知乎。他特别提到,在知乎,有超过10万名各行业的技术管理层用户,百万级的程序员活跃在这里,知乎用户的AI讨论深度远超其他平台。

“其他平台的用户可能更关心如何使用AI提示词,而知乎用户讨论的是大模型的技术细节,开源框架,用了哪些语料......甚至还会深入探讨AI大模型的‘幻觉率’以及模型背后的算法架构”。

这种专业化的讨论,使得知乎的用户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者,更是对技术有深入了解的探讨者,这也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精准沟通的机会。

此外,AI大模型在知乎的推广力度相当大,特别是Kimi、百川、智谱等行业头部客户。这些名字背后,彷佛藏着知乎在AI领域布局的宏伟蓝图。

06.知乎的坚持

每一个季度,各大互联网平台都会迎来财报的压力,增量、活跃用户、广告收入,无一不是行业内热议的话题。 然而,知乎却在一片数据狂潮中,依旧保持着对内容质量的敬畏和对用户的尊重。 在知乎看来,通过为用户带来好服务而实现增长,才是高质量增长 。

“我们知乎的用户,本质上是求真求知的群体,他们需要在知识的土壤中继续生长,而那些寻求短暂娱乐的用户,或许并不适合这个平台。”

这个简单却深刻的反思促使知乎做出了战略调整——放弃对泛增长的追逐,转而聚焦于高质量的用户群体。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就像是在丰饶的市场中毅然退后一步,任凭别人争夺流量,知乎不愿卷入那场以规模论英雄的战争,而是在这片喧嚣中坚守自己的调性,打造出一片属于知识与专业的讨论场。

正是在这样的坚持背后,知乎也看到了更多积极的现象:用户的单次内容消费时长持续增加,互动量稳步提升,知识消费正在获得更广泛的共识。 只有坚守平台的独特风格,才有很强的壁垒应对未来的竞争 。

这种深度互动,远比数字的膨胀更能体现知乎的价值。

在广告市场的角逐中,知乎凭借这种独特的调性,吸引了越来越多忠诚的品牌合作伙伴。

他们发现,知乎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广告位,而是专业的、深度的用户洞察。

他提到,很多品牌曾一度追求快速的产品更新,通过直播带货、ROI广告等手段获得即时的销量增长。然而,这种急速的增长模式,却在近几年开始失效。流量成本不断提升,爆款难以复制,短暂的热潮很难转化为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这些行业困境,反而让我们看到了知乎的价值所在”。

知乎并不急于通过算法将内容海量分发,它选择的是另一条路:在专业和信任的生态中,帮助品牌精确触达那些对其产品真正感兴趣的用户。

这种深度的合作,使得知乎成为了许多品牌的新品第一站,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哪些卖点最能打动用户,调整传播策略。

而对于用户而言,知乎是他们消费决策的最后一站,尤其是那些面对陌生品类的消费者,知乎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成为了他们最信赖的指南。

当其他内容平台困惑于如何建立闭环,知乎并不急于自建电商体系。相反,它选择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在他看来,知乎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不是为了抢夺用户,而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这种合作关系,在流量竞争的时代,反而更加珍贵。

“知乎的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随着AI技术的发展,知乎不仅会继续坚守在内容领域的深耕,还可能在其他赛道中崭露头角。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大厂做高管,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充满荣耀与光环。更多时候,它是一场关于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战术博弈。

老姜追求“最小成本验证路径”,善于快速调试、灵活应变,推崇“不要做太多规划,先动起来”的风格。对于他来说,每一个小小的失败,都是走向更大成功的必要过程。

这类管理哲学的形成,来自于他对足球的热爱,对温格教练的钦佩。他觉得,做高管就像一支球队的主教练,“在不同团队中,适配他们的特性,而不是死守某一套打法”。

“在知乎,最大的成就还在后面。”他微微一笑,充满自信与期待。

虽然目前的挑战不少,但团队的士气依然高昂。而他深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落地和客户服务体系的完善,知乎将成为更多品牌成功的助力。

在访谈的尾声,他推荐了一本书——《灰犀牛》。《黑天鹅》是讲如何在突发危机中应对和规避风险,而他提到“灰犀牛”则更为致命。那些早已存在的巨大隐患,往往被忽视,却能对个人或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他始终警觉着潜在的风险,谋划着未来。他坚信:“坚持到一定程度,必有结果。”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微信公众账号:廣告狂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