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这么多品牌在收“粉红税”?

广告文案圈 广告文案圈

2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粉红税”遭抵制,电竞品牌全军覆没?

素材来源于网络

哈喽啊,朋友们。

我最近看到一张粉红税规避清单,真的大受震撼,原来我被割韭菜了这么多年?

粉红税是个啥?

通俗点儿说就是同样的产品只要换成“粉色”(粉色代指女性消费产品),价格就会上涨。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也去翻了翻咱们国内的购物平台和网友反馈,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没想到这么多品牌都明里暗里收着“粉红税”。

电子类

这一轮国内主流电子产品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同样的配置,同样的尺寸,同样的功能,为什么换成“粉色”就加价?

所以这些品牌是 将“黑色”(男性消费品)设为默认值,而将“粉色”(女性消费品)设为附加值?

鞋袜类

New Balance、Puma、LACOSTE、特步、李宁……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运动品牌似乎都默认女款的价格应该比男款贵。

哪怕是同样的款式,同样的颜色价格都会上升。如果之前还能以颜色不同,“供需”不同来洗白,那这些连颜色都没有改变的产品又怎么解释呢?

服饰类

“粉红税”有很多形式比如标价一致,但用料不同,充绒量不同 ,再比如男士裤装的口袋普遍大于女士裤装口袋 ,这在服饰类品牌中十分明显。

所以,找案例时看见许多小伙伴 极力推荐优衣库男款服饰 ,并戏称女款服饰“地摊十元都没这么烂”。

生活类

其实之前提到的许多“粉红税”平时也会遇到可能见怪不怪了,但男款痘痘贴加量不加价、女性角色游戏皮肤中奖概率低于男性角色皮肤中奖概率、男性防脱发产品药物浓度高于女性脱发用品完全可以用”荒谬“来形容。

边写边生气,尤其是看见评论区

其实几年前汉堡王就曾经做过一个“拒绝粉红税”的广告

虽然汉堡王有“前科”,但这个广告传达的观点我还是很认同的。广告中所展示的因包装不同而加价,男士剃刀贵于女士剃刀这些现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且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察觉这是不对的。

“粉红税”是一种消费陷阱,也是隐性的性别歧视。 女性群体并非不愿意为颜值买单,但这并不是接受不平等待遇的借口,当大家意识到这种歧视时,这些品牌吃下的红利也会变成泡沫,被舆论反噬也是有可能的。

一边传播女性力量收获女性群体的好感,一边变着法的收“粉红税”、“割韭菜”是否过于双标?

某著名大佬曾说过在消费领域“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女性消费力量的确是消费市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说这是“她经济时代”,品牌也不遗余力的渲染精致生活与女性力量,可却只是停留在做广告收割流量,而不是在经营中真正尊重女性。

就像公关人定义自己的工作是“做好事让人知道”,我认为的好营销也不是“屎上雕花”,而是能看见消费者需求,听见消费者呼声,并通过广告或活动表达出来。

我能理解这中间的环节很多,利益也好,偏见也好,如今的现状也并非一支广告可以改变,但空喊口号却不去努力改善迟早会翻车。

拒绝粉红税,拒绝隐性性别歧视,“无性别主义”再次流行?

许多被”粉红税“伤到的女性群体在豆瓣小组建起“粉红税抵制者联盟”总结出规避粉红税的搜索指南,并在各个平台中安利男款服装以及无性别品牌。

无性别主义类品牌“不用性别去定义一个人”“平权、包容、尊重”的精神是无性别主义的核心也是营销的重点。当然这种营销也受到“Z世代”年轻人,以及不满“性别歧视”的年轻女性追捧。

无印良品就宣布,2022年春季将实现50%的男女通穿,即实现一半服饰的“无性别”化。

品牌做得好会被看到,品牌搞双标也会被看到,广告传达的再好,没有落到实处也不会被大家接纳。

就像有社会责任感的白象被年轻人安利追捧,而搞双标的韩国品牌三养火鸡面、好丽友被抵制, 越来越多女生注意到“粉红税”这种不公平的双标行为,开始自发联系品牌正视问题,或自发抵制相关品牌。

年轻人有足够的信息对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他们不追逐品牌,不唯品牌论,但却愿意为精神消费,为内心满足消费。所以真实的尊重和落在实处的行为(拒绝“粉红税”)有时候比任何广告片更管用。

总之,在我个人看来要么迫使自己改变审美喜好,要么接受平白无故多出来的“粉红税”是件无奈又荒唐的事。

当然,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广告文案圈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广告文案圈

广告文案圈

微信公众号:广告文案圈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