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容创业者的97个思考
3年前
收藏 2
6
【摘要】:坚持写作,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
感谢每一位购买我们内容产品的朋友,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会更加产出更多以及更高质量的干货。 同时, 也非常希望大家给到我们改进的建议,我们的成长需要大家的帮忙。
我们最新立的flag是在明年的6月份内出15个内容产品,根据粉丝朋友们的需求进行定制化产品。同时,也是用一定数量级的产品打磨出一套内容付费的方法论。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对我们的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质量,同时也是数量。
除了是内容创作者之外,我也在做品牌咨询和投资板块。接下来,我将从内容板块分享自己在过去1年多以来的一些感悟。
以下为100个内容思考:
1. 回答大家经常问我关于内容变现的问题,我自己根据目前的流量、黏性,以及目前上线产品的营收,预估年收=20个AD的年薪(内容产品板块)。优质的内容,依旧会有空间。
2. 从变现的角度,重要的不是10万人喜欢你,而是让1000人爱上你。
3. 内容产品的逻辑也是gmv的逻辑,gmv=流量X客单X转化率。
4. 做内容首先要利他意识,因为这是回到需求本身。最开始做号是因为整理自己过往思考,分享自己的工作笔记,现在可以实现盈利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理解:利他之心为道,而大道至简,盈利是水到渠成之事。
5. 做自媒体,坚持就已经打败95%的人。打的是战略上的持久战,而非战术上的闪电战,坚持是一种品格。
6. 自媒体是个人的超级杠杆,可以将个人的能力扩散给无数人。平时你是1对1展现自己的能力,现在可以做到1对多,并且沟通效率随着粉丝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
7. 所有行业都可重来一遍,包括内容板块/公众号渠道,关键在于以什么方式入局。找到金刚钻,自然可揽瓷器活。
8. 干货文章两大要点,一是加料,有力的观点,二是去水,能减的内容就减,能减的文字也减。
9. 做号之前定位很重要,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如下:对于(需要学习策略板块的乙方/甲方广告营销从业者)来说,我们是(一站式策略“干货APP”),因为我们有(产品/品牌/传播/渠道策略的行业案例)的经验。
10. 我们认为有一种干货文章应该就是一篇演讲即能用的演讲稿,并且具备以下四大要素:
- 逻辑清晰,非一般性结构化逻辑,而是递进式逻辑;
- 具备煽动性,行文风格具有感染力;
- 有举例,用商业案例或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故事去阐释;
- 提出新观点,这个观点必须具备差异化;
- 文字精炼,能减则减,力求精炼。
11. 内容创业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清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12. 之前有个AD问我,我这么自律的话应该不会焦虑吧?其实我非常焦虑,我看到了很多聪明的年轻人,他们高学历、有天赋,担心被后来者干掉。同时,也担心没有前人的积淀,产出的内容或者说产品不够干货。每天都在后台看粉丝增长,每周每月都在复盘。担心选题不够好,内容不够干货。思考公司的未来,担心没能BD到更多的业务。
13. 出来创业主要是因为突破自身的天花板,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操盘手,这个手不是假肢。自己可以从STP选择细分市场的市场策略,以及4P(涵盖产品开发、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销宣传)营销策略的逻辑,以及内容从0-1,流量变现的角度,真正做一个操盘手。
14. 我为啥能在一个月接好几个方案,写好几篇文章,还能完全不影响正职工作?我觉得在时间管理上,有两点很重要:
- 把时间拉长,这个是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每天6点起床,你会发觉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
- 把时间拉宽,一心多用,我认为这是一种钻研意识,把功力做深即可一心多用。
15. 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16. 关于有没时间读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有无必要性以及紧迫程度的问题。
17. 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其实选择也是努力的一种。有些人用蛮力这不算努力,努力是耗费大脑的,是需要思考的,努力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做对选择的。
18. 粉丝朋友分享你的文章,其实也是他在朋友圈呈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做的是用好的内容赋能他们的人设。
19. 写内容你需要建立一个内容库,我自己有读书笔记、收藏文章、日常思考、人脉资源。多看多写多聊,内容自然就多了。
20. 10年坚持看书,算是我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之一,所以才有100万+字读书笔记可反复研读。
21. 经历不一定有利,经历如果不能兑换成价值,就没有意义。有些人虽有10年工作经验,却是用2年的成长经验,重复使用了8年。
22. 改变消费者行为的三大要素:动机、能力、契机,内容产品也一样。
23. 相比早起,更难的是早睡。我能坚持早上6点起床,其实主要在于做到11点睡觉。之前除了工作,一个月还要接几个方案,写几篇文章,事情不少,但也可策略性将时间分配好。
24. 流量只是结果,内容创业最贵的是用户关系和关系链。
25. 不用比谁厉害,比如老虎和狮子,具体要看在什么环境,什么领域。
26. 带着开放的心态做内容,一旦我们认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就会变得片面。
27. 只有通过深刻的洞察,才能产生强大的内容。每次写东西,都在想写得够不够干货。
28. 对于无知的知,是知的边界。
29. 跳出固有思维,自己不会看不会买的东西,不代表别人也一样。
30. 从后台的很多留言/私信看出,很多人都在用力地活着,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但也在活生生地拼搏。
31. 北上广深之外才是中国,VP/CD/AD之外才是广告行业,大多数人被少数人PUA,老板们关心他们创造的效益,却很少关心他们的成长。
