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创新角度,做好功能需求洞察!

宇见 宇见

5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ABCPN

618落幕,下半年开启,这两天我看到一位商业博主在短视频中说,今年各电商平台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GMV却并不理想,证明这种“卷价格”的方式已经山穷水尽,他建议创业者不要浮躁,未来一定要回归到研究用户需求上来,用真正的“差异化”驱动品牌增长。

对这个观点,我深表赞同,今天想再来和大家聊聊商业经营中的“王道”——用户需求洞察,希望通过本文所介绍的6种角度,能够帮助经营者再次获得对目标市场的透彻了解,及时调整策略,驱动业绩重新增长。

关于用户需求洞察,首先,在我提出的SDi方法论中,我们从中国文化“一阴一阳”的朴素观念出发,坚持将用户需求理解为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两个方面:

  1. 用户功能需求——用户对产品性能、功效、价格、用途等方面的需求。

  2. 用户文化需求——用户对品牌文化、象征意义、心理暗示、情绪价值等方面的需求。

沿着“先功能,后文化”的脉络,本文先来和大家讨论如何洞察用户的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洞察主要服务于两个工作场景:其一是在品牌初创期,帮助品牌寻找、定义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品牌的价值定位,这类洞察的主体通常是品牌创建者;其二是在品牌创立后,帮助企业不断地优化、迭代产品,或者推出全新的产品与服务等,这类洞察的主体通常是产品经理。

基于这两类工作场景,用户功能需求洞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呢?

对此,读过上一版《洞察力》(《洞察力:让营销从此直指人心》)的同学或许还记得,SDi方法论是将“用户痛点研究”和“了解消费者不购买的原因”,作为首选方法推荐给大家的。相关推荐是基于,这是两种既简单易行,又能有效规避“正面询问误区”的洞察方法。

先拿“用户痛点研究”来说吧,记得过去我们曾谈到过,如果正面询问用户需求,那大家所获得的,常常要么是“其它品牌的特色优势”,要么是“用户的主观臆想”,并无助于实现品牌创新。

而此时若能换个角度,从顾客痛点入手,则可以比较好地克服这一问题,因为所有能被用户言说的痛点,都是既有品牌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尚未满足到的需求,因此更有可能引导创新。

再来看“了解消费者不购买的原因”。

基于过去的行业观察我发现,缺乏经验的调研人员常常会乐于询问顾客——“您为什么选择我们的产品?”而只有资深调研者,才会有意识地从品类和品牌两个角度,去询问从不购买某类产品(或特定品牌),以及那些本来打算购买某类产品(或特定品牌),却最终放弃的人,从不(或放弃)购买的原因。

那么,这两类提问究竟有何不同呢? 

其实,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相信你很快就能体会到,当被问到“为什么购买”时,我们的回答常常都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答案,很多都是我们的理性思维“临时编造”的。

而在消费现场,那些真实的消费动机,有许多我们早就忘了;还有一些,则可能是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潜意识因素。比如,或许只是看到了别人在买,就“冲动消费”了而已。相反,如果有人问我们从不,或放弃购买的原因,那答案则通常是我们非常清楚的。

由于此类提问常常能让大家了解到,相关品类(品牌)尚未满足到、满足好的用户需求,以及更为重要的,对自己品牌来说——“卡脖子”的增长阻碍究竟何在,因此与“痛点研究”一样,其在洞察实践中的重要性也是相当高的。

在开展用户需求洞察时,大家要切记,从SDi方法论归纳的“ABCPN”洞察五维来看(用户属性、行为、认知、心理和需求洞察),该研究(用户需求洞察)是与另外四个维度紧密联系着的。

换句话说,“ABCP”四维中的很多研究,都可以协助我们推导、印证用户需求。在此情况下,借助上图,大家不妨把洞察五维想象成一个关于用户的“神秘花园”,将其中的“ABCP”四个维度,想象成进入“中央宝藏”(N)的“四扇大门”。

有时,当我们很难直击用户内心,探寻到隐秘的需求信息时,就不得不经由外围的“大门”来接近“需求”。举例来说,过去我们介绍过的——“研究用户的非常产品使用行为”,其实就属于通过行为研究,来推敲用户需求的一种典型情况(B-N)。

又比如,有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认知洞察,来推敲、印证用户的功能需求(C-N)。

举例来说,在探索品牌核心价值,设定品牌价值定位的过程中,创业者往往先要去了解到,用户对当前市场上,一系列主流品牌的功能认知分别是什么?这些品牌各自拥有着怎样的功能认知优势?而这些认知优势的由来,又是由于相关品牌针对了怎样的用户需求?

基于这些调研,创业者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功能价值定位。简单来说,不了解市场中的99%,你就很难成为那与众不同的1%。 

通过上边的例子,希望大家能更直观地体会到,区别于西方营销理论中——“A就是A,B就是B”,概念间界限分明的思维方式,从东方文化出发,在洞察力方法论中(SDi),我们认为“ABCPN”的洞察五维,其实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恰如“金木水火土”相融共存,彼此影响一样,孤立分析其中任何一个元素,其意义都会变得有限。

基于这一点,在洞察实践中,建议大家一定要将这五个维度灵活地穿插起来,而对于洞察结论,也要用一种整体、关联的方式去解读,而切勿用彼此割裂的思维去解读。

言归正题,上边谈到的几种洞察方法,在上一版《洞察力》中,还有结合案例的更多介绍。下面再来讨论两种近年来,我在工作中运用较多的洞察方法。

  • 在意因素差异分析

最近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复杂决策品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思考品类”客户(客户的消费决策过程复杂且漫长)。在这些品类的洞察实践中,关注购买者与使用者(以及不同使用者)的在意因素差异,常常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洞察视角。

