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程序化服务市场丨数字营销产业分析专栏(二)
2年前
收藏 2
1
【摘要】:程序化一方面是网络广告精准化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盘活广告库存的一种方式。
自2020年起,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专业委员会、虎啸奖组委会及秒针营销科学院三方合作陆续发布了《2020中国数字营销系列图谱4万字完整解读》《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2021版及解读报告》,受到行业各方的关注与热议。
为此,我们以双周为周期,于2022年4月推出《数字营销产业分析》专栏,聚焦《中国数字营销生态图(2021版)》三大板块,为您解读各产业赛道的现状及趋势,助力企业营销数字化战略布局。
程序化一方面是网络广告精准化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盘活广告库存的一种方式。
最早的网络广告精准化方式,是根据页面内容来归类,比如,不同频道的文章,不同类型的网站代表有着不同兴趣的人群。后来有了根据cookie和Device ID跟踪消费者行为的能力,可以对单一用户进行更细致的画像和分类,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精准度。
网络广告最开始的售卖方式类似杂志,通常一个通栏一买就是半年、一年,后来买网络广告的人多了,才开始按天卖。但随着网民增长红利的爆发,每天的流量卖同样的价格,媒体还是不能享受增长的红利,于是,开始出现同一位置轮播的技术,每次刷新广告便会轮换,后来媒体们开始利用曝光的次数来计费和售卖,就有了CPM的购买方式。但即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大量广告主涌入网络广告市场的现实需求,媒体便开始给每个访问的人打标签,按照不同的标签类型来售卖,比如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流量,比二线城市的流量要贵。
到了程序化广告时代,广告主可以把需求告诉代理或者媒体,通过设定好的规则进行购买或者竞价。竞价模式(RTB-Real Time Bidding)的出现使原本有限的流量库存,可以利用供需关系所产生的竞价,获得额外的溢价。
程序化购买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广告购买方式,传统广告购买一般是广告主/代理公司和媒体之间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和价格预定广告流量。而程序化购买方式里,会有更多的角色,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更多的变量以及不可控因素。
图中显示的是程序化中主要的参与角色。包括SSP、DMP(含IVT),Exchange、SSP、Serving等。国际上,每个角色都有很多的专业公司参与,但它们通常不会同时参与多个角色。而在国内,从媒体到agency有时都扮演着多个角色,所以国内更多的采用所谓的一站式“All in one”服务模式。
一般程序化购买的商业模式有四种,即RTB(Real Time Bidding)、PDB(Programmatic Direct Buying)、PD (Preferred Deals)和PMP(Private Market Place)。四种模式的差异主要是三个方面:
1.价格是否固定?
2.流量是否保量?
3.长尾流量(卖不出去的流量或者位置相对差的位置)还是黄金流量(好的位置,好的平台)?
三种购买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可做组合购买,大型品牌客户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和技术,更多的会选择PDB和PMP的模式来保证品牌露出的时间和位置,而RTB有时候会作为补充,来补量和做一些retargeting的策略。PD在保价格的同时还要保证展示的位置,但是不能保证有多少量,所以使用起来对客户自身的策略和流程有一定的要求。
DSP即Demand Side Platform, 意为需求方平台。广告主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
Ad Network即广告网络平台,是一个链接广告主和网络媒体的广告系统平台,一方面为广告主提供广告管理、发布和监测服务,另一方面为媒体兑现部分广告存货的价值。
在国际市场上,DSP在整个程序化购买中充当的是专业买手的角色,根据客户的预算和目标,通过对标签的组合、渠道的选择、出价的策略、内容的策略等持续优化,帮助客户获得ROI的最大化。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早期的DSP都是从网盟类公司转型而来,后来也有媒体方加入,因此中国的DSP不仅扮演了专业买手的角色,还参与了流量采买、人群判定、效果评估等多个流程,身份,是一个挑战。
中国经历过2年的DSP热,很多的广告公司和新兴的技术公司都上线了DSP业务,DSP在中国也从一个专业独立的买手概念,变成了一种购买模式和一种渠道。
