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我在抖音看“修驴蹄子”

开菠萝财经 开菠萝财经

3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一边怀疑自己不正常,一边想快点戒掉。

曾经,“网抑云”是年轻人的深夜主旋律,现在,凌晨3点不想睡或睡不着的年轻人,都转移到短视频平台上看“修驴蹄子”了。

来源 / 抖音

修驴蹄子,是门充满乡土气息的手艺活。为了让驴正常行走劳作,修蹄师傅需要定期对长长的蹄壳进行修剪,使其保持结构稳定、避免肢蹄疾病。剪、切、削、磨,一套固定的流程下来,就完成了一次对驴蹄的“修复”。

有人觉得新奇,把这个过程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没想到成了“爆款”,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深夜“精神食粮”。同样受欢迎的,还有“抠藤壶”、“篾竹条”等一些年轻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视频内容。

这类“土味”视频能吸引年轻人,固然有短视频平台算法的“功劳”,但与大多数短视频内容的猎奇、搞笑不同,“修驴蹄子”视频被形容是“强迫症的福音”,有令人舒爽、“解压”等奇效。

一条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能暂时缓解年轻人现实生活的压力,成本低、效果好,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半夜打开“修驴蹄子”、“抠藤壶”、“篾竹条”的视频,“求解压”;而后半夜还在一条接一条地刷下去的年轻人,一边忍不住怀疑自己不正常,一边想快点戒掉它。

这届年轻人半夜不听“网抑云”,改看“修驴蹄子”了

“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像被短视频里的‘驴蹄子’操控了。”

吴晨是无意间在抖音刷到这类视频的,“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越看越上瘾。

睡前观看“修驴蹄子”,逐渐成为他睡前的固定仪式,明明已经困到不行,却还要眯着眼睛滑动着一条又一条的短视频,经常持续到凌晨三点。“虽然第二天会因为睡眠不足而懊悔,但晚上肯定还是要继续看的。”

吴晨觉得,看“修驴蹄子”让他感到极度舒适。看视频时,情绪还会被操刀的师傅牵动着:生怕切到肉了,又怕切得不够,还怕师傅被驴踢。痴迷于看“修驴蹄子”的同时,他也感到好奇:驴为什么要修蹄子、驴修蹄子疼不疼、野驴的蹄子谁来修。

好奇之余,吴晨小心翼翼地在社交平台提问:“喜欢看修驴蹄子正常吗?”没想到,同他一样在深夜发出“灵魂拷问”的,大有人在。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自我怀疑:喜欢看修驴蹄子,正常吗?

“00后”李笑是一位职场新人,在被种草“修驴蹄子”视频之前,她是零点准时打开网易云音乐的“老网抑云”。她喜欢一边听歌一边看评论,在网友或真或假的故事里共情。不过,看段子看多了的李笑发现,很多人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她决定换个娱乐方式,不做痴男怨女发泄情绪的“垃圾桶”,“白天的工作已经足够‘致郁’了,晚上抑不动了,不如换点轻松的来看。”现在,她是坚定的“修驴蹄子”视频爱好者,甚至能总结出不同修蹄师傅的操作习惯和手法。

视频评论区,许多人表示喜欢半夜看“修驴蹄子”

她向开菠萝财经展示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修驴蹄子”视频,“这个师傅工作时戴手套,修蹄时不骂脏话、不吐口水,不拿鞭子抽打驴子,出手又准又快。”

有类似观感的人很多,他们自称为老“驴蹄粉”,时常在视频评论区互动。“看到有的师傅拿剪刀剪半天没剪掉蹄子的,真是急人,压根儿不解压。”李笑甚至还经常留言,建议师傅能在修蹄之前先把工具磨快点,不然容易掉粉。

老“驴蹄粉”也会给那些刚被“种草”的新人科普和讲段子。“有很多人问这马疼不疼啊,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马是不会疼的,就算把它的一整条腿剪下来,马也不会疼的,因为这是头驴。”类似的“抖机灵”内容,甚至成为看似平平无奇的“修驴蹄子”视频的幽默搞笑素材。

年轻人看“修驴蹄子”,到底在看什么?

修驴蹄,本身并不是为了满足短视频观众的精神娱乐生活而诞生的,是一种“传统手艺”。

正常情况下,驴蹄与驴腿应该尽量形成一条直线,这样驴才能用力蹬地。驴蹄如果长时间不修,蹄壳会越来越长,驴蹄与驴腿会呈90度角,这时候驴就使不上劲儿了,驴蹄内部结构也会改变,导致疼痛、蹄部变形、肢蹄疾病等,所以需要把多余蹄壳切削掉。

理想状态下的驴蹄:蹄和腿在一条直线上

长时间不修剪的蹄壳:驴蹄与驴腿已呈现90度角

视频中,修蹄师傅先是牵来一头驴子。这些驴子或多或少有些毛病,比如食欲不振、日渐消瘦、不爱干活等,这基本意味着:蹄子该修了。

修驴蹄子有一套固定的程序:

