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自创的“营销繁荣”为何被嫌弃?
8月前
收藏 1
3
【摘要】: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品牌试图以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前言
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品牌试图以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和高频,消费者对于这些被品牌创造出来的“营销热度”的接受度和兴趣却在逐渐降低。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广告的无处不在造成了视觉和心理的疲劳,还是内容的千篇一律触发了消费者的抵触情绪?这是为啥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只创造“热点”繁荣,营销脱离现实
我们往往在旅游网站、社交网站上搜索某个旅行攻略时候,都会被介绍的各个城市美景、美食所吸引,网络上也开始被这种“热度”吸引,于是产生幻想要立刻前往一探究竟和打卡。结果往往大概率大失所望,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就在于滤镜的运用。
现今营销往往也是如此,如先前大火的《热辣滚烫》电影,一推出就用“减肥100斤”作为营销热点,并且在各大媒体上不断发酵该话题,然而看过的观众都会发现与减肥的关系不大,“减肥”更多的只是宣传,这也是一种营销反噬,只为了收视率创造不符合真正实情的营销观点,最后买单的是消费者,损耗的也是消费者信任。
近日娃哈哈创始人离世我们深感遗憾,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对娃哈哈广告的回忆,网络上不断出现支持娃哈哈的声音。甚至在农夫山泉被爆“倭寇”山泉水后,娃哈哈再次被“神化”,且不说真正的事实真相,但结论明显是某些人为制造出来的营销“繁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品牌争取市场份额。然而,如果热度过去,事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选择娃哈哈还是农夫山泉,受众在关键时刻的需求只是为了“解渴”。
脱离现实的营销比比皆是,还有各大手机品牌在宣传时候对手机相机技术功能、屏幕外观等层面着重介绍,以此作为新机推出的卖点,但是真正对于受众老说未免有点脱离,因为受众真正关心的是手机的便捷性、流畅性等实用性功能,而不是随时可以用相机替代的拍摄功能。
这种营销策略的后果是消费者逐渐丧失了对品牌广告的信任。每当一个新产品或服务以夸大其词的方式被推介时,人们开始自然而然地怀疑它的真实价值。长此以往,品牌的信誉就会被逐步侵蚀,即使它们后来推出了真正有创新和价值的产品,也难以让公众相信。
二、只求重复,不求精准
电梯内播放的广告无处不在,比如刷屏全国各个电梯媒体的铂爵旅拍广告、BOSS直聘广告、葵花金银花露、大卫拖把等等,这些广告曾经以“年”为单位轰炸着消费者,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他们曾是这些品牌的忠实客户,但在听过这些过度推广的广告之后,他们选择放弃了这些品牌。在营销界,有人批评这类广告缺乏创意,甚至认为这是难以接受的营销失败。
事实上,从品牌的视角来看,此类植入性重复的营销活动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是经过验证的。然而,问题出现在把营销作为战略的唯一手段,这种全盘依赖营销的做法,往往会遭遇受众排斥。因此,在追求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平衡创意与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将成为品牌持续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心智的关键。
三、想要的是贴心,不是热闹
现在的消费者可不像以前那样好糊弄了,大家都想要的是更加个性化的东西。可很多时候,广告人为制造的热闹,根本就不贴心,受众自然就提不起对产品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加渴望的是能够被理解和被尊重的体验。他们希望品牌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要真正做到贴心,品牌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去研究他们的目标受众,揭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喜好和需求。基于这些深入的洞察,品牌可以设计出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还能够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真正贴心的品牌还会超越产品本身,致力于创造有意义的消费者体验。这可能意味着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建立有价值的互动或者是倡导品牌所信仰的社会价值观。像某些电视广告为了宣传电视机,选择拍摄一群穿着土豆的人在土地上看电视,夸张的画面用不同人看电视的场景表达出来,简洁且具有创意;再如某咖啡时常设置一个主题,让不同的人在被子上进行设计绘图,作为营销亲民互动。通过这些举措,品牌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这样的连接远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有力。
小结: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真实体验的今天,想要的确实是贴心而不是空洞无物的热闹。消费者对自娱自乐营造出来的营销热闹的排斥,源于广告的夸张、重复无创新,与对个性化、真诚体验的渴求未被满足。品牌若想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必须超越单纯的营销手段,深入了解并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待,用更加真诚和有创意的方式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CN广告网资讯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3
-已有3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