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陈飞宇告了后,momo被品牌们宠上天
1年前
收藏 1
0
【摘要】:一支穿云箭,千mo万mo来相见。
陈飞宇事件之后,他的工作室告了几位网友,其中有一位叫作“momo”的豆瓣用户。
这一告把momo送上了文娱热搜榜,可能阿瑟团队对momo的力量一无所知。
豆瓣momo小组的成员有3700多名,并且这些“momo”都用着粉色小恐龙的头像。
图源:豆瓣
小红书一项7000多人参加的调研,32%的参与者是momo。
图源:小红书
看这令人脸盲的momo大军,如果不顺着网线(UID)去抓人,陈飞宇告momo就像告了大海里的一滴水。
图源:小红书
01
被告之后,momo的反常现象
momo被陈飞宇工作室告了以后,momo们问谁去开庭。于是诞生了“一mo做事万mo当的”的名场面。momo们纷纷表示中断人生大事,也要涌跃去背锅。顺带曝露了momo们多元化的人群构成。
图源:小红书
如果某明星被告上热搜,各大品牌估计连夜割席。
但是momo被告之后,各大品牌争先恐后的给momo送福利。
QQ捞momo, 向momo们抛出会员的红围巾,要不要成为MQMQ?
图源:QQ小红书账号
书亦烧仙草, 带着自家IP成为momo,打不过就加入。
图源:书亦烧仙草QQ小红书账号
此外还有,食族人捞momo,送上两箱酸辣粉;
7-11捞momo送好吃的;
想给momo送福利的绿团;
凯睿海恩捞Momo送保温杯;
Femometer捞momo送保健品;
鱼骨咖啡捞momo送咖啡……
吃喝玩乐,各行千业,全世界都在积极宠momo。
这剧情面熟:被顶流告了以后,又被全世界宠上天。
momo还真不是一般“人群”呢。
02
momo的起源和现状
用微信登录豆瓣和小红书书时,会有几个默认的用户名和头像,其中一个就是粉色小恐龙头像的momo。鉴于头像和昵称都比较可爱,很多人就直接使用了,也就是最原始的那群momo。
随着原始momo们在社交网络一点点的活跃,撞mo现像越来越频繁。然后momo们开心的组起了momo局,最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社群。
momo上热搜以后,momo们意识到自己红了,紧接着迎来新一轮的影响力扩大。
网友袒言,不想被抓到现实,所以给自己取了momo的网名。在网络世界,大家希望拥有放飞自我的自由,不想被熟人扒出来,就披上momo的马甲。经常有网友认错momo,也经常有momo莫名背锅,momo们成功地互相保护,大隐隐于mo。
而这种安全感,带动了社恐mo的社交,而mo家人的活跃又激活了潜水mo。
momo影响力的提升,还体现在社群性。如今momo不是松散的个体,而是有着“momo市居民”“mo家人”“mo门”等集体归属感的社群。
图源:小红书网友
目前来看,互联网上有一群momo、一群人正在转身成为momo、还有一群人悄悄进化到momo2.0,从量变到质变。
当然,还有一群人在强势围观momo、找momo。
03
成为momo后,他们更快乐了
momo们有句名言: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momo们是法外狂徒。披上二次加密的momo马甲,momo们玩儿的更快乐了。
momo群体的成名和壮大,无疑给momo们带来了更加笃定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还激发了大家玩梗的乐趣。
涌现出了领导mo、考研mo、地域mo、职业mo、情绪mo,以及nono\wowo等高仿mo,与名称进化对应的,还有头像的同步进化。
传说中的东北mo,图源@momo
据观察,momo头像变化,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
原始头像阶段,难分彼此小恐龙;
第二阶段,微调小恐龙;
例如黑眼圈的熬夜momo,戴眼镜阿炳momo,一身花棉袄的东北mo。这阶段还是万变不离mo。
第三阶段,跨界小恐龙。
以衍生头像创作达人@西施momo为例,她创作“红豆mo”特别受欢迎。此外还有《狂飚》版的高启盛mo\高启强mo、阿凡达mo、蜡笔小新mo、黑人问号mo、布丁狗mo等一系列momo的衍生头像和表情包,连接起了网络热梗、热门IP,无形之中推动了跨界momo的诞生
图源小红书博主@西施momo
因为太会画头像评论区建议她改名为@女娲momo
与第三阶段跨界小恐龙头像同期,涌现出不同领域的“红人mo",比如画手@西施momo,三维momo@一朵宏,MOSS版momo@MOSS,@考研momo等,他们以更高质量的UGC内容推动着mo门内容的爆发和进一步出圈。
UGC的魅力在于全面开花,可乐mo、百事mo、雪碧mo和橙汁mo的出现,似乎看到了潮流mo的前景。
图源:小红书网友
跨界momo的出现,启发了momo的商业可行性,做内容、做联名,都有不错的前景, 并且商业价值跟momo群体的热度持续时间成正比。
04
下一个momo在哪里?
momo走红现象不是第一次。
上一个因同理而突出的是“神经蛙”,但“火”候稍差一些。目前看来有被翻红的趋势。
图源:小红书网友
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今小狗阿白和小红猪轰轰社群也正在壮大势力。神经蛙、阿白和轰轰也是微信登录小红书和豆瓣时默认的用户名。
图源:小红书网友
有所不同的是,神经蛙和momo的火是群体无意识行动的量变到质变,一mo成名万mo扬。
正在崛起的阿白和轰轰,以及后续的各种衍生mo,则是流量觉醒以后开始UGC玩梗,甚至是有意的培育。
一群momo盘活了半个社交网站的流量,我们对momo的能力还真是低估不少呢。
05
全网送福利,momo值得
官微大多时候是跟“网友”互动,很少明确的跟几千个momo互动。前所未有的目标清晰,闻所未闻的天赐良机。
momo是一群标签清晰的人群。这个社群里“一mo做事亿mo当”,一个momo被告了,所有momo 跟着上热搜;一个momo评论了,很多个momo来跟评。
momo的体量庞大、活跃度高,成员丰富,标签明确。他们以独立的个体、统一的身份在社交网络输出丰富多彩的信息,有着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UGC内容又赋予了momo持续热度,可以常玩常新。
momo的价值不止是一群标签清晰的人,还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宇宙。
我们可以拿其它有营销价值的对象来做个比较,就能理解momo为什么会受到品牌青睐了。
如果拿momo跟当红明星对比:
那目前momo拥有更有价值的粉丝,体量大,忠实度高,活粉多。momo不是手握流量,而是流量本身,且不说体量和日活,单说不翻车和路人缘两项是不是更有吸引力?
如果拿momo跟借势热点对比:
一方面,时效性有优势。热点时效性短,比如艺人官宣,三天热度,再借就晚了,而内容的衍生会延长momo的热度,momo还是个有独立版权的IP,有强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momo的内容创作空间更大。成千上万的momo在UGC,有持续生产内容的能力,品牌可以加入momo创作内容,也可以和momo联名。
热点只能借势一次,但品牌可以与momo们长期互动。
其实谁都不用比,momo最突出的价值,就是它是一群鲜活的人。
虽然momo本身是有版权的IP形象,隶属微信,但它很奇特,别家是IP吸引粉丝,它是粉丝火了,反哺IP。人才是momo的主体,是和品牌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面对面”沟通的人,是花钱都难买到的高品质流量。
在《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这本书中,作者写到:与其向大多数人喊话,不如对特定对象加以说服成效会更高。
momo就是那个特定对象。
一支穿云箭,千mo万mo来相见。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顶尖广告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