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Burberry、LV新年限定丑哭,跪求大牌们放过春节吧
3年前
收藏 0
5
【摘要】:我是真穷,你们是真丑~
相比于往年,今年各大国际品牌实“鼠”不易。为了“牛”转乾坤,春节来临之际,各大品牌摩拳擦掌,推出各种新年限定,想要抓住这个捞钱的好时机。
但是大牌不愧是大牌,十二生肖,无论是哪一个,只要经过了他们的设计师的手,都能丑出风采,丑出自我。
比如最近,Burberry发布的2021中国新禧贺岁系列。
且不说这个让无数时尚博主吐槽的“春运编织袋风”设计,就说今年这个“牛头”LOGO,是借鉴了NBA芝加哥公牛队吗?
除了LOGO,还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牛头帽子”以及印有活牛图片的衬衫。(小声说,这两款售价都是5000+哦~)
作为今年第一个推出农历新年系列的品牌,Burberry显然出师不利。当然,这也不是Burberry第一次翻车。早在19年初,Burberry联合周冬雨,赵薇等人打造了一条新年广告,就被网友群嘲“拍成了恐怖片”。
近年来,Burberry逐渐走向魔幻路线,不论是新品设计还是广告片。比如它在圣诞推出的广告片《雨中曲》。
片中一群街头少年迎着比脸盆还大的冰雹走上街头跳舞,意为“不怕困难,共渡难关”。
可以看到,尽管Burberry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年轻人靠拢,却始终达不到预期。而这对于许多国际大牌而言,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每到我们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新春佳节,各大品牌纷纷上演“翻车”大赏。比如,LV新出的牛年限定储蓄罐,丑得很“牛叉”:
Coach的牛年限定有些萌,但这也太像是儿童玩具店的包包了。
苹果也推出了牛年限定的AirPods Pro,是以我们非常熟悉的emoji表情中的“牛”表情重新设计而来的,虽然看起来无功无过,但好像也就贴了一个牛??
回看往年,也有不少品牌“神作”面世。比如纪梵希曾出了一款春节彩妆限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碰瓷红双喜:
运动潮牌Adidas也曾为赶上春节快车,推出了鸡年限定:
它这满满“中国风”的麻将上的鸡,实不相瞒,我爱打麻将的奶奶都觉得嫌弃。
还有菲拉格慕曾出了一款龙年限定包包,已经不能够用辣眼睛来形容。
更有不少品牌在春节做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阴间”操作,比如:
Vans这款新年限定,让我想到了一个恐怖故事——《一双绣花鞋》。
以上列举的不过只是新年款“神设计”的冰山一角。尽管这些国际大牌钱多、胆大,但是不难看出,它们在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营销动作依旧停留在表面内容,显得十分力不从心。
一直以来,因为文化背景与地域差异,国际品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想当然地用西方审美来展示中国元素,这就使得它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
不可否认,这些奇葩的产品能够制造话题,引发的噱头与热度,帮助品牌热度迅速回暖。但是流量不等于销量,依托噱头营销产生的影响终将与品牌价值观的表达背道而驰。
从品牌建设层面来看,国际大牌要想搭上节日借势的快车加速品牌本土化,首先应该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善意解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土化营销。
比如阿迪达斯去年推出的新年限定,以及携手群星打造的短片《新年造万象》。
片中将去年大火的街舞、说唱等流行元素与蹴鞠、水袖舞等传统元素进行融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力,使得潮流与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火花。
其次,要学会深度挖掘中国元素背后的意义。借助这些元素讲好中国味的故事,在品牌诉求的传递过程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用户心智。
除了推出新年限定,还可跨界联手国货品牌,推出极富创意的限量款或者中国特别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振。比如去年德芙联合故宫博物院巧用谐音梗,推出“宫送新福,年年得福”新口味系列。这既满足了年轻人猎奇的心理,又获得了故宫文化底蕴的加持,大大增添了年味儿与中国味儿。
最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众多国际品牌仅仅注重其产品包装等表面元素的堆砌是他们营销频繁翻车的关键所在。对于国际品牌本土化的营销,应当以文化认同为核心,与消费者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从而以正确的姿势获得市场认可,而并非以丢掉长期耕耘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形象为代价,博取短暂的流量与关注。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木木MuMu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5
-已有5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