32. 上班解决的只是临时性问题,下班之后应多思考总结消化。
33. 技法决定下限,而认知和思维决定上限。
34. 多和粉丝朋友沟通,产品的idea就出来了。
35. 立人设,号的定位很重要,当别人提到你的时候,需要能建立一定的个人品牌联想。
36. 表达是最好的提升方式之一。
37. 内容,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每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38. 目前正在做内容层面的投资板块,用资本的杠杆撬动财富积累。
39. 什么是专业?专业是把单项能力做到极致。
40. 纪录片《成为巴菲特》里,老爷子说“我所阅读的信息,资料人人都可以看到,是的,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百亿其实都在书里,阅读,思考,专注,这三样东西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41. 有思考的笔记是人的第二大脑,是对于知识的二次理解, 用理解代替记忆,有逻辑有理解做笔记。
42. 不要沦为信息的容器,而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3. 作为博主的话,不要告诉别人你每一个板块都很厉害,要做T字形职场人。把1-2个板块做到极致,其他板块做到良好已是非常之不易。
44. 时刻保持职场上的危机感,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所以我一直担心被比我更年轻的人干掉。
45. 写下想法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想清楚才能写明白。所以,我过往的10年一直在坚持写,从写读书笔记到写公众号。
46. 思考的成本很高,但不思考的成本更高。
47. 正如鲍勃·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48. 写文章也是以文会友。
49. 文案的目的是“有效表达”,过度迷信辞藻是文案的原罪。
50. 写我们这种品牌策略类文章,其实需要“通情达理”,情是文科的深入人心,理是理科的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51. 内容产出需要一定的体系支撑,我正在建立涵盖品牌营销、投资/金融、传播学、心理学、逻辑学的体系出来。
52. 内容创作,不只是向外输出,同时也是自我构建。
53. 我也花钱买了很多内容产品,遇到了一些极好的,但也遇到不甚满意的,但我会总结出我满意的部分,从而吸收而我所用。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吸收内化。
54. 不要小看碎片化时间,很多巨大的改变,往往出自各种碎片化时间的集合。
55.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时刻保持敬畏,内容才有更广大的提升空间。
56. 我们立了一个flag,在明年6月内出15个内容产品,打算不断迭代我们产品,通过多个产品测试总结,最终基本定型出一套内容产品的营销方法论出来。
57. 为什么想出内容产品?除了得到一定的收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一个全局的操盘手,像对待实体产品一样去对待它。选择进入的细分市场,产品的定位、卖点,价格的设定、促销政策,销售渠道的选择,促销的具体方式等等。还有消费者的调研、人群选择、人群洞察。同时还要考虑到利润和价值的平衡点、不同产品之间的矩阵呼应,以及售后服务、CRM管理等等。过程中,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看到的可能就只是一个现象,但背后确实需要有很多的考量。
58. 我一直在思考哲学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决定了内容的方向,未来的增长空间,第二增长曲线的抉择。
59.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选择了更难的路。我一直感到惭愧在于,目前做的还不够难,所以还处在一定的天花板之下,偶尔跳了一下就感觉撞到了头,有点脑瓜崩。
60. 从内容的角度,我一直抱着长期主义的态度。刚开始写内容的时候,其实相当于每个月舍弃了一个版块的收入(大概在每月3万左右),过程中持续了6个月。6个月后很多广告主来找,每个月平均拒掉5-6万的广告费,这期间持续了一两个月。今年1月的时候,《策略辞典》上线了,这个号开始有了一些有意思的收入。我其实挺相信一点,不走捷径才是真正的捷径。走得快很好,但走得久更好,走到终点才是真正的胜利点。
61. 关于接下来招人计划,我的逻辑是:如果业内给2万的薪资,那我肯定会给到3万,不然我宁愿不招。因为我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真正有货的人才能产出更多的干货。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就是赚钱,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赚钱。我不想在2万内薪资里的人去挑,我希望有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薪资要求,同时也对得起我们的要求。
62. 我的桌上一直都放着我们的两个产品,从上线第一天开始,我就在上面写写画画,不断去找可以提升的点。
63. 多和粉丝朋友聊,真正去交心,真正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其实每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和他们聊,基本上有和1000多位粉丝朋友深聊,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些产品的idea,同时也找到了一些不足。
64. 在内容板块,粉丝朋友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付出与回报都是相互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65. 在做号之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人设定位,你专注哪个板块,为何你能做这个板块。这个一定要想好,没有人是全能的,能专注1-2个板块已经很难了。
66. 不要以时间对抗时间,不然会给35岁后的自己埋下定时炸弹。创作内容的过程中,在于不断督促自己不断总结学习。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需要与某种向前的flag签订某种“契约”。
67. 从“知道/不知道”层面,人生有四层逻辑。
-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部分人在这个区间,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事实刚好相反。
