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事件后,国货品牌的机会来了
3年前
收藏 0
0
【摘要】:啥叫好机会:天时地利人和。
并不是想蹭热点,只是从自己认知的角度想说点其他的。
近日,H&M、NIKE、ZARA、GAP、ADI等品牌在境外官网发表声明抵制使用新疆棉花的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相关蹭热点的推文,视频已经很多了,大家想必已经都了解,我这里就不啰嗦了。
但是,关于所谓蹭热点这个提法,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热点该蹭还得蹭,反正不要钱。关键是,你蹭的有没技术水平。
大凡能真正蹭足热点,为自己带来流量价值的,我分析无非以下几个:
1、手速快,事件发酵之初,快速推出自己的相关内容,好处是可以最早收割一波流量。坏处是,因为事件刚发生,所制作的内容难以做到有见地,甚至不够妥帖。因此质量不能保证。
2、见解独到。这点最好也得配合速度,在大众未被扫盲前,已经抛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也可以收割一波。
3、表现力独特。这些基本发生在事件已经发酵完全,一般的表现内容已经难以引起兴趣,这时有更强表现能力的,比如制作手法、制作画面,阐述角度刁钻等,都能吸收一波眼球。
这之后,想大规模的获得关注,蹭到热点红利,就已经比较难了。因此,在话题产生后的前5个小时,基本属于以上3类可以蹭足热点的。
事件新闻刚出来时,当时我倒没想蹭,但了解这事之后,突然有了点想法,觉得不如与大家分享,蹭就蹭吧。于是写了段文字,录了一段几十秒的短视频发布上去。当时手上能发布的渠道只有一个启用才半个月的抖音号,和一个开通才2天的小红书号。
发布后的结果,令人意外。
抖音基本没有什么阅读量,只有不到400。而小红书上当日阅读量达到近17000,点赞数达到近600。还有几十条留言。这令之前没有注意过小红书的我不禁产生了兴趣。感觉,抖音和小红书可能是有较大差别的流量政策。
说这个插曲,就是想说下面的话题: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自媒体,国货品牌如何利用他们,才能真正抓住目前最佳的机会期。
我第一感觉是,没有绝对可控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捷径。成功与否,还是需要一定运气。但好的内容,是品牌抓住机会的勾子。未必是所有好内容必然成功,但最起码你要做到有亮点。这样机会有可能倾斜。
有人说,今天,人才已经不可能被埋没。我想这话是有道理的。每个人都有发声和展示自我的渠道,媒体早已不再被垄断。所谓”每个人都有在网络上被关注15分钟“的机会。那么,对于各个品牌来讲,讲好你的故事,展现好你的态度,成为成功的”阳谋“。
关于这次H&M事件本身,我已经不想去阐述什么。但我觉得趁着这事,的确对国货品牌来讲,是一次绝对难得的机会。
啥叫好机会: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这是最难得也是最有利的一点。国货好机会,首先就落在这。
从国际大环境来讲,西方,尤其是灯塔国,一直想遏制兔子国发展。从川皇当初参加大选开始,这4年多,可以算是非常讲信用了了,说“杀你全家就一定杀你全家”,搞出各种幺蛾子针对兔子国,尤其发动毛衣战,就是要阻挡兔子国全面发展。
可惜,天不遂人愿,新冠疫情的发生,应对不力,连自己总统宝座都没法坐了。插一句,知道西方为什么现在不提方方的书了,因为实在他们自己作业做的太差,再提那本日记,就感觉好像一个学霸抱怨自己只考了90分一样,他们怎么好意思再拿出来。
其实站在灯塔国一边,川皇针对兔子国的打击点,都是精准的。只是吃香实在难看了点,毕竟是商人,目光比较短浅,他就看有没有为米国当下拿到好处。所以,也就同时得罪了一批小跟班和伙伴。这样,所以整个西方针对兔子国也就不是铁板一块。兔子国有了回旋余地。
在加上西方目前被政治正确绑架久矣,内部问题重重,而"睡王"政府上台,民主党本就是白左大本营,这一来,问题又不见得会缓和。至于资本,从来就没有国家概念,哪里有利跑哪里,兔子国就是能创造搞钱的地方,如何愿放弃。大概率会影响睡王政府的政策。因此,遏制+合作会长期存在,而不会像川皇那样吃香难看的硬怼兔子国。虽然,两届政府都会以遏制兔子国为己任,但打法肯定不同。
如今,全球除了中国,经济增长疲乏。制造产业寻求新的突破口。而兔子国几十年付出巨大代价的低成本人工,却培养了全球最完整的服饰,日用、电器等大多领域的产业链。服饰产业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壁垒么?没有!国外品牌在中国依靠的其实只有品牌溢价。这次事情一出,相当于没等中国企业自己发力,国外品牌自行交出市场。可谓天时。
地利:
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人。这么多人产生的市场,就是我们最大的全球吸引力,尤其是对资本的吸引力。嗜血的资本向来看重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商机。于是,兔子国凭借自己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和巨大市场,实在是进退有余,这在一定层度上缓冲了灯塔国带来的压力。
而,这么多年下来,除了顶尖电子、精密仪器等科技领域,国货企业们大多都已经具备和世界同赛道跑步的实力了。这真的不是瞎说,如果你只关注胡润排行榜的话,那你是无法知道很多隐形富豪和行业隐形冠军的。
行若服务企业这么多年中,经常在服务中发现,原来我们服务的企业们,不少都有惊人的国际竞争实力。看似名不见经传,仅仅因为他们在2B领域,所以一般人不会了解。而在他们所属行业,出口的产品都占据全球极大份额,拥有相当的竞争力。只是这里,我们不便说出更多。
而这些中国的制造企业,都从当初OEM代工开始,凭借勤劳和刻苦,以及历经贴牌主那国际高标准的各种折磨,脱胎换骨,早就拥有了生产一流产品的能力。至于像服装、球鞋等日用消费品领域,本来就没有很高技术门槛,毕竟不比光刻机、芯片这类行业。他们的生产研发能力并不逊色于国际大牌。以运动鞋为例,其实大家关注下我们的李宁、安踏、匹克们。无论从设计研发还是制造技术,早就不比耐克阿迪等差了。差的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国籍身份而已。
品牌最大的好处就是溢价能i力,所以,国际品牌可以定更高的价格。为什么可以,是因为消费者认知。但随着95后的崛起,对于“洋”品牌的认知,早就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他们成为了国货们最有希望拥趸的一群,这就牵涉到下一点:人和。
人和:
我爱死川皇了,没有他的骚操作,原本熠熠生辉的西方普世价值观还会继续闪光好多年。但这4年,让中国人终于看清了很多,也重新反思了很多。忧虑源于反思,而自信,也同样会是源于反思。
父辈们打拼的年代,的确是见证西方国家发达的年代,因此,难免留下看高西方的烙印。对于品牌,总觉得国外的优于国产的。这也并非没有道理。你可以试想一下,所有的顶尖奢侈品品牌,为什么绝大部分只会出现在那些发达国家?仅仅真的因为技术有多高么?同样是手工,在奢侈品品牌那,语境就是手工定制才值钱,而到了非发达国家,同样是手工制作,而语境就变得没那么值钱了?
