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步一步,做厚品牌资产?

刘润 刘润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5

【摘要】:如题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景九   责编 / 黄静

前言

很多人创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公司的资源、现金,一直在空转,没有累积起来。

什么意思?

比如说,有些创业者找不到客户,所以支付了大量的费用给了渠道,让他们把货铺出去,快速销售。

可这样做,虽然销售额上去了,但利润的大头始终是渠道的。不断循环的资源和现金,始终没有为提高公司的势能做出贡献。

公司越来越“大”,但始终不“强”。

如何打破这个局面?

或许,你可以试着把资源、能力,不断累积到公司的“品牌资产”上。

怎么做呢?

今天,就请你和我一起看看,怎样从战略的角度,展开规划,把“品牌”这个资产一步一步做厚。

1.一开始,做一个有壁垒的爆品

创业最开始,当然要靠产品。

而这个阶段的战略核心,可能是打造一个“有壁垒的爆品”。

什么意思?

爆品,好理解,就是卖得好的产品。

举个例子,黑莓果浆饮品。一口喝下去,虽然比起来市面上的果汁饮料,可能没那么甜,那么好喝,但是胜在有新意,营养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饮品市场的空缺,也满足了很多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所以,一上市,就可能卖得还不错。

但产品卖得不错,卖得“爆”,也还没完,不能说是圆满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

因为产品本身,还需要有“壁垒”。

有壁垒,别人才不能轻易模仿。

否则,你推出一款爆品,很多人就会立马跟上。

比如,早已在市场上占据庞大份额的老牌企业,很容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把产品做到更便宜。而在产品几乎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渠道、成本、营销都落后,那就很难和别人竞争了。

那什么才算壁垒呢?

比如说,你掌握了一些稀有的资源,独家的配方,或者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

还是拿刚才的黑莓饮品举例。由于黑莓鲜果的保存条件比较苛刻,常温条件下采摘后,可能还没几个小时,就氧化变质了。所以,想要加工成产品,可能就需要冷冻技术和一整套的冷链运输体系来配合。

这,就可以算作是壁垒。

爆品带有了壁垒,才能算达成了战略目标,而不能仅仅是个创意。

因为只有这样,别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模仿,也就给我们争取了足够的发展时间。

很多品牌,大概率都会有一个经久不衰的核心产品,也可以算作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比如说可口可乐的可乐,比如说某些美妆品牌的眼霜,护肤精华,某些“经典款”。

这种经典款,其实就是很多品牌一开始打下基础的,带有壁垒的爆品,也是品牌发展长远的前提。

所以,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是有很多产品都卖得“还可以”,还是有一个产品做爆了,有口皆碑?

如果没有做到爆,把一个点打透,那么这一步走的其实并不算非常扎实,可能不太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好吧。现在假设我们做了一个有壁垒的爆品,接下来,又要做什么呢?

可能,要不断积累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然后扩充产品,把生意做到某个品类里边。

什么意思?

2.占领品类,还是开创品类?

一个爆品,足以让客户将你的公司和某个,或者某几个品类关联起来。

那么接下来的战略核心,可能就是挑选一个合适的品类,不断扩张,把这个品类占领下来。

怎么挑选?

可能,你需要挑选一些有着“公有资产”的品类,试着把这个品类里的资产,给私有化。

什么意思?

有一些品类,人们对它是有天然认知的,这种认知就是公有资产。

比如,大闸蟹这种品类,自古以来就被人所熟知。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阳澄湖产地的大闸蟹就几乎占领了大闸蟹这个品类,说到大闸蟹,直接就问是不是阳澄湖产的。

阳澄湖产的大闸蟹,就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消费者对于大闸蟹这个品类的认知。

而到了具体的品牌上,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全聚德之于烤鸭,元气森林之于气泡水。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对应的品类了。于是,在每次提到这个品类的时候,下意识就会选择脑海中对应的品牌。

这就是占领了品类的“公有资产”,把它私有化了。

直接开创一个新品类,当然也是可以的。但这时候,就相当于这个品类本身并没有资产,人们之前对它没有太强烈的认知,而你要把这个品类从头建立起来。可想而知,这样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

所以,一般都是大品牌在做这件事情,一点点通过产品、营销,形成大家认知里的“公有资产”。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和智能手表。

虽然之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智能手表产品出现,但真正把智能手表建立成一个品类,让大众有了认知,苹果公司可谓功不可没。

通过一代一代的产品发布,不断做营销,打广告,苹果不断投入资源和现金,在消费者的认知里不断植入“智能手表”的概念,智能手表品类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消费者的共识,成为了某种“公有资产”。

这时候,如果你再去做智能手表,就不需要从头告诉消费者,到底什么“是”智能手表了。

因为经过苹果等公司的建设,大家已经知道智能手表大概是什么样子。这时候,你就相当于把苹果建立起来的,关于智能手表品类的一部分公有资产私有化,化为己用了。

所以,到底是开创品类,还是占据已有品类,要看情况。

在起步阶段,由于我们自己的规模还比较小,所以可以尝试着先借力,尽量去占据一些已有的品类,把公有资产私有化。

而如果品类本身比较小,需要的投入并不算太多,也可以选择直接开创一个品类,做品类主。但也因此,可能会导致自己建设的品类公有资产,被后来者私有化。

把生意做到某个品类里,大概懂了。接下来呢?

