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时代的品牌建设
3年前
收藏 2
0
【摘要】:大企业需要用“爱和希望”去治愈伤痕累累的大时代。
插画:猪坚强
“sorry,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只能当作一句玩笑梗,当今社会不欢迎只谈钱的企业。KPI至上的巨头们首当其冲,品牌形象被政策的铁拳、舆论的风暴揍得鼻青脸肿,白白浪费几年的广告费。
广告主和代理商需要重构对品牌建设的认知:品牌是为改善人类福祉而存在的,而不是以割韭菜为己任,品牌建设不应该只服务于商业目的。需要考虑,这个时代呼唤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新世界?品牌如何为这新世界的到来出一份力?
早就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康辉在2020年11月3日《新闻联播》中就警告说,“如果有的先富不愿意带动后富,那就得让他愿意”。一言以蔽之,乖乖做好事,还得大做,多做。
原因不复杂。经济增长是人见人爱的甜甜圈,也是一块质地优良的遮羞布,它擅长掩盖社会矛盾。当经济上行,人人有工做,家家有肉吃时,企业多赚点钱,吃相没那么好看,大家也不会太介意;当经济下行,毕业生找不到工,中年人生不起娃,贫富悬殊就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自古以来,每逢灾荒之年,土豪们就得开仓放粮,为国分忧。现在更不用说。我们的体制决定了不可能让少数人吃肉,多人吃土。为人民服务,而非为人民币服务。“第三次分配”应运而生,被喻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新书《利益相关者》中说道,“在当今世界,我们必须终结这种只关注短期财务指标的行为,而要着眼于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发展图景。”
企业的品牌建设该怎么搞?代理商又该如何与时俱进,掌握哪些新的思考方法和技能?
广告主可暂时放下爆款、流量、热搜、私域这些急功近利的名词,优先讨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代理商可以放下XX观点,XX手记之类品牌建设的教条,在新的时代学会新的技能:除帮企业卖货,还教企业做人。
光大胆是不够的。大胆是营销的第一要求。惊人的创意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高端的玩法,利用聪明的概念、奇趣的视听,给观众一出难忘好戏;低端的,搞洗脑,以重复的叫卖声、癫狂的视觉锤轰炸人们的感官,或者搞碰瓷,蹭热点,揩IP的油,虽精明但不体面。现在的消费者目光如炬,在他们眼中,再大胆的广告,也不过是企业的逐利手段,总的来说,内心是抗拒的。
光让利是不够的。花钱买不到真爱。电商直播、各种节打折抽奖,人潮涌动,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人民币,而不是你的品牌。它加剧商家的内卷,也并没有很好地增进用户对品牌的拥戴。后果很可能是,消费者一边拿折扣一边骂,最后你还是没赚到钱。有些电商平台搞大促,优惠机制巨复杂,费老大劲只拿到几块钱,用户不骂你骂谁?
光有大制作、大投放、大明星也是不够的。没有灵魂的大场面,只会让围观者觉得很愚蠢,有钱任性的土豪炫富罢了。今天的消费者已经过了能随意被洗脑的阶段,沟通得从心开始。
这些都不够,那出路在哪里? 我认为广告主应展示“爱与希望”。
在这里需要引入“企业公民”这一概念。在传统广告时代,广告主追求利益最大化,属于“经济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经济人是指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各种不同选择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那种机会。今天,广告主应当以“企业公民”的身份面对消费者。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联合利华表示,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在中国69%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具有环保意识的品牌。所以他们到2025年,会每年投入20亿欧元,用于由弱势群体拥有和管理的供应商(弱势群体指女性、未被充分代表的种族和族裔、残疾人以及 LGBTQI群体)。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无非来自两个点:听其言,观其行。代理商作为品牌管家,可以建议客户说什么,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代理商应当将创造力应用于品牌的行动中,因为用不了多久,很多品牌都会强调社会责任,但如何能让做好事变得更有趣?
你可以鼓励客户这么说——
护舒宝Always直面性别歧视的社会议题,播出一支主题为#Like a girl的获奖短片。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总是有人说“你就像个女生一样!” 或许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却没有人考虑过这句话会给女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借助这个传播战役,品牌打破女性的刻板印象,同时给女性以正能量。
你可以鼓励客户这么做——
百威啤酒为灾区生产应急饮用水。美国各地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居民生活缺水。百威啤酒紧急把酒换成水,利用卡车送往灾区,免费发放给灾民。易拉罐标签改为WATER(水)。与其直接捐款,广告主选择通过聪明的创意,达到救灾目的,也收获一波好评。他们还把该行动拍成广告片,在2017年超级碗期间发布,文案说:“佛罗里达,德克萨斯,波多黎各,加利福尼亚,无论您需要我们在哪里。” 此举跨越国界,2016年6月24日,为支援江苏盐城风灾灾区,百威紧急调运万罐纯水,为受灾群众提供必需的饮用纯净水。
就个人而言,我推崇技术+人文关怀的结合。这是从诺兰的电影得来的启示。不论是《星际穿越》,还是《盗梦空间》,抑或《致命魔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背后是什么?本质上,诺兰的电影反映出人类的一种内在天性,那就是我们喜欢同时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深刻人文关怀的东西。我双手支持客户在传播中体现社会责任,但不应该是傻大粗的直给式表达,而是通过令人惊喜的,难以忘记的方式。这时候技术是个好东西。辉瑞去年在上海举办的《莫扎特80岁音乐会》就是一个好例子。
《共富时代的品牌建设》,这是一个新课题。以上的粗浅的看法和几个举例源自我闲暇时的思考,未必全对。 我还需要投入精力去研究,希望能找到更科学的解题思路。 但有一点是没错的:如今的给企业做品牌建设,请用态度体现关怀,用行动表达善意, 人们终将会投桃报李。 国外的成功案例也证明,此举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一只无形的手在维系着自然的秩序。富有和强大者,会被损耗;贫穷弱下者,会被补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企业必须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他不愿意,就会如康辉所说,“那就得让他愿意”。你要愿意“舍”,那最终还是会有“得”。
聪明者深知,与其被天道损,不如自损,还能得个好名声。巴菲特捐出大部分财产;马斯克把亿万家财损耗在“人类星际移民”;中央提“第三次分配”,话音刚落,腾讯秒捐500亿,用于“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求生欲满满。
在品牌形象战役中,优先讨论以下议题:这个时代呼唤什么精神?品牌做什么能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企业越大,人们就用越高倍数的显微镜来察看你的每一个细节。企业越大,越需要用“爱和希望”去治愈伤痕累累的时代。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小a乱弹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