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关,真的差劲
2年前
收藏 2
1
【摘要】:如题
昨天,宝洁因公众号“宝洁会员中心”此前发布的一篇题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五倍?不信闻一下!》的文章,被网友们骂上了热搜。
在这篇文章里,宝洁宣称4个所谓的真相:
1、女性脚臭是男性脚臭的5倍
2、女性胸部最臭
3、再爱干净的女性,内裤都比男性脏
4、女性头发比男性脏一倍
而在文章最后,宝洁自家的五件套产品是以拯救“女性体臭”的面貌出现。
潜在词是:女性生来体臭,好在有我们。
舆论发酵后,宝洁第一事件出来认错。
为什么说宝洁公关差劲?因为宝洁缺乏诚意解决舆情,只是敷衍道歉,试图一了了之。
我在梳理这次舆情事故时,发现宝洁公关其实有更好的公关方案。而这一方案不仅能最大程度解决公众号文案翻车带来的影响,还可以进一步夯实宝洁关于“性别平等”的品牌价值观。
首先,宝洁公众号文章的论点站不住脚。
细读这篇文章,会发现所谓的“真相”,是依据“女性汗腺比男性多,女性足部细菌繁殖率是男性5倍”等知识点。但我去检索相关知识点,发现它们基本都是小道消息,没有权威来源。
有博主去检索相关论文,发现论文给出的论点与宝洁这篇文章的”科学依据“并不一致。
其次,宝洁这篇文章大概率是抄袭的。
在查阅相关信息的时候,我发现宝洁这篇文章的形式、引用的数据和措辞,都与公众号“好奇博士”于2019年发的文章《你对女生的脚臭根本一无所知》如出一辙。
同样都是漫画形式,同样都是引用没有权威来源的数据,同样的细节表达。
比如写“女性脚臭是男性脚臭的5倍”:
好奇博士文章截图
宝洁会员中心公众号文章截图
按照这份“科学数据”,男女足部细菌繁殖率应该相差近6倍,所以网上更普遍的说法是“女性比男性的脚臭6倍”。但宝洁文章结论跟好奇博士文章结论一样:女性的脚比男性臭5倍。
写“女性头发比男性脏一倍”:
“好奇博士”写女生头发表面积比男生大一倍。
好奇博士文章截图
“宝洁会员中心“直接写脏一倍。
宝洁会员中心公众号文章截图
写”胸部臭“:
“好奇博士”写女生运动后,胸部味道上头。
好奇博士文章截图
“宝洁会员中心”生怕你不知道什么是上头的味道,用众所周知的榴莲+螺狮粉+臭豆腐来形容,并且论断:女性胸部最臭。
宝洁会员中心公众号文章截图
基于以上分析,差不多可以说:
这是一篇东抄西摘、缺少严谨数据支撑、甚至多处刻意夸大的文章,它假以科普的名义,干的却是制造性别偏见、侮辱女性的行径。
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文章可能是抄袭的,措辞是刻意厌女的,如果你是宝洁公关,你怎么回应公众,尤其是女性群体的愤怒?
宝洁公关惜字如金,试图以简单的道歉声明平息舆论。而这与宝洁标榜的价值观严重相悖。
宝洁一直以来标榜"性别平等”。但正是这个把“拥抱平等”写在了自家官网,声称要”利用广告和媒体领域的强大话语权解决性别偏见问题”的品牌。有一天竟然用伪科普的文章指着所有的女性鼻子说,你们生来体臭。在羞辱女性的同时,更罔顾女性追求美好所付出的努力。
宝洁中国官网
或许有人会为此辩驳,这只是宝洁内部个别人士所为,不代表宝洁的价值观。但关键是,在舆论发酵后,全网都在声讨宝洁时,宝洁的道歉毫无诚意。一句“不当内容”就轻飘飘地盖过去了。
既然你宝洁自诩要用广告和媒体领域的强大话语权解决性别偏见问题,为什么偏见真的发生,且自身成为偏见的传播者时,不想着解决?
难道宝洁的拥抱平等,只是一句空谈?
鉴于公众对宝洁的道歉声明不满意,且仍然有不少用户认为宝洁文章的论点有科学依据。我认为宝洁完全可以借此次事故的契机,用真正的科学事实去扫除网络多年无处不见的体味谬论。
一来可以有效缓解此次事故给品牌带来的负面舆论,二来借助全网舆情的热度,真正深入传递宝洁“拥抱平等”的品牌价值观。
用具体、积极的解决方案会回应偏见,这才是一个标榜“性别平等”的品牌应该做的事!
写在最后
这是一次典型的品牌广告翻车案例,它和以往的品牌广告翻车,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其一,广告是抄来的,且暗含偏见。
其二,品牌公关从来不正面问题。
以去年全棉时代的广告为例。
在一则卸妆湿巾广告里:年轻女子被陌生男子尾随,当尾随者意图不轨时,女子迅速用卸妆巾擦拭,原本精致的面孔瞬间变成了一张男人脸,男子被吓跑,紧接着,广告出现“呕”字样及呕吐声。
这个创意是抄袭国外的段子,而段子本身暗含的偏见是:长得漂亮容易被性侵。
广告在网上引发负面舆论后,全棉时代发出了第一封不痛不痒的致歉声明。
公众不买单,全棉时代又出来道歉。第二封充满自我吹嘘的道歉,进一步加剧舆论发酵。
为什么这类偏见广告依然层出不穷?
为什么翻车品牌总不能正视问题?
对创作人员而言,我不想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们的用意。我甚至愿意相信他们在“创作”这些广告时,自我审查是觉得没有问题的。
毕竟,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工作逞一时口快。
性别偏见广告层出不穷,是因为人们心里始终存在性别偏见。当然,没有人会承认,或意识到自己存在性别偏见,ta们只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比如嘲笑女司机。即便拥有平权思想的男性,可能潜意识仍然觉得女性是马路杀手。但司法数据显示,男性驾驶人的万人发案率远高于女性。
比如男女约会。有些人以为,异性若精心化妆,盛装出席,是默认了约会后可以去开房。
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就有一款鞋子的文案写着:如果她穿高跟鞋赴约,就八九不离十了。
他们将这些不自知的、根深蒂固的偏见,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包装起来,满以为会得到满堂喝彩,殊不知,得到的只是全网批评。
我始终认为,人们消费商品,不只是在消费商品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商品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广告应是反应当下时代思潮的产物,它应该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谬论和偏见里。
我想,这应该是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
而对于品牌而言,很多品牌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写得比诗人的情话还动人,可等到宣传翻车,需表现品牌的担当时,它们往往采取敷衍道歉的方式,而不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广告,如何挽尊,今后如何去杜绝。
是的,敷衍道歉是最稳妥的方式,等这阵风头过后,消费者还会消费自家的品牌。只是,热点是稍纵即逝的,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消费者是健忘的,但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健忘的。品牌在这一刻流失的人心,可能就真的从此陌路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创意广告坊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