在经历了DSP热潮后,由于数据标签不透明,多身份无监管的隐患,在几个严重的行业负面新闻后,整个DSP业务也受到了行业的质疑。同时,随着媒体方的技术越来越好,尤其是短视频抢到更多的流量,媒体方自己的标签算法对效果类客户有更好的保障,因此媒体慢慢把自己的剩余流量开始用内部的DSP类模式进行售卖,导致市场上公开可以买到的流量急剧减少,使原本就混乱的DSP市场,更多的充斥着虚假流量和效果作弊。
最近几年整个DSP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只剩一下一些头部的公司,如品友等技术实力、资金、口碑都比较好的公司。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品牌客户已经有了自己的DMP系统,开始更多的选择PDB的模式和一方Serving的方式直接投放。
未来,DSP业务将会回归专业买手角色,分化为做品牌类客户和效果类客户的公司,也会有更多的垂直领域的专业公司加入,比如游戏,金融等,他们对客户的需求有着更多的理解,也会提供更为细致的运营服务。同时,他们也在积累自己的经验数据,并把这些经验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策略算法。此外,新媒体形式也是未来DSP探索的领域,比如CTV、户外程序化、元宇宙等都能催生市场增长。
SSP即Sell-Side Platform, 供应方平台,是在媒体侧,帮助媒体进行广告位管理,以及资源售卖的系统;Ad Exchange即广告交易平台,是一个能够让广告主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接触到对的用户的地方。它可以为每一次广告的Impression(广告收视次数)赋予一个独立的价值,其运用的实时竞价技术可以让广告主竞拍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机会。
SSP在国外更多专注于内容的产出,广告都放在Exchange上,比如DoubleClick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内容的纯净,另一方面减少作弊的动机,增加作弊的难度。而在中国,从互联网广告初期开始,模式便是大的媒体作为SSP的同时,也扮演广告售卖、发布、评估等一些角色。国内比较早的SSP,就是百度联盟的模式,小网站主,挂上百度联盟的链接,可以直接把流量变现为广告,技术门槛相对也更低。
“All in one”的模式也让国内的Exchange业务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大部分都是长尾流量放到Exchange上进行竞价售卖。而且这种通过Exchange来购买的模式,通常都是agency来做,品牌广告主自己一般不会直接参与。Exchange更多的服务对象是DSP和效果类的客户。
SSP和Exchange未来的几个趋势
0 1
新媒体化
户外、CTV、车联网等未来都有可能加入到SSP和Exchange的流量中来
02
自媒体化
短视频平台,把内容创作交给普通人和MCN机构,可提供专业的变现工具和模式,用户和MCN变成SSP,平台本身扮演Exchange的角色
03
规范化
未来的程序化分工会更加明确,SSP和Exchange的角色分工会更加明显,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会更加严格。
程序化内容(购买),是基于技术和数据进行广告的交易和投放管理的过程,会涉及全产业链上下游。
这里面的程序化购买涉及了购买模式PDB、PD、RTB和PMP,也涉及到了Serving的投放技术。随着RTB模式的热度减退,PDB、PD和PMP已经是越来越多大型品牌客户重点使用的手段。这当中品牌主需要用到第三方Serving技术服务商,有别于媒体自己的Serving系统。第三方Serving服务供应商,可以跨媒体平台进行控频、创意轮换、精准投放等自主可控的操作,甚至还会提供优选服务(给特定客户在额外付费的情况下,按照约定多推送一定的流量,让客户优先选择,把挑完的流量再退回去。)这样既能保证规定时间内有足够的曝光量,又能动态平衡不同客户喜好的差异,提升各自的ROI,媒体还能收取额外的溢价。它是一个资源合理分配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的Serving公司,前期有大量的媒体对接的成本,比如测试等。需要达到一定客户规模才能有盈利的能力。另外,Serving需要有人力的优化和策略的调整,对服务运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未来Serving技术的发展方向
0 1
更智能
Serving可以有策略优化算法加持,通过对投放结果的闭环学习,可以更好的优化投放策略
02
本地化
随着个人隐私法的逐步落地,国际品牌巨头已经开始考虑把Serving系统进行本地化部署。但是这个方式对客户的IT能力、服务器成本、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到达一定规模的客户,比如快消类客户,才会考虑本地化Serving系统
03
公域私域打通
Serving等技术现在更多的还是应用在外部广告投放上,未来可能会整合更多的内部私域流量,提升用户全流程的体验。
Trading Desk,采购交易平台,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资源整合工具,帮助广告主一站式进行广告资源的采购。在技术上,通过API接口对接媒体(SSP)、广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广告主DMP等多种角色,广告主可以在Trading Desk的系统上进行投放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投放策略包括预算控制、控频(规定消费者看几次广告)、物料顺序(规定消费者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看到广告内容)等。Trading Desk往往会由广告代理公司(Agency,4A)拥有,因此也被称为ATD(Agency Trading Desk)。
