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是否购买,取决于他的介入程度
3年前
收藏 1
1
【摘要】:如何有效提高消费者的介入度
前言
提升消费者介入度可使消费者更重视、更积极,从而达到认知营销传播内容的高效状态,这类产品的介入度的就能大大提高。
消费者的决策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消费者介入度,是关注产品或品牌的重要内因。
介入是指“一个人基于内在需要、价值观和兴趣而感知到的与品牌、产品、广告、促销或购物情境等的关联性”。高介入度可使消费者更重视、更积极,从而加深消费者与品牌的紧密度与忠诚感。而介入度往往利用了快系统决策,即依托于习惯行为。
0损耗的快系统
提到快系统,估计很容易联想到情绪上去。然而快系统并不只有情绪,它还包含了人的习惯、信念、态度等等。
有没有过习惯性的关了门,却不敢肯定自己到底关了没有的经历?这就是习惯导致的,习惯对大脑来说,几乎是零损耗。大脑占体重的2%,却要消耗身体20%的能量,大脑为了减少能源支出,所以生活中有60%的习惯化行为。
信念也算是习惯的一种吧,是思维的习惯。把我们对一件事的固有看法,主观判断,来自群体的压力、旁人的灌输、甚至是自身的期待、情感投射都经过精炼,存在“信念系统”当中,这个信念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运作着,更新着,运作越久,耗能越少,匹配和鉴别的速度也越快。匹配出来的结果就以态度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用情绪做为标签,加以识别和区分。
南北豆花的“甜咸争辩”,粽子没有酸和辣的,内蒙的都骑马出行,所有的熊孩子都值得打一顿(有些自闭症孩子,看着是熊孩,其实他们很难做到控制),这些基于信念做出的快速反应,像公理一般的刻在大脑,很多人深信不疑的独立思考,往往只是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围栏中行走而已。
信念对决策的作用
每个人拥有的信念数以百万计,无法完全计算清楚。因为绝大部分信念都存在于潜意识里,不会轻易在意识层呈现出来。它们在潜意识里默默地照顾着我们,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活下去,每一秒钟对环境的所有事物如何反应,都依赖于它们。
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
① 亲身体验或亲眼所见
② 他人的诚意告诫或反复叙述
③ 信任之人的教育
④ 自我总结做出的结论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指做法/行为准则)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有一外壳,就是态度。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不同于短暂且瞬间爆发的情绪,态度是一种持久的情感倾向,是一种长期习得,演变成习惯性的价值评判标准。通常信念是不可见不可衡量,不过当信念受到冒犯或挑战,这人的信念就会发挥作用。举个很典型的例子,网络上很喜欢针对几个现象进行口水战,比如彩礼,婆媳,婚前买房要不要加名字,地域炮等等,这些吵架的人们都是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所以常说,消费者是否买一个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对它的态度。也正因为态度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长期的培养过程中,新的信念会覆盖旧的信念,形成新的态度。不过这种态度通常是“打补丁”,只有遇到颠覆性的事件,彻底的颠覆了以往的世界观,才有可能做系统升级。
影响介入度,影响决策
通常信念会决定消费者介入的程度。
高介入与低介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看用户掌握关于产品、品牌知识的多少,或者消费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意愿度。如果消费者愿意或者已经掌握了不少专业的产品知识,他就属于高介入的状态,比如发烧友,骨灰级玩家等等就是典型。如果他只需要部分的关键小知识,就能够轻松做出判断,或者他不愿意花精力学习很多专业知识,他只需要知道有没有他想要的功能,可以实现某个特定目的,就属于低介入。
低介入度存在三种原因,第一源于消费者缺乏购买动机或购买能力,比如校服,我没有购买动机,但是属于必须买,所以我没有多少介入度,知道尺码和价钱我就不再关注。第二源于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大脑是吝啬鬼,过多的信息会阻碍深度思考,会利用直觉、习惯判断,以此减轻认知负担,比如双十一的各种优惠策略;优惠就行了,优惠多少算不过来了,买完拉倒。第三是源于行动障碍,如果设置门槛过多,替换成本过高,也会导致低介入。
处于低介入度的消费者,特别忌讳信息过多,简洁突出重点更有效,而且流程要顺滑,无意识的模式最好。
低介入经常对应习惯性行为,这类行为要求产品设计稳定,而不是要求变化,因为重新适应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对用户成本来说,是个威胁。就像开头提到,为啥同一拨人,既要求一拨产品要变,又要求一拨产品不要变,因为有些产品,他们是低介入状态,没兴趣了解过多,只要个结果,或者太复杂了,有结果就可以了,又或者他们不希望和习惯冲突,强迫自己改变很痛苦。
不过对营销人员来说,我们希望消费者是高介入的。提升消费者介入度即可使消费者更重视、更积极,从而达到认知营销传播内容的高效状态,这类产品的介入度的就能大大提高。
实用模型
鉴于消费者们在决策时会处于高介入和低介入两种状态,而且我们更希望让消费者能够提高介入度,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营销界出现了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模型:FCB方格模型
这一模型利用了高介入度和低介入度理论,以及左右脑的不同分工理论,根据介入度和思考方式形成四个方格。主要是帮助确定广告策略导向,每一个方格内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特征及相应的购买决策模式。
方格1是一个思考者,他会寻求大量的信息和理性依据,具有很明显的高介入特征,这一区域内的典型产品如汽车、住房、家具等,品牌和群体对他的决策影响都会比较深,广告应重视足够理性的诉求支持,鼓励试用比较。
方格2感觉者,是个感性的人,容易被情感和文化类影响,因为他会调用自己的情绪和感情,甚至会投射自身,所以也是高介入特征,广告应重视情感的打动,价值观、情感的多方面认同,会让他成为忠实的拥趸
方格3是行动者,低介入程度,多为习惯性购买,如日用品的购买,他们很要求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不喜欢他们的复杂和多样化,广告应重视信息简洁,突出重点,以及购买后的认同。
方格4反应者,追求的是自我满足,满足个人特殊要求的一些产品,这时候的低介入状态,多数处于没有过多兴趣了解,他们要的就是这个feel,移情别恋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所以广告应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自我感觉,强化他们的记忆,逐渐转成高介入。
结语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而态度的底层是“信念系统”,往往我们相信什么,认可什么,倾向什么,都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的专注程度,也就是介入度。
可以试试借用这个工具,提高消费者的介入度,让品牌在心智中扎根更牢固。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篇见。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航班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