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货的春天,要来了吗?
1年前
收藏 0
0
【摘要】:老实人的胜利
蜂花,疯传又疯卖
9月11日晚,李佳琦一句“哪李贵了”,如惊雷般,把花西子炸成了计量单位 (一花西子=79元) ,也彻底掀起一场老国货间有关性价比的“商战”。
率先发起这场“战争”的是蜂花。
在李佳琦事件相关视频里,蜂花在留言区开启“吸粉模式”——“对不起,弱弱的问一下可以捡粉丝吗?”。别人这么说,估计也炸不起什么水花,可它是“36年不换包装,10年只涨价2元”的蜂花啊。
冲浪的网友们发现,在部分新国货的“镰刀”之外,还有老国货的“良心”,大家纷纷涌向蜂花直播间。
配合着热点事件,蜂花还发布了“79元能在花花这里买到什么”和“1克才卖0.02元”等短视频,配合在直播间上架三款售价均为79元、约五斤半重的洗护套餐。
做了这么多年“老实人”,蜂花终于靠着“便宜管够”,成为了良心国货的代表。“哪李贵了”事件之后,蜂花连续直播了9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蜂花官方抖音增粉276万,平均一个小时3万,GMV突破2500万元。
要知道在平时,蜂花直播间的场观不过1000左右,此前销量最高的是七夕节那天,GMV不过500万元。
正因为火爆,#蜂花捡箱子发货#、#蜂花产能紧张已断货#和#蜂花老总的头发用事实证明#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破亿成了“基操”。
几乎就在前后脚,嗅到商机的老国货们,哪舍得“别家独芬芳”,马上也加入这场“商战”中。
活力28 在发货清点时,发现约23万单洗衣粉的产品单价,多卖了10元,即刻补救,将差价退还顾客,再一次将品牌捧上热搜;郁美净则“化整为零”,推出7块9套装,董事长直播间“热舞”,品牌儿童霜单日销量增长达到230%......
P.S. 当然,此处的老国货的”老“,并非是老去的意思,而是与近些年兴起的”新消费“概念区别开来的相对概念。
老国货争相“价格战”
蜂花直播两天后,郁美净注册了官抖,3天吸粉120万,直播销量超过10万单。
活力28在4天内,连着直播12场,GMV破1400万元。这也是从李佳琦事件中,获益最大的三家。而后,老干妈、大白兔、隆力奇、莲花味精、白玉牙膏、上海硫磺皂、南方黑芝麻糊等等“老国货”们也加入其中。
除了各家轮番登台外,老国货们还开始报团取暖。鸿星尔克在直播间里,主播头上涂抹蜂花,用自家运动鞋洗头,还喝着蜜雪冰城,桌上摆着白象和汇源,主打一个“要素过多”。
麻辣王子、青蛙王子、鲁花等国货品牌随即闪现,加入这场“商战”。此外,除了消费品品牌发力,作为平台方的京东,趁势祭出国货之光品牌扶持计划,开通了一个79元超市,里面套餐价均为79元。
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作为此次商战最头部的品牌,蜂花可谓占尽风头。
但正因“足够便宜”,蜂花最先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也将自己最大程度曝光给大众,随之而来的就是质疑声。
这种质疑最先是对“便宜”的质疑。卖这么便宜,产品到底行不行得过;其次,突然赚这么多钱后,必然会有聪明的“杠精”继续发问,你是否“德不配位”,给社会做了哪些贡献。
面对着质疑,蜂花9月11日爆火后,显得异常冷静,只是略带调侃地回应了“捡箱子”的名梗,就没有回应其他外界质疑声。相反在社交媒体上,蜂花品牌相关内容流传开来。
担心“便宜没好货”?
“蜂花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智能工厂,专利数就达一百多项,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万元......”
只会闷声发财,有啥贡献?