如果这个品类已经足够大,你占据的也足够好,觉得差不多了,当然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还不满足,觉得某一个品类的市场还是太小,那么你当然可以继续往下走,真正把品牌做大。

3.找准品牌属性,打造核心能力,不断营销

当一个品类支撑不了你的规模时,用品牌不断沉淀公司资产,建立品牌力,就变成了头等大事。

举个例子,沃尔沃。

沃尔沃的品牌,可能就是独立于汽车品类之外的。它的核心价值,不是做SUV厉害,也不是做轿车特别好,而是安全。

围绕安全这个核心属性,沃尔沃也在不断打造核心能力。

比如说汽车碰撞假人试验。在汽车研发中,这个试验很重要,但也很贵。

不少车企会选择采取成年人的身体数据制作假人,作为碰撞试验的测试对象,但沃尔沃不局限于此。

它的假人数量,有成年人、老人、孕妇、儿童,甚至婴儿,多到组成了一个“家族”,有接近20位主要成员。通过假人家族,沃尔沃获取了大量的碰撞试验数据,产品的安全性能得以不断改良。

这,就是找准品牌属性,不断打造核心能力,长期积累客户的信任感。

那么,该怎么做呢?

或许,你应该不断增加对营销的投入,把客户的信任,都沉淀在品牌这个资产上。

就像开头我们提到的问题一样。如果一家公司很依赖渠道,发现自己的资源和现金一直在空转,可能就是因为营销做得不太到位。

这时,在确保不亏损的范围内,或许你应该逐渐减小渠道的费用比重,增加对营销费用的支出比重,不断沉淀客户的信任,全力打造品牌。

比如说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

有的。比如,利用短视频带货。

你大概有感觉,每次把短视频投放出去,虽然不是所有人会买,但“被看到”也是广告价值。

假如100个人看到了,3个人买了,剩下看到的97个人,也是广告价值。

既然有广告价值,那只要“不亏钱”这条线能守住,在品牌建设前期,就应该一直干,让潜在客户经常刷到,积累巨大的认知,给未来的成交创造可能。

直到有一天,当客户有了购物需求,在搜索商品的时候,他可能不再去搜商品名字,而是专门搜索你的品牌名字。

比如,想要买坚果的时候,直接搜索三只松鼠;想要买洗发水的时候,直接搜索海飞丝。

这个时候,你的流量成本、渠道成本,就会逐渐减少,又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广告和营销上去。

一个不断积累品牌资产的正向循环,就逐渐形成了。

在品牌积累了足够信任之后,再往后,就是持着品牌力,不断进入新品类了。

到了这一步,你要关注的重点,可能就不再是品类的占有率,而是客户钱包的占有率了。

什么意思?

4.做多品类,做多产品,占领更多的钱包份额

每个客户,都有着自己的消费理念,或者购物需求。

而如果你的品牌,恰好可以代表某种理念或者需求,那么每当客户想要为此付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个品牌,从而花掉自己钱包里一定的份额。

比如说,无印良品。无印良品简单、自然的品牌属性已经被很多人认可,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当客户想要践行自己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时,首先做的选择,可能就是去无印良品里看看。

所以,从家居到文具,从服装到食品,无印良品横跨的品类,多到简直数不清。

多品类的产品,给品牌带来了更高的人均客单价,和更多积累品牌资产的机会。

这时候,无印良品试图占据的,就是你愿意为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愿意支付的钱包份额。

再举一个例子,可口可乐。虽然它一开始只做可口可乐,但到了现在,无论是果汁,还是汽水,还是矿泉水,在人体每天摄入的大部分液体中,你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而可口可乐试图占据的,就是你为“喝”这个动作,愿意支付的钱包份额。

这就是通过品牌,占据客户的钱包份额。

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围绕品牌理念、客户需求,不断进入新品类,开发新产品。

如果你没有品牌力,你可能会发现,每进入一个新的品类,都相当于重新创业。

但有了品牌力,就不一样,因为品牌里你早就存好的信任,可以继续蔓延到新的品类上,少了很多阻力。

还是拿沃尔沃举例。

安全,是沃尔沃品牌的重要内涵,而这个内涵,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汽车上。

如果有一天,沃尔沃做了摩托车,如果我有需求,就可能会购买。

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就是安全。

相比于汽车,摩托车的安全性,可能会更让人注意。

因为汽车,是铁包人,而摩托车,可是人包铁啊,安全当然是头等大事。

就这样,不断扩张品类之后,品牌逐渐占据用户愿意为某种需要,而划定的钱包份额。品牌资产,又进一步被积累了。

最后的话

什么是战略?

战略,就是回答“路径”的问题。

如果说“做厚品牌资产”,这是目标;那么“怎么一步一步,一个山头一打卡地做厚品牌资产”,这是路径,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战略问题。

今天,我们就分享了如何做厚品牌资产的一条可能路径。

先从有壁垒的爆品开始做起,然后占据品类,做厚品牌,在品牌力的加持之下,扩张品类,占据客户的钱包份额。

心中有路径,有一个个打卡点,你才能用最省力的方式,达成目标。

因为路上,总有诱惑。

可能有时候,发现做这种产品能赚不少钱,那种需求市面上没有,存在机会。

但仔细想想,可能和自己的战略关系不大,不在自己规划的这条路径上,也就算了。

有时候,给自己减事,少赚点钱,也是一种战略的智慧。

祝福。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刘润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5

-已有5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刘润

刘润

微信公众号:刘润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