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诠释了“关键意见”时代的观众力量
3年前
收藏 0
0
【摘要】:观众才能影响观众
2021年的春节档电影,二八定律尤为凸显,《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双峰并峙,占据了超过80%的春节档票房,就在最近,二者携手跨过票房40亿的大关。
从大年初一开始,以这两部电影为首的春节档群雄开始了激烈的角逐,角逐背后,“评论区”成为主导观影趋势走向的第二战线。
主导电影商品评论区的KOL和KOC成了决定春节档票房格局的主角,相比其他实质消费品,他们的作用与意义显得更加重要且独一无二。
KOL与KOC的三个“评论区”
春节档观影人次达1.6亿人次,合家欢的氛围,带动了全年最为炽烈的观影浪潮,也为电影带去了强大的流量聚集效应。
在数不胜数的网络平台里,影片观众尽可表达自身的观影感受,越早期的评论越能影响用户的观影意愿,目前而言,最主要的“评论区”,当属豆瓣为代表的专业影评平台,知乎、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内容社交平台,以及各售票平台的影评区。
1、豆瓣
豆瓣在本届春节档电影之争中,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也是《唐人街探案3》中道崩殂和《你好,李焕英》逆势上升的推手之一。
根据上映前的各方预估,春节档应该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自然是粉丝期待已久的唐探3,其他诸片各放异彩,新人导演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甚至并不被看好。
然而开盘后,《唐探3》的评分直线下跌,《李焕英》则跻身8分俱乐部,影评也直接推动电影院排片占比。
豆瓣电影是我国最知名的影评平台之一,云集众多具有影评经验的电影观众,可以说是电影类KOC的聚集地,以较有争议的《唐探3》评分来说,绝大多数观众打分区间是2星到4星,在及格线上下打分的观众,都有比较统一的观点支撑,即整体剧情逊色于前两部,广告植入太多,部分剧情引人不适。
网络上有人认为,唐探3被人恶意打低分,这一观点是否成立暂且不论,从整体来看,多数人对唐探3的看法就是及格上下,这以结论足以让影片创作团队深思。
豆瓣上的电影类KOC,有不逊色于大V的阅片量,以及足够的表达能力,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由于没有偶像包袱与立场问题,KOC更加自我,显得棱角分明,可能会因为一部影片的小瑕疵而打低分,也可能因为影片水平不出众而态度真诚给予其超额赞赏。
绝对冷静、中立、客观的KOC,只是商家的理想形态,从不会存在于现实。
2、各大内容平台
从春节档一开始,各大影片的影评、深度揭秘就见诸于公众号、知乎、B站、抖音等各大内容平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位电影类KOL。
作为专业创作者,他们能驾驭多种格式内容,图文、视频都能玩出花样,同时也具有更高的观影审美,如果说,KOC们的内容价值是在于“趋同”,为用户提供集中性的影片分值评价,那么KOL们则在于“求异”,挖掘更加深刻的价值内核,寻找不一样的解读角度,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内容中收获更多关注。
以唐探3为例,可以看到,KOL们对于唐探3的评价本身也是褒贬不同,从各种夸张的标题点进去之后,形形色色的解读内容才是影响凸显差异的主要方面。
一些是以唐探3的悬疑路线为中心,讨论电影系列的伏笔以及未来走向;一些是以吐槽为方向,毫不留情吐槽唐探3之中的不合理之处及不合乎人情之处。
相对于更加偏向情绪宣泄的KOC来说,KOL更加站在行业视角,以更加专业宏观的价值观体系为电影盖棺论定,很多电影观众会在多位KOL的作品之间进行跨越比较,得到更加全面的参考意见。
3、售票平台
对比打分严厉的豆瓣,淘票票等售票平台上的电影分数显得更加“好看”,动辄9分大作,这让很多观众有了更强的观影欲望。
售票平台会将KOL与KOC的影评同步展示,但出于利益考量,很多有利于电影售卖的评价会被前置,如果电影观众想要看到更多不同声音,则需要进行多次下拉操作。
口碑与剧透,信息传播的双刃剑
新晋女导演票房第一的贾玲,在置顶微博中恳求大家不要对《你好,李焕英》进行剧透,同样的,《唐人街探案3》剧组也发出过不要剧透的倡议。
剧透,成为电影创作者闻之色变的毒瘤,与此同时,他们也呼吁观众将电影传播给周围人,请他们一起来看电影。
既希望,又害怕,口碑传播与剧透就这样成为了电影内容传播的双刃剑,一体两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这就不得不提到,电影信息密度、传播方式以及观众敏感度的因素。
首先是信息密度,《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与《信条》,同为电影,三者的信息密度显而易见是不同的,前两者都是单线进行,后者涉及时空转换,更加烧脑,即使是前两者,《唐探3》由于是系列之作,伏笔、呼应更多,对于唐探粉丝来说,细节更加不容错过,李焕英则更偏向于情感表达,前面多部分都是平铺直叙,影片最佳点在结尾的卒章显志上,如果这部分被剧透,可能观影体验就要大打折扣。
曾经有一位外国影迷,在电影院刷了100多遍《信条》,可想而知该作的信息密度之大,不过在数十类电影题材中,不同类型电影的表达方式、内容风格都差异颇大,信息密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然后是传播方式,在视频时代来临之前,各类影评以图文为主,这种表达方式所能承载的信息有限,剧透“威胁性”有限,而视频影评,则承载了更多,一部十分钟的视频,可能真的会将电影的精华囊括其中。
电影创作者所期待的口碑传播,更偏向于理想形态的有限剧透,能告诉其他人电影好看,但具体的好在何处却应三缄其口,从现在无数的第一手时视频影评来看,他们的这一理想终归难以实现。
最后是观众敏感度,对于剧透,不同人群的看法也有不同,很多人更加追求完全的沉浸感,想要享受独自的、全程的观影体验,对于想要看的电影,他们会主动避让可能遭遇的剧透情景,也有一些人对剧透并没有过度反应,剧透对他们的观影选择影响不大。
和玩游戏一样,很多年轻人对剧透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剧透会极大损害他们的“沉浸”体验,对创作者而言,这部分年轻人才与他们是统一战线。
随着创作成为全民化大潮,不只是KOL,很多消费者也开始用文字甚至视频记录下他们的观影感受,这对电影创作者有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防剧透成为他们包袱,另一方面,提高作品水平,更加硬核的作品才能经受更加广泛的考验。
结语
在创作工具、传播媒介和内容平台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消费者有了更多表达空间,电影创作已经成为创作—反馈的双向过程,KOL以及KOC们作为体验者,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成为了决定票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本届春节档电影的结果来看,映证了这一届观众是有“主见”的观众,他们能从华丽的宣传包装下,看到创作者的态度、能力,这部分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关键意见。
观众力量,或许会成为此后电影创作者们敬畏的来源,鞭策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TopKlout克劳锐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