“蜂花领养了一只大熊猫,名字叫做‘花宝’”。
有时候,选择回应哪些,可能比怎么回应更重要;间接回应,以及稳定的媒体关系,比官方账号下场更重要。
面对汹涌而入的流量,蜂花的产能、库存被席卷而空,但“整活”还在继续。9月16日,老牌国货蜂花官方账号发布视频称:“已经卖断货,还有哪家国货没蹭上商战,花花帮忙宣传。”
相较于过往略显官方的官微联名和互相@,老国货们在留言区更放飞自我了。后续内容中,蜂花不仅与其他国货品牌互动,还化身国货品牌“监督官”,“揪”出那些摸鱼的官抖。从蜂花的一夜爆红,到老国货们百花齐放,这种趣味性的品牌联动,能够持续住流量势头和关注度。
上一次出现这种场面,还是在上一次......比亚迪拉着各大车企搞的TVC《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最后,蜂花以及系列国货的“疯传”,离不开“情绪”。
在《疯传》一书中,作者乔纳·伯杰概述到,一个产品、思想或是行为要得到疯传,需要“点燃人们的情绪火焰”,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圣火燃剂——生理唤醒的科学”。
相较于泛泛而谈的抽象概念,或消极/积极情绪的简单划分,作者认为要找到“生理唤醒”的情绪,这种情绪能够激活人类的生理功能,调动自己的各个器官准备做出及时反应。
用大白话来讲,“让你跃跃欲试,想要做些什么”的情绪感受,就叫做“唤醒”。
在“哪李贵了”这一波舆论中,大家不仅是对物价的不满,对性价比的渴求,还有一种上头的“发泄欲”,下面这条最高赞留言,或许最能表述大多数人心声。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错付了。
对于错付的那个人,大家不理TA,忽视TA,还不太能“解恨”,还得有一些发泄情绪的通道。代入到这次舆论事件中,“蜂花们”承担着情绪发泄的通道作用。
这就像是在路边,有两家相邻水果店,A店不仅价高,你问起价格咋忒贵后,对方还不耐烦了,态度变得傲慢;B店谦虚有礼,价格公道,称完后还给你塞俩橘子。
这时,你不仅在B店买水果,还得吆喝要多买些,就期待A店主看到你,拎着满满一大袋水果,从他们家店门口经过的样子。
而大家涌进蜂花、活力28和郁美净等老国货直播间,感性购物时,就是对“新国货刺客”的抗议。
无限荣光与痛苦挣扎
“中国人要用中国货。”
1915年,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泄露后,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上海首先发起抵制日货热潮,并瞬时席卷全国,中国工商界也打出“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国内工厂纷纷涌现生产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洋货”。
在80年代完成初始工业化,并借助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后,中国涌现出大批国货品牌,“国货浪潮”的故事有了新的逻辑,最早一批“国产替代”成长于此间,其中日化品类表现最为活跃。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并没有明确的洗护概念,只要能头发能洗干净,肥皂水、洗衣粉或皂角泡水皆可。而蜂花研制出国人第一款液体洗发护发产品,在基础清洁功能之上,将“香味+护发”的理念带给市场。
沙市日化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湖北)沙市油厂。七零年代,企业从洗衣皂转型生产洗衣粉。1982年,沙市日化以“活力28”为品牌,推出国际第三代洗涤用品、超浓缩无泡洗衣粉,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头部。在鼎盛时期,活力28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向央视投放的“活力28,沙市日化”广告让品牌家喻户晓。
“活力28”中老年主播团,以及主页的那一句口号——“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仿佛映衬着品牌当年的辉煌。
郁美净集团的前身——天津市第二日用化学厂,则在1979年诞生。当时中国还没有一款针对儿童研发的护肤品,1981年,凭借着一袋儿童霜,郁美净从天津卖向全国,创下320万销售额。
不同于当下规则透明的创业环境,在八零年代为代表的草莽创业期,每个大品类、大场景里,都有着大量的供给和改良机会。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企业只需生产出满足基本需求,再加上一点品牌意识,就能够在品类中形成优势。
当我们在感慨“老国货”太低调,殊不知,这些品牌在巅峰时期的广告战,打得有多狠。
但这种优势是动态变化,尤其是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例如尝到市场甜头的郁美净,在八零年代开启扩张计划,却恰逢当时国家经济改革,不再搞统购统销,企业只能自寻销路,个体户蜂拥着抢走工厂的订单数量,郁美净一度负债达到5000万,企业濒临破产。
随后在1994年,42岁的张金奎作为新一任厂长,挽狂澜于既倒,开始为期三年的“降本增效”——清库存盘资金,降高管和接待待遇,聚焦儿童霜为主营产品,停产十多个滞销产品,成立化妆品经销中心等举措,终在1997年缓过劲儿来。
198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狼来了”的隐忧在企业界弥漫,后续这些“隐忧”也分布不均地成为现实。宝洁、联合利华和高露洁望风而动,飘柔、海飞丝、凡士林、汰渍、高露洁等等耳熟能详的品牌,在4P中的每一个P上,以降维打击的方式,席卷日化市场。
