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数据中的真营销 CMO有何解?

媒介三六零 媒介三六零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在当下这个“每个人都会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新热点层出不穷,但也转瞬即逝,网红命比春光短。但是有一例外,营销行业中永恒的热点就是:数据造假。

在当下这个“每个人都会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新热点层出不穷,但也转瞬即逝,网红命比春光短。但是有一例外,营销行业中永恒的热点就是:数据造假。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行业格外繁荣的时代。 数字化时代用数字说话,看着坚挺的依据,因为人为的造假而变得丑陋不堪 。 

“假量”问题,是时候被重视了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广告市场因异常流量造成的损失超320亿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广告异常流量占比10.1%。

分媒体类型来看,垂直媒体和广告联盟均为异常曝光重灾区,广告联盟和门户资讯的异常点击占比远高于其他媒体类型。综合来看,广告联盟异常流量占比最高

有从业者在脉脉上激烈吐槽:国内的广告圈全是泡沫,SEM、信息流广告没有一家数据不做假的,媒体垄断,代理商刷量,第三方甲乙双方通吃,到最后只剩甲方广告主吃瘪!

去年底,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痛批买量,并表示自己已经不相信买量了。

网购平台刷单

刷单就是用人工或是机器,创造出虚假的交易记录。依照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过销量为抉择依据的习惯,刷单相当有效。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刷单都刷成产业了,快递单号、手机短信接收都成了一系列的上下游搭配的活。

好评差评、自来水军、僵尸粉

口碑营销的一大军团就是网络水军,和刷单看量的不同,水军还得有点儿套路和墨水。凭借着中国地大物博,网民众多,挣点小钱的人不计其数的前提下,水军无处不在,分散而独立,集群而有力。以大众点评、豆瓣电影、百度贴吧等消费者生活娱乐平台为主要水军放矢地。不论是差评营销还是所谓的“自来水”营销,都或多或少有人为的舆论驱动。

自从有了社交网站,买粉也成了新兴行业,这不外乎是虚荣心作祟,不止是明星,普通老百姓也有明星梦,而发帖的转发量以及点赞数同样也是需要僵尸粉来维持存在感。

KOL 造假

Key Opinion Leader,指的是某一领域里TA所说的话语具有引导性,能够左右一部分人对于某件事物的判断之人。随着社会化的演变,意见领袖也延伸为各个领域的网红、明星、达人、自媒体、段子手等等,并渗透到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都不放过,他们有的承认在打广告,有的打死坚称安利贴,但确确实实获得了高度的曝光,然而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的时代,who cares,背书背得好,你这个人我喜欢,我就乐意买单呗。

刷榜 刷票房

手游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让自己的游戏排名高一点,骗用户下载,最好赶紧完成第一次付费,然后走人,于是,专业的刷榜公司出现,通过大量下载和虚假付费帮助那些游戏提升排名。苹果曾多次整肃 App Store 榜里的榜单,一大批游戏应用被除名或者下架,其中不乏网易、畅游等大厂的作品,原因就是这些游戏涉嫌刷榜。

电影票房就更不用提了,假票事件时有发生。这明显是为了驱动中国消费者的从众心理,票房好的电影应该不会差,与此同时,票房上去了,排片也能见长,不见得那么快成为炮灰,但很多时候,太假了就容易穿帮。

折前价

不止电商爱玩儿虚假战,即使奢侈品牌也不例外,轻奢品牌Michael Kors就曾被爆使用虚假“厂商零售价”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为了显得更划算,虽然这个参考价仅供OUTLETS使用,但这么小家子的事儿还是挺跌范儿的。

数字游戏有时候比文字游戏还伤人,因为我们无理可依,每每怀疑,每每入坑,消费者不是生活在楚门的世界,来点儿真的,成不成? 

假线索

曝光量可以造假,点击量可以造假,甚至连销售线索也可以。程序化购买,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概念,也是营销效果的代名词。但是,程序化行业的一大问题,就是效果作假,包括连销售线索的买通,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运作模式。不少汽车类广告主就表示,有些代理公司甚至买了一些4S店已经达成交易的客户名单,这些客户确实有真实的购车需求,但是并不会马上进行第二次消费行为。

可以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数据造假。尤其是互联网,造假的成本很低,直接发布一个虚假数据就好,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虚假数据中何处寻真营销?

要验证数据的真假,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承认造假已成既定事实的背景下,品牌如何再去做真营销。

随着用户触点的无限增多,数据造假是一项大工程。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包括收视率、视频播放量、微博话题榜、微信阅读量、淘宝数据、百度搜索大数据等等进行综合对比,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这些指标都能造假,最简单的验证方式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是不是真的在关注这个热点,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在刷这个案例,非营销行业从业者是否在谈论这个话题。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关系才有价值。没有真实用户,一切都是浮云。

甚至还有品牌主表示,数据和报告越来越多,品牌的投放,却越来越回归到人的经验判断,基于表层数据做决策太危险了。大数据营销能发挥很大的功效,但一定是基于真实有效的数据,并且用好这些数据,而非盲目追求数据的庞大。

真营销,贵在真实有效,贵在真情实感,贵在返璞归真。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数据大潮的裹挟下,我们是否已经都被数据绑架了。在营销策划之时,是否只想着方案是否能够爆红,是否能够换来漂亮的数据,而非把与真实用户的真实情感连接放在第一位。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媒介三六零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媒介三六零

媒介三六零

微信公众号:媒介三六零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