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借势?借势让信息更具影响力!
3年前
收藏 1
2
【摘要】:一年蹭300个热点的你,真的懂什么叫借势吗?
“嘿,你知道什么叫借势吗?”
如果你和从事文案策划或新媒体运营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那么你可能会得到以下回复:
“当然啊,我们公司就经常借势,节日海报全年无休,一张不落。”
“借势说白了就是蹭热点,最近什么火,我们就写什么。”
看着朋友45度角的微笑以及坚定的目光,你开始觉得很有道理,甚至心里已经出现了周杰伦喝到全糖珍珠波霸奶绿时,会不禁露出的“哎哟~不错噢”的赞美。
但是这样的回答真的正确吗?
借势真的就是做做节日海报,蹭蹭热点吗?
不,当然不是,这样的理解十分片面。片面到就好比你问学生读书是什么,而他回答道读书就是听课与考试。
那么借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看来, 借势就是借助用户潜意识里关心的、熟悉的、认同的元素,来让你的信息更好地被人们关注、了解、接受。
简而言之,借势能让信息更具影响力。
听起来好像很抽象?没关系,下面我展开来讲讲你就懂了。
01/借势,让信息更能被关注
做个测试,下面两篇微信文章,哪条更能吸引你点开?
《减肥人士的三餐食谱,这样吃一个月能瘦10斤》
《周杰伦三餐食谱曝光,这样吃一个月能瘦10斤》
虽然上面两个标题的字眼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我想你一定会更想点开后面那篇。为什么呢?
你可以说它蹭了周杰伦小公举的大咖名气,但更本质的说法,应该是它绑定了我们大脑里更关心的元素:被热议的人事物。
只有与热议的元素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吸引关注。
这就是为什么每到重大节日,各大公司都会制作相应的节日海报。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杯一到,你就能看见各种与足球有关的促销活动。
这就是为什么明星一出事,新媒体小编半夜都要被喊起来蹭热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杜蕾斯的一个史诗级借势案例了。
2011年6月23日,一场特大暴雨在临近下班的时间席卷北京,导致很多上班族都在社交平台发牢骚。
这时,营销鬼才杜蕾斯则用小号发了条:“北京今日下雨,幸亏包里有两只杜蕾斯”的微博,并配上了把安全套当鞋套使用的操作图。
虽然这是用不起眼小号发的微博,但是效果却好到爆炸。24小时内得到了58000+条转发、3天内得到了90000+条转发......算下来,这比在央视黄金时段打了90s广告还给力。
当大家都在讨论大暴雨时,杜蕾斯却将产品安全防护的卖点与防雨结合, 成功吸引一大波关注,而这也是本次营销那么火爆的关键原因之一。
假设,那天下的不是万人热议的特大暴雨,而是习以为常的小雨,那么这场营销还会那么成功吗?
我认为不会,又或者说,这条微博连出现的机会都没有。
02/借势,让信息更能被了解
如果要求你向外国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让他们快速了解这部电影,你会怎么介绍?
“这是一部关于悲剧爱情的电影,发生在中国古代东晋,男主梁山伯家境贫穷,女主是朝廷官员的女儿......“
你可能会尝试将时间地点等六要素全盘输出,这听起来也很详细,但是我敢打赌,外国人脑子里装不下这么多东西,以至于可能转身上个厕所就忘光了。
那应该怎么讲才比较好呢?
1954年,参加日内瓦电影招待会的周恩来总理是这么回答的 : “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句话虽然短短15字不到,但却引发了在场外国官员与记者的强烈兴趣与反响。
为什么这句话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因为它与外国人熟悉的国际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绑定了联系,从而让大家能够快速了解。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了解一个新事物,最好的方式是与其熟悉的旧事物建立联系。
这就是为什么,汽车刚被研发出来时,生产商宣传时会说这是不用马拉的马车。
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介绍第一部iphone时,他没有说这叫智能手机,而是说“一个大屏幕iPod+一个手机+一个上网设备”。
掌握这条理论之后,下次家里的大伯母、二姑丈、三姨子再问你什么是西柚时,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吧?
让二姑丈听完会沉默的回答: “这是一种产自中美洲的水果,果扁圆至圆球形,果肉是粉红色....”
让三姨子听完会点头的回答: “西柚是一种水果,它外观看起来像橘子,果肉看起来像红心柚子......”
03/借势,让信息更能被接受
椰树牌椰汁作为一款90后从小喝到大的国民饮料,大家都知道其口感非常棒。但是很多人可能没察觉到,椰树牌椰汁的取名也非常nice。
为什么这么说?
当我们看到椰树牌椰汁5个字时,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这瓶椰汁是由椰树上的椰子制成的,从而不自觉对椰树椰汁产生“更天然、更好喝”的信赖与好感。
利用人们对“椰树”这个词的第一印象,椰树椰汁成功让自己的产品附带了“天然、好喝、正宗”的正面标签,从而更具吸引力。
总的来说,将产品信息与人们本就认同的元素建立联系,更能让人们接受。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路上看到两家陌生的烧烤店,一家名为烧烤物语,另一家名为烤串达人,你会觉得哪家更好吃?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觉得第二家的烧烤更好吃。
这是因为“达人”一词更符合我们对高手的看法,随后就很容易产生“这家店烧烤很厉害”的想法,进而在选择上更容易倾向他们。
再看一个例子。2019年,端午节与高考挨得很近,五芳斋借势推出了“高粽”礼盒,并喊出“吃好粽,祝你中”的传播口号。
对于这样的锦鲤式祝福,用户自然是买单的,最终888款礼盒仅上架半天就全部售罄,三天内,整体粽子的销量同比也增加了4倍。
借助发音上的相近,五芳斋粽子成功与“高中”一词划上了等于号,成为了广大家长与考生的祈福道具,从而大受欢迎。
很多人在看到优秀的借势案例时,都会忍不住赞叹创作者的天赋。 但我认为借势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
最后 ,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借势的意义所在,希望大家在生活与工作中都能更好地用起来:
1. 被关注:与人们热议的元素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更加吸引眼球。
假如你想分享健康饮食技巧,你可以将《贾玲如何在一年内吃成林志玲》作为主题。
2. 被了解:与人们熟悉的元素 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更加通俗易懂。
假如你想让外婆了解什么是蹦迪,你可以说这是年轻人的酒后室内广场舞。
3. 被接受:与人们认同的元素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更具说服力。
假如你想让面试官觉得你更专业,你可以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带上皮质公文包。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这个文案不太冷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