这种降维打击之下,国际品牌还甩出两大杀器——价格战、收购。
国际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稳住阵脚后,以更狼性、侵略性的本土化策略绞杀本土品牌。当年轰轰烈烈的“宝洁下乡”,直接把战场拉到村一级。此外,在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国际品牌还发起价格战。2003年,宝洁的玉兰油、舒肤佳、激爽平均分别降价20%、25%、30%, 洗衣粉领域,汰渍甚至一度降到3.5元,推出 9.9元飘柔洗发水等,打得雕牌、奇强本土品牌无招架之功。
许多品牌要么被耗死,要么“打不过就进入”后,渠道资源被榨干 (比如“非常可乐”) ,逐步被雪藏,被边缘化。
面对外资品牌席卷残云,本土品牌也加大营销投入,但终究不得其法。活力28年在93年砸重金,成为第一家赞助春晚的企业,但在1994年就陷入呆账死账中,总金额高达一个小目标,资金的流动性干涸。想上市却被拒,无奈委身“外嫁”给德国邦特公司。
在合资“联姻”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品牌的意识,不熟悉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在合作协议中埋下了种种隐患,导致了自主品牌的流失。
如今的活力28,创立于2017年,隶属于湖北活力集团有限公司,与沙市日化的活力28,本质上不是同一个品牌。
同样对于蜂花而言,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际品牌绚丽的包装,洗脑的广告,大牌明星代言,给产品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迅速占领心智,把市场抢占到手。强调功能性的蜂花,开始显现“品牌老态”,大家身体诚实地投向“去屑实力派”“就是这么自信”。
能从这一时期存活下来的本土日化品牌,真可是,大浪淘沙,沙中浣金。
2004年,《解放日报》报道称,蜂花产品平均毛利率为15%,而当时“洋品牌”为40%以上。也由此见得,不少老国货们困在“低价策略”的竞争规则中。
有人把“便宜、实惠、注重产品是蜂花的坚持,但我看到更多的是无奈。
定价,往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那个“因”。
春天,要来了吗?
在爆火之前,老国货们情况并不乐观,纷纷曝出经营负面。
活力28上半年被曝欠薪欠货、撤柜断货;蜂花数次被误传倒闭,董事长也出面进行澄清;多次易主,上市无果,低价造成低利润,外界对郁美净的未来不乏担忧......
这次的爆火,以及亿计的曝光,为老国货品牌带来“机会窗口”,暂时扫除阴霾。但虽在短期内,国货可轻松解决增长难题,但从长线来看,如何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和“缺少更贴近市场的能力建设”,才是持久的议题。
而大趋势的背后,是数个小趋势合力而成。新国货的崛起是新消费人群、产业链迭代、年轻化创业者/操盘手、国内大循环等综合体现,这些也是老国货的转型机遇。
在新消费人群上,相较于过往传统消费群体,新消费群体更像是千层饼,每类人群的背后都蕴藏新品牌机会。
国货品牌需要找到“共同符号”,它可以是故宫博物院的传统IP,可以是怀旧的“中国李宁”和“回力”,可以是地区老字号的重现,例如通过复刻传统品牌,“汉口二厂”汽水唤起了武汉人的共同记忆,亦或是国产积木品牌聚焦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榫结构,通过文化符号找到国产积木新机遇等。
老国货品牌另一个可借鉴的点,就是拥有国际化视角、一线品牌的经理人和操盘手团队。
在元气森林的初创团队中,员工多来自传统饮料大牌企业,研发总监曾供职于雀巢,生产总监曾供职于可口可乐,销售总监曾供职于农夫山泉,这使得元气森林在初创阶段,就能明确如何对接行业最TOP的资源,了解国际品牌的运营方法。
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在于“人”。在爆火的时期,老国货也有更多资源和影响力,去招募成熟经理人和操盘手,向着“长红“迈进。
此外,中国完善的工业化体系,以及智能制造相关基建,促使产业链迭代,提升国货产品品质,也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产业带,例如无锡的茶具、顺德的家电、晋江的鞋业、淄博的化工、东莞的手机等等。
与此同时,“经济双循环”策略让中国最优质的供应链回流,服务于国货品牌。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老国货们要抛弃自己传统优势,而是创造出持续增长的、确定性的能力,不将企业经营寄希望于一个个热点事件爆发的偶然性上,拥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做品牌这条路,没有捷径,但始终有路径。
品牌并不等于溢价
品牌是不是要高端化,是不是要高定倍率,要高毛利,是基于企业战略、市场竞争优势上的决策,品牌表现只是结果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品牌的成功不是看它有多么高大上,有多少个SKU,一场直播带货GMV是多少多少,而在于它是否拥有IP化、符号化,成为某类产品、某种行为的代名词。
或许,被迫无奈选择“性价比”路线的老国货,也成为“物价美好”的关联联想。
价格公道,何尝不是一种品牌胜利。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品牌议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