修剪时,修蹄师傅先用铲或剪刀去除驴蹄长出的部分,再固定住驴蹄,用铲子进一步地切削。使用哪种工具取决于驴蹄的状态和修蹄师傅的习惯,有些年份长的蹄壳,还需要在下刀前事先撒些水。蹄部如果出现溃烂和裂开,还需要用到其他的材料修补。修剪干净后,裂开的驴蹄还要挖干净粉末杂质,用高度白酒冲洗掉腐坏部分杀菌,在驴蹄裂缝中塞满黄油。

目前,抖音上有不少日更的“修驴蹄”博主,只凭借“修驴蹄子”视频,粉丝数就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最火的博主粉丝多达166.6万。该账号热度最高的视频,获得了184.4万点赞和10.3万评论。

据开菠萝财经观察,一些“修驴蹄”博主发布的视频中,会出现多位不同的修蹄师傅。

“很多人都没见过修驴蹄子,会比较好奇。”一位“修驴蹄”博主告诉开菠萝财经,去年5月1日,他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修驴蹄子”的视频,就收获了3.2W点赞量并迅速涨粉。

与“修驴蹄子”类似,凭借土味手艺活吸引年轻人深夜驻足的,还有“抠藤壶”、“篾竹条”等,这些都是部分年轻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物。

在“篾竹条”的视频中,篾竹师傅也会根据固定的流程来操作:刮竹节、开竹、打竹节、破竹条、破蔑、刮篾光丝、匀篾。

有网友表示,观看这类视频,追求的是竹子篾开的成就感、竹子与工具之间摩擦的清脆声响。“终于理解‘势如破竹’这个词了”,一位热衷观看“篾竹条”的网友说,刀的速度、师傅手的速度和竹子破开的速度,都让他感到很解压。

而“抠藤壶”,是指帮助海龟和鲸鱼等海洋生物人工拔除寄生藤壶的过程。海龟和鲸鱼等游速较慢的海洋生物,常会长满密密麻麻的藤壶,这些藤壶不会直接导致海龟和鲸鱼的死亡,却会间接地让它们丧命。而对观看者来说,用铁钎或钩子将寄生的藤壶逐一拔除的画面,是很多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土味解压视频,为什么能迷住年轻人?

舒爽、解压、“强迫症的福音”,是许多粉丝对“修驴蹄”“抠藤壶”“篾竹条”视频的一致评价。

“看着长长的蹄子被一刀一刀地切下来,虽然视频中没有出现切下蹄子的那种声音,但是可以想象到,先顿一下,再哧啦一声,就切下一块蹄子,特别过瘾。”吴晨说。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徽向开菠萝财经分析,这种让人感觉“过瘾”“解压”的视频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包含重复动作、规则形态的机械运动;另一种是包含切割、挤压、破碎、研磨动作的。

窦东徽解释说,前者通过秩序和结构让人获得控制感,从而减压;后者的动作行为本身就有减压的作用,因为它们有明确的结果反馈,能形成响应的闭环,可以增加个体控制感以缓解焦虑和压力。“这与有人跑到超市捏方便面让自己减压的行为有类似的机制,而观看这类视频有‘替代强化’的作用。”

一位师傅正在削驴蹄

来源 / 抖音截图

老“驴蹄粉”言青则把沉迷的原因归为不用动脑,“这和那些知识类、教程类视频不一样,你的眼睛和脑子,随着修驴蹄的刀游移就可以了。”她觉得,工作状态时,身体和精神已经很疲惫,空余时间只想躺在床上收获一些轻松愉快的视觉刺激。

本质上,年轻人爱刷“修驴蹄子”视频,也属于“行为上瘾”。

一位知识类抖音博主就此进行过分析:打开这类视频的瞬间,首先获取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那些大多数人没见过的新奇画面会首先刺激大脑,其次才是视频内容的输入。这决定了视频本身不需要承载多少内容,只需要满足用户的直接感受。

而用户不断地刷视频,便会获得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和渐进式的情绪改善。当大脑适应了这种刺激,就会想要重复这种观感,从而形成渴求,根本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虽然观看视频的人并没有真正置身于“修驴蹄子”、“抠藤壶”这类情境之中,但观看视频的人会通过视觉代入情境并产生相应的感知,这种感知刺激使人在身体各个部位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从而达到解压的效果。

然而,许多年轻人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陷入了短视频的“怪圈”:为了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主动拥抱它,甚至把它奉为“精神食粮”;无法自控地沉迷或上瘾后,又想拼命戒掉它。

短视频之于沉迷其中的用户,究竟是低智洗脑的“猪食”,还是满足精神愉悦的“速食”,无法定论。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精神世界的虚无,到短视频中求“拯救”,似乎已经是一些年轻人最快捷、最普遍的选择了。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晨、李笑、言青为化名。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开菠萝财经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开菠萝财经

开菠萝财经

开菠萝财经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