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营销导刊 营销导刊

4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因为商标近似,今日头条狙击“今日油条”商标侵权。

近日,一家名为“今日油条”的店铺引起网友的注意,由于该店铺装修、logo与今日头条极度相似,被今日头条母公司告上法庭,引发网友热议。

而对于商标侵权问题,一直是商业市场不可避免的话题。尤其是在品牌取名上更是蹭热度、抱大腿、打擦边球,总是在侥幸的品牌们真的是一条好的谋生之路吗?

天天刷头条,也不是侵权的理由

商标侵权其实不是一件新鲜话题,为什么还要拿出来反复的讨论呢?

小编确实是被“今日油条”的这波模仿折服了。蹭商标、蹭slogan就算了,还模仿别人的视觉风格,这完全是要把别人建立起来的品牌活脱脱的复制、粘贴了一遍。

从营销角度来说,不得不说“今日油条”的创始人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从商标侵权上来说,这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蹭了别人的一切,还给别人留下了把柄。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今日油条”不仅注册了“今日头条”,还注册了今日豆浆、今日豆花、今日面条、饼多多、快手抓饼等商标,这是决心要把“山寨”进行到底的节奏。

除了强行蹭了今日头条,拼多多和快手也没放过,还把“好油条,今日造”的slogan海报张贴在店内,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蹭了格力一次。事实上,在油条店里,他还蹭上了“国民老公”王思聪,将他之前火遍全网的吃热狗头像改成了吃油条的样子。

可能很多人会想,“今日油条”这四个字为什么不能用,虽然说分开的四个字不具有独特和排他属性,但是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就与“今日头条”仅一字之差,有了很大的相似性。加上店里的装修和slogan“关心你的,才是好油条”就有很强的迷惑性,不明真相的人肯定会以为是今日头条开了一家早餐店。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有网友就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这真的是无底线蹭热度。

显然,今日油条在“蹭”今日头条热度,以此来“树大好乘凉”,达到吸人眼球的目的。的确,这招“借势建势”的招术,确实给“油条店”带来不小的关注度和经济利润,成为了郑州美食网红打卡店,但也很快给自己带来了“一纸状书”。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今日油条”的创始人曾表示,是因为自己喜欢天天刷头条,才有了这个想法,并不是有意去模仿,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

这种蹭热度,投机取巧的做法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噱头,吸引眼球,来获得短期效益,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企业“安生立命之本”。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无独有偶。

尽管蹭热度和相关的山寨产品的生产一直以来被公众深恶痛绝,可如此次的“油条蹭头条”的情况并不在少数。类似的还有“雷碧”“旺子牛奶”“粤利粤”“乐哈哈”等,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谁是正版,也因此牵涉出多起商标权侵权纠纷案,而这次的今日油条也被今日说法告上了法庭,足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商标侵权事件一直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拿滴滴为例,在2014年深圳的一家公司在成立后不久提交了“滴的”商标申请,虽然说两者的商标仅一字之差,但是双方在经营服务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重合性,才导致双方不可避免的纠葛。

滴滴的认知度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成了“网约车”的代名词,也是不可替代。所以说,商标对于滴滴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虽然,滴滴在经历了顺风车安全事件之后,但是滴滴仍然在时间的洗礼中修补品牌的公信力,重塑品牌形象,还是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比如提到华为,你想到的肯定不只是一个商标名称而已。你的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它的产品外观、性能;它的哪些产品可以拍摄到月亮的照片;以及它全球领先的5G技术亦或在哪些国家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品牌通过商标传递给你的信息。

所以,这就是品牌保护的意义,而品牌保护的核心,便是商标保护。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容忍一个没有坚实价值而只是嫁接在他人品牌上的影子品牌。当品牌越大,消费者只会越挑剔,依靠蹭商标、抄袭等手段会成为品牌成长的原罪。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针对初创企业,不要只想着蹭知名品牌、大品牌的热度,品牌竞争力不是仅靠一个名字就能打造出的。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下,做一个碰瓷的品牌、商标,无论道德或商业角度,都是站不稳的。

说白了,“商标碰瓷”就是抱别人的粗腿、蹭别人的热度,借别人辛苦多年累积起来的口碑、商誉、流量“走捷径”,实现混淆视听、夺人眼球,进而发展自己、谋取利益的目的。

品牌“打擦边球”的玩法,已然行不通

品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企业或者品牌为了提高自己商品的知名度,会有意识的去取一个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相似的商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打擦边球”。

这真的是长久之计吗?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走好品牌建设之路》称,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市场经济的法治篱笆越扎越紧,如果企业发展存在思维惯性、形成路径依赖、抱有侥幸心理,在品牌建设上投机取巧,无异于自断前路。

这也就是说,蹭品牌打擦边球的玩法很“行不通”。

虽然,蹭热度、打擦边球一度被抵制,但是我们所熟悉的品牌几乎每一个都面临着“山寨版”的侵袭。对于品牌来说,蹭商标牌是为了利用别人已有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当然,这种做法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比如说,前段时间海底捞告“河底捞”侵权,虽然被驳回。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河底捞这次没有侵权,但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蹭商标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毕竟海底捞在长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品牌宣发,以此完成品牌知名度、忠诚度与美誉度的打造,“河底捞”为了蹭热度,提高销量,节约设计以及宣发成本,选择模仿名字、商标以及logo等视觉设计,也是无视了法律与道德。

复制、粘贴的商标套路,不是一条谋生之路

现象级的借鉴,看似“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成了别人的附属品,也让自身品牌的力量变的越来越弱。

套路玩多了,终究会被人诟病。一个企业需要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通过自身的能力去吸引消费者的青睐,与其“偷奸耍滑”的去蹭商标、蹭slogan、蹭创意,还不如一本正经的做好品牌资产,深入的去研究用户、研究品牌。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导刊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相关推荐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导刊

    营销导刊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导刊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