作为方便整个产业链的中间平台,Trading Desk有很多前期铺路的工作要做,跟上下游的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很多大型的Agency都有自己的Trading Desk,国际上也有一些第三方的Trading Desk公司,比如比较有名的The Trade Desk(简称TTD)。这种中间平台有两个目标,一是提升效率,一是提升效果。当环境和流程的复杂度高的时候,提升效率的价值会更大。当能拿到结果数据并有能力优化时,提升效果的价值就会更明显。同时,代理除了效果外,更看重人效的提升;广告主和媒体则更看重效果的提升。所以不同的Trading Desk有着不同的目标受众群体。
Trading Desk的发展是营销自动化成熟的表现,国内外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如下:
0 1
产业成熟度不同
国外的产业成熟度更高,更加的集中。这体现在标准的共识度高,大家的兼容性好两方面。国内不同服务商的水平参差不齐,标准统一度低,技术水平差距大,大平台各自打造了闭环体系,信任度低。这些都导致在中国做Trading Desk的前期工作难度大、成本高,需要有广告主或者投放资金的推动才更容易实现
02
习惯不同
国外,很多系统的使用都是由广告主自己用。国内由于人力成本,大环境等原因,广告主更多的是把系统托管给agency或者直接要结果。这样,他们对系统好坏和易用性的需求就会降低。
03
商业模式不同
Trading Desk有很多种商业化的模式,可以收客户的使用费,收上架销售后的媒体分成,也可以为系统的使用权付费,基本上是SAAS模式。国内,目前收费模式比较模糊,很多都含在agency的服务里,作为差异化的竞争点,又能绑定客户的历史数据和策略,因此直接收费的相对较少。这种赠送的模式,导致没有足够的动力持续研发更高质量的系统,加上前期铺路的成本高,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整体的水平无法提高。
Trading Desk未来的发展趋势
0 1
新媒体化
参考TTD的发展历程,真正的飞跃来自于CTV在国外的发展。接入新的媒体类型是Trading Desk公司可以尝试的方向
02
长尾化
为了满足中小客户的专业需求,大平台会执行去代理化战略,推出更多易用的trading Desk,比如字节和阿里等的自有交易平台
03
智能化
智能预算分配、动态创意优化,甚至是创意生成、内容推荐、标签优化等,都是Trading Desk系统可以发力的方向。
可以理解为广告主私有化的Trading Desk,帮助广告主对接自有数据中台(DMP)和媒体的广告投放系统,它可跳过中间方直接进行广告交易。因为由品牌方直接运营,因此也叫BTD-Brand Trading Desk。
BTD和ATD的区别
0 1
数据不同
BTD大都部署在客户本地,对接自己内部数据,有部分数据可能来自agency和媒体的上传和系统提供。而这些内部数据,不仅限于简单的广告投放数据,可能还涉及更多后链路数据、财务数据和流程数据,比如销售转化、PO确认、修改纪录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数据,比如,如果想用模型来进行预算分配,除了要有客户自己的历史数据,还要有媒体的库存数据,不然模型算出来的结果是无法实际落地的。这就需要客户在前期跟媒体进行谈判沟通,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预算分配
0 2
覆盖范围不同
一般的ATD集中在网络广告层面,而BTD作为品牌内部的工具,可以囊括线下的媒体数据,比如电视、户外等,哪怕只是做简单的记录留存
03
商业模式不同
BTD可以看做是一个半定制化的IT的系统,因为涉及大量客户自己的流程梳理改造,所以是按照IT项目的方式来做的。而BTD可以做成SAAS模式,利用差价、授权、服务费等模式进行收费。
04
目的不同
ATD是效率工具,是竞争差异工具。而BTD除了这两个功能以外,还可以提升客户整个流程的透明度,减少对代理公司的依赖,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长期优化自己的策略等。
业内近几年对BTD的SAAS模式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变化快,复杂程度高,加上每个客户自己都有很多独特的需求。大比例SAAS化难度还是比较大。一些有价值和难度高的模块可以在未来进行标准化定型,但是流程梳理和改造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短时间内,还是只有头部的大客户可以负担得起这种系统。BTD未来可能会对接更多的CDP和MA工具,把公域和私域的数据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全链路系统工具。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数字营销市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