具体而言,无论是房产、汽车还是家装服务,“慢思考品类”的产品往往都是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的,而生活习惯与家庭角色的不同,又常常会导致不同家庭成员,对产品的在意因素产生较大差异。在现实中,管理者过于看重“买单人”意见的“传统”,往往会导致其他产品使用者的在意因素被忽略。

举例来说,在家装市场中,女性通常作为产品“购买者”兼“使用者”,而男性通常只作为“使用者”的特征,导致了在售前售后的诸多环节,由于品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女性打交道,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也很容易出现一种“过度迎合女性化偏好”的倾向。长远来看,这其实是不利于品牌整体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在意因素差异分析,并非只是“慢思考品类”的“专利”,“快思考品类”同样有机会运用。

谈到这一点,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案例——任天堂旗下的大热产品“LABO”。这一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8年度最佳发明”的游戏产品,独具巧思地推出了“软硬件组合”的玩法。

图:任天堂LABO官网

在游戏中,玩家可根据提示,用硬纸板制作出一系列造型各异的配件,然后通过配件与游戏主机的不同组合,演变出“弹钢琴”、“养宠物”、“玩遥控车”、“钓鱼”等众多玩法。

“LABO”的成功,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考虑到了游戏“购买者”(家长),与“使用者”(孩子)的在意因素差异:

孩子希望游戏好玩、耐玩,玩完一种玩法还有1001种,而家长则担心孩子长时间沉溺于“电玩”,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变差。在这一前提下,将「制作、游玩、探索」设定为品牌核心价值的“LABO”,跳出了“电玩”的单一身份,从产品理念到功能承接,都更加突出了“制作”(动手)和“探索”(动脑)的部分,由于同时呼应到了购买者与使用者的诉求,于是销量“皆大欢喜”也就不足为奇了。

  • 新场景识别

作为创业圈热门概念之一,这些年来,“场景”的热度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更明显地体会到了,当前,商业竞争正在从“品类竞争”,演变为跨品类的“场景竞争”——游戏的竞争对手除了同类游戏,更有短视频;而星巴克的有力挑战者,也未必会是哪个咖啡市场的新入局者,倒更有可能是茶饮市场中的新贵。

在这一趋势下,能否跳出品类传统,用“跨界”思维去切入全新的用户场景,对品牌,尤其是新品牌来说就更加重要了。

在探索品牌核心价值,建立价值定位这一任务下,“新场景识别”指的是,创业者可以先列出自己所在品类,过去从未(或较少)切入的用户场景,然后通过研究相关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来评估自己能否通过功能创新有效切入的洞察策略。

说到这儿,一个案例闪过了我的脑海:2019年,我接手了一个口腔护理品牌的策划案,当时,为了帮助客户搞清楚,新品牌能否将核心价值定位在“礼品”方向上,我们关注起了这样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为什么除了电动牙刷之外,像普通牙刷、牙膏以及漱口水,很少会被消费者作为礼品赠送?很少切入社交场景呢?

除了觉得这类产品的客单价低,作为礼品,可能会让送礼者觉得“不够体面”之外,我们又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消费者一端的情况来看,位列前三的阻碍因素依次是:

  1. 不知道别人的使用习惯,因此不知送什么合适;

  2.  这类产品缺乏“礼物”形态,因此很少想到可以用来送人;

  3.  这类产品是清洁口腔的私密用品,作为礼品,担心会让对方误解。

不过,随着研究深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例外。

比如,在2018年,高露洁推出的“大胆爱”牙膏,就成为了一款成功引爆社交场景的明星单品。

图:京东-高露洁大胆爱牙膏

该产品的显著特征是,在挤出的透明膏体中,能看到一种被众多网友直呼“少女心爆棚”的心形薄片,配合着热情浓烈的红色包装与俏皮文案,“大胆爱”完全突破了牙膏品类的“社交障碍”,打开小红书等APP发现,将其作为情人节礼物和婚礼伴手礼的帖子不计其数。

通过赋予产品明确的礼品形态与社交含义,“大胆爱”切入了该品类过去甚少触及的场景。在我看来,该案例对我们完善“新场景识别”的洞察策略是很有启发的。归纳来说,相关操作大体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品牌创建者可以先“脑洞大开”地,努力罗列出自己所在品类,过去从未(或较少)切入的典型场景,尤其是一些新兴场景。

举例来说,数年前,我曾在一次化妆品行业培训中,提醒大家要更重视女性在健身房“撸铁”等,女性参与激烈运动的场景。要一边保持运动状态,一边录短视频、发朋友圈,相关场景下的需求特征,其实就能为化妆品品牌、子品牌创立,以及产品创新带来新鲜启发。

回顾过去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哪些区别于从前的新场景,是品牌有机会“跳进去”扮演一个角色的?多问问自己这类问题,是运用“新场景识别”的窍门所在。

第二步:迅速跟进一系列调研,去搞清楚在过去,阻碍品类进入相关场景的原因,人们在这些场景下的典型需求,然后再从功能创新角度,思考品牌可以如何满足。最后我们还要思考,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创新是否可持续,是否值得被设定为品牌核心价值。 

最后,让我们用小结方式,来梳理下本节谈及的功能需求洞察方法吧:

  1. 用户痛点研究

  2. 关注消费者不购买的原因;

  3. 与行为洞察配合,关注用户的非常产品使用行为;

  4. 与认知洞察配合,了解不同品牌的功能认知优势;

  5. 关注产品购买者与使用者(及不同使用者)的在意因素差异;

  6. 新场景识别。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宇见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宇见

宇见

微信公众账号:宇见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