- 你知道你不知道。在第一阶段碰壁之后,才明白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这个是大多数人所处的层级,所以才开始学习。
- 你不知道你知道。在经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之后,开始略有所成,不知不觉之中水到渠成。此时,达到一定境界,但仍处在一定“混沌阶段”,未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认知体系,只是偶尔爆发出来。
- 你知道你知道。此时的你已经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在对待事物时,可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做内容的过程,我不断在跟“知道”与“不知道”打交道。每次写的过程中,我都想自己跳一跳,去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把自己放在某个位置的话,我觉得我是大多时候在第二层级,偶尔处于第三层级。
68.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入口,思考是可能性的出口。
69. 读书也要多经历些“不舒服”,如果读的都是易读之书,往往容易形成惰性、故步自封。
70.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否定别人,相比一味否定别人,更重要的是从别人身上能学到什么。
71. 要问山下路,顺问过来人。无头苍蝇莽撞划不来。
72. 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用,不要掉书袋,书一定不是救命稻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用,要对知识保持敬畏。刀剑厉害与否,在于持剑之人。
73. 没有所谓完美的产品,但要做持完美心态孜孜不倦之人。所以,不要等一个产品足够完美才推出,达到自己的要求即可。只有你推出来,你才能有提升的空间。
74.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75. 谦虚不是人的本性,骄傲自大才是。所以我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样会堵住向前的大门。
76.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一定要用时间进行消化。现在可以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智慧,但要学习到别人的智慧,需要思考,费力地思考。
77. 写东西,我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理出框架,这样有助于梳理脉络。
78. 既要大胆的怀疑自己,也要坚定的肯定自己。前者需要勇气,后者需要笃定。
79. 每次写文章或者出内容产品时,我都会想:我如果我是粉丝朋友他们,我会怎么想,我会要什么。
80. 如果一件事情,对方不能用常识跟你讲述,那么这件事情对方肯定摸不透。世间万物,大道至简。
81.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选择了那条更难的路。在看起来别人做着“容易”的事中,找到其经历的困难。在看起来别人做着“困难”的事中,找到可能容易的方法。
82. 如果说数据是AI的燃料,那么内容库就是创作创作的燃料。你内容库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你的内容能走多远。
83. 做内容遵循10000小时定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够的粮草才能支撑征服四方。
84. 关于公司内容板块的规划,每次我们内部的思考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思考,主要是为了保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
85. 多想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如果你的观点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就要多想一层,还有什么可挖掘的。
86. 不要仅仅为了快感而看书。
87. 做内容,一定要和有sense的人一起共事。你想出一个二流的选题,三流的人会拍案叫绝,然后没有然后。一流的人会在你的基础上,再添砖加瓦。高手过招,才能激发更好的内容。
88. 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两点,一个是知识的数量,量很重要,量是形成质变的基础。但数量不一定会带来质变。所以第二点就是知识的质量,可以理解为知识之间的架构体系。知识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指引。
89. 不要成为信息的奴隶,要成为知识的主人。
90. 学习有三大关:第一关,看得到(有资源);第二关,被看到(去学习);第三关,看得懂(能学到)。首先你要保证有机会接触到知识(资源),其次是自己真正去学习知识(动作),然后是真正学到知识(结果)。
91. 做号也像是做品牌,急不得。
92. 之前和朋友聊过,如果想进入咨询公司,首先要先了解其存在的本质原因。同样的说法,如果做内容板块,也要先了解其存在的本质原因。
93. 对于内容产品,首购很重要,复购更重要。
94. 内容产品面临最大的核心问题,便是盗版问题。这就让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如果目标不是足够庞大,那么还是非常有空间的。
95. 公众号的人设主要是拿到两个词,一个词是名词,你是干什么的?二是形容词,你代表着什么?
96. 我现在也在做内容板块的投资,我主要看的是创始人的确定性。投资都有风险,但风险却有高有低。
97.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如果自己的目标不是亿万,那么只要找到方法,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总结:
内容创业和做品牌一样,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会做很多短期内无利可图的事情。但只要一路勇敢走下去,自然会有所突破。
继续写下去,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一个形容词。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策略人藏锋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6
-已有6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