其实真相是:国家实力决定品牌层级。当你牛逼了,连你呼吸得空气都是甜的。因此,我们的市场学要好好改变一下思维角度了,毕竟当下中国所有的市场营销学说都来自西方,也用了几十年了。而中国真的是一个可以创造出很多新可能的地方。
以中国人自强个性,以及看一眼就怀孕的"学习"能力,当代营销学需要转化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方法论。洋品牌依然是强势的,这点我们必须承认,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因为,新一代的消费者已经在崛起。
95后是真正互联网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短缺,也年纪轻轻就有机会走出国门,当看过外面世界以后,他们不再有父辈那样崇拜洋品牌的执念。国货在这一代人眼里,最起码拥有了和洋品牌一起最近的起跑线和最客观的参照物。
他们很自我,自己觉得好才是最重要的。这才给新品牌也带来了机会,新互联品牌为什么网红产品不断出现,就在于他们这群人给了品牌机会。而在父辈,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
自信感在这代被慢慢坚定,同样也影响了前一代,被慢慢唤起。因为拥有这么一群新人类,这就是人和。
今天,当我们为华为这样的企业所自豪的时候,也正是国货品牌最好的时机。而H&M们发生这样的事情,表面看是脑残商业行为,本质是政治所致。因为这次事件,我们不是知道了一个BCI组织么?其实这些NGO组织表面上看名字是民间的,其实绝大多数有全球影响力的NGO背后都是有当地国家政府及机构影子。关于NGO的话题,也猫腻很多,大家有机会好好了解下,绝非表面上那么伟大善良和高尚。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是利益,NGO也不能除外。BCI 也只是国家博弈中的一个棋子,而属于BCI内的各个企业、品牌,也只是炮灰。所以,我说,我对H&M们不愤怒,只是觉得被政治正确绑架的西方社会,实在很可笑而已。
那么,说了这么多国货品牌的机会来了,那么,站在一个品牌策划者的角度,我们的企业到底该如何抓住机遇呢?
1、品牌打造的本质是不变的,品牌就是心智,变的是路径。大家知道么?现在做微信公众号营运已经被称为“上一代新媒体网络营运者”,可见迭代有多快。因此,关注新一代群体使用的工具,至关重要。他们看什么,品牌就要触达到哪里。摒弃上一代传媒思维,代之以新的思维方式。
2、国货品牌要真正坚持“产品优先”,这也是行若倡导十多年的观点。凡是做品牌不谈产品的,都是误人子弟耍流氓。产品成就品牌,而不是品牌赋能产品。两者相辅相成,但绝对离不开产品。好品牌的背后必然有优质的产品,没有产品的所谓品牌,所谓概念,很可能是圈钱,不是圈用户的钱,就是圈投资机构的钱。要知道,除了2C、2B,还有2VC。
3、建立品牌自信。所谓人至贱则无敌,而品牌至信则引领。“我不在乎消费者要什么”,乔布斯这么说过,所以他给出的是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东西,这都源自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拿出惊艳、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迎合,只能给出优秀的东西。而互联网时代,只有最好的才能通吃,剩下的不是喝汤,而是连渣都轮不到。
4、文化自信。市场已经在开始给国货更多的机会,为什么国潮能成功,就在于我们终于重新意识到我们的文化,原来如此优秀。所以我们是复兴,不是崛起。也就是说我们是回到我们本来的位置。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很多审美都被带偏了,不是俗,就是媚。而真正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高雅的,我们今天的审美其实还比不上唐宋。
为什么我们的品牌就不能很“中国”呢?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品牌形象,品牌设计会向这条路靠拢,而不是一味的求洋。其实近几年的互联网以及快消品在命名方面,越来越中国范,越来越接地气,不再端着,从花西子,小茗同学、小米、鸿蒙等来看,这是个好兆头。
行若一直致力为中国企业打造优秀的品牌形象,而国货品牌的振兴,需要我们重新调整思路,既不抛弃西方的市场科学逻辑,也不忽略国情,这样的品牌体系,才成更长久地为企业带来价值。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行若沈亮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