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双输困局」:涨价背刺打工人赶客,不涨价持续“失血”

新识研究所 新识研究所

3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共享单车,让打工人的最后一公里多花60%?

共享单车,让打工人的最后一公里多花60%?

打工人们,又被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涨价暴击了。

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哈啰单车、滴滴青桔等单车品牌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进行了调价,收费标准由工作日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周末节假日起步费也由前15分钟1.8元调整为前10分钟1.8元,后15分钟收费1元。

这样的调价,让不少不太依赖共享单车通勤、平时没有专门关注骑行价格的网友感到了意外和一丝陌生。“一小时5.5元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公交和地铁”、“记忆中共享单车2元足够我骑到目的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而这,其实也并非是共享单车的第一次涨价了。

那么,为何此次共享单车的涨价会引起人们的热议和媒体的关注?辛苦赚钱的打工人们和连续数年烧钱抢市场、至今尚未盈利的美团、滴滴、哈啰哪个更难?看似已经被解决掉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还有对双方更加友好的方法吗?

01美团青桔哈啰共享三巨头,对于涨价,只敢蹭蹭

共享单车自2016年出现发展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其价格也从最初ofo“小黄车”抢占市场打出的0.5元/30分钟的基础上历经近十次提价,上涨至了如今美团、青桔、哈啰三足鼎立的2.5元(左右)/30分钟。

那么,既然涨价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过去数年的悄然涨价都没有同此次一样引起打工人的剧烈反响呢?那自然是之前的涨价,没有戳到打工人的一些痛处。

如果按照当前各路媒体计算的1小时涨价比例来计算的话,其实2024年的这轮涨价的幅度是远不如5年前共享单车三巨头将起步时间从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来的那么高的。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此次哈啰和青桔的起步时间从15分钟下调至10分钟,却直接对那些出了地铁、但还没到公司的打工人进行了暴击。

图源:青桔、哈啰APP

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产生的服务,共享单车本身的平均使用时长一直较短。

据《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2023年共享单车活跃用户的单车单次骑行时长11.7分钟,而在参与统计的6个超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5个Ⅰ型大城市和1个Ⅱ型大城市中,只有哈尔滨市与合肥市的单次骑行时长不在10到15分钟的区间。

图源:《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

而此次提价,正是对准了打工人从地铁口到家和公司的“七寸”下了狠手。

这也意味着,对于超过九成的打工人来说,过去只需要一个起步价1.5元/1.8元的支出就能覆盖全程,现在却要因为多骑了两三分钟,就得多支付60%的价格,这可比媒体们统计的一小时提价35%要高出了不少。再加上骑行时间刚刚超过10分钟,完全没有到达下一个收费阶梯但还要完整付款,自然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不过,如果只按该数据就下了“资本在低价内卷之后自然就要提价收割”的定论的话,那么还是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情况,毕竟打工人自己才是最“抠门”的那个,在有骑行月卡、季卡的情况下,还按次卡进行支付,那就不叫穷苦打工人、而是冤大头了。

以单车30天无限骑的月卡为例,美团、青桔、哈啰的包月价格分别为35元、25元、35元。而在自动续费的购买方法下,美团和青桔的价格就大幅下降至了18.8元、16.8元,再加上时时刻刻都有的“限时优惠”,一般都能以15元到20元的价格拿下。

图源:美团、滴滴、哈啰

这样的价格折合下来,每个工作日只需要1元。但如果还嫌太高无法接受,那么去闲鱼代充还能找到更便宜的价格,再叠加各类支付减免,只要稍微留心,无论是自充还是代充,找到十几元就能畅骑30天的“羊毛”也没有多大的困难。

图源:闲鱼

而这样声称涨价但却不敢真正涨价的行为,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共享出行三巨头的“软弱”。既想试探消费者的底线,又不敢真正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不然其他两家突然“反水”降价,那岂不是亏到姥姥家?而每次节假日先提价又降价这样小步慢走,渐进式“试探式”涨价策略的谨慎,是主要是因为考虑价格和活跃用户的边际效应问题。

02和打工人比起来,“资本”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

其实,共享出行三巨头这样看似矛盾且纠结的背后,是其长期以来难以实现的盈利问题。

关于不敢涨价的原因其实也无需赘述,在这么一个0.5元的最低刻度涨价就能造成百分之几十价格波动、且几乎全部都是极端价格敏感型用户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小波动,都会引起舆论的不满,也给了其他看似共进退的竞争者“反水”抢夺市场的可乘之机。

但对于三巨头一直有着想要涨价的想法,其实也情有可原。涨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们其实做的也是不赚钱的“辛苦活”。

据互联网深度点评,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制作一辆共享单车所需成本约为700-1100元之间;若按照4年的使用周期计算,则每辆单车的年均摊成本在175-275元之间。

此外,每辆车每日的运维开销大约在0.5-1元之间,一年下来总运维成本达182.5-365元。两者相加,一辆共享单车一年所需的成本为357.5-640元。

图源:钛媒体

而在打工人都开月卡的情况下,每辆共享单车想要覆盖357.5-640元的支出,显然是天方夜谭,而三大共享出行巨头的财报也确实如此。

按照哈啰、美团、青桔三巨头的最新投放数据计算(哈啰1000万辆、美团520万辆、青桔600万-700万辆),它们一年的运维成本分别是35.8亿-64亿元、18.6亿-33.3亿元、21.5亿元-44.8亿元。

而其中,混的最惨的莫过于哈啰出行了,其曾于2021年拟IPO时公布了自己的收入,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其招股书显示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净亏损的大窟窿也并没有那么好补上。

而青桔和美团也没有好到哪去,据财报显示,美团2022年与2023年内共享单车所属的新业务经营由亏损283.79亿元收窄至201.66亿元;而青桔单车在挣扎三年之后,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仍然亏损超过50亿元。

面对这样“前狼后虎,不动失血”的情况,其实三巨头们也有过对电动两轮车的探索。

不过,消费者们的需求大多还是集中在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之上,与共享自行车相比单价更贵、成本更高的电动两轮车自然不在大家的考虑之中。最先由此入局的哈啰虽然将目光瞄向了电动车出售、租赁的业务,但一直没有大规模铺开。而美团和青桔同样没有大范围铺开,大概率也是业务覆盖范围不够以及投入产出比不高。

总得来说,共享出行三巨头当前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涨价可能引发用户流失,让本就不丰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不涨价的话,亏损则会持续让公司失血。

所以,一直以来,哈啰美团青桔都在龟速涨价,试探用户黏性和价格底线。不过截至目前,三家似乎都还没有达到商业上的盈亏平衡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几乎可以断定,三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涨价之路还会延续。打工人的“最后一公里”注定更为昂贵。

参考资料:

1.《1小时逼近6元,共享单车为什么一直涨价?》,新京报;

2.《共享单车又涨价?实测美团、青桔和哈啰:结果让人意外》,雷科技leitech;

3.《节假日10分钟涨到1.8元!共享单车多地涨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澎湃新闻;

4.《共享单车自由,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新闻周刊;

5.《从半小时0.5元,到一小时5元!共享单车8年价格涨4倍,市民称被“刺”到,专家:不太赞同“割韭菜”的说法》,每日经济新闻;

6.《一年运维成本达64亿,频频涨价的共享单车还是好生意吗?|钛度图闻》,钛媒体国际智库。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新识研究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新识研究所

新识研究所

北京市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