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到行为,从四点来看新时代消费者底层逻辑的转变
4年前
收藏 0
2
【摘要】:时代在变,消费环境在变,从最底层的四个消费者逻辑来看这一切:需求、动机、感知、行为。
“未来10年,是互联网创造新品牌的10年。”9月10日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如是说道。
无论你是品牌主还是普通的消费者,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最近两年来消费市场的种种变化:大品牌逐渐失灵,小品牌崭露头角,全新的品类市场被开发出来,消费者也有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消费观……
这些变化有点太快了,也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元气森林击败了可口可乐,钟薛高开启了雪糕的全新领域,小熊萌家电打破了家电实用、智能的固有印象……消费者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好“糊弄”了,你必须挖空心思去融入他们,才能从他们身上收获到宝贵的正反馈。
(钟薛高)
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未来是最值得托付的,他们都兼具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所以just do it和anything is possible才会显得那么有号召力;而对于新生的90后来说,带有强烈自我个性、小众却不随流的产品会更能激起他们“剁手”的欲望。
在聊到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时代和消费观念转变带来的后果。相比之下,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底层消费逻辑转变带来的影响。
伟大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勒特曾经说过:在新时代,光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够了,你必须要让他们感到高兴才行。
那么如何让消费者感到高“高兴”呢?我们从最底层的四个消费者逻辑来看:需求、动机、感知、行为。
01 需求:从满足到超预期
什么是满足?满足的英翻有两个词:一个是contented,一个是satisfied。
刨除使用的语序环境之外,这两个“满足”其实恰好符合消费者需求转变的过程。
我口渴了,于是我买了一瓶矿泉水。至于是什么牌子的矿泉水,其实并不重要。要是有农夫山泉那固然是好的,但要是没有,我也不会换家店再去买,而是会随便挑个别的品牌,前提是只要它能解渴就行了。
Contented所谓的满足其实指的就是我无奈之下选择别的产品带来的感受。能解渴吗?能!既然如此,我别无他求了,能满足我的需求就行了。
而如果一款产品不能满足它的消费者,那么其实这款产品就已经失败了,因为它失去了它最重要的的立足点。
相比之下,和contented相对应的satisfied则要明了对的多了。
(iphone)
拿iphone来举例,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最基础需求不外乎是沟通交流、游戏视频而已,这个部分在iphone上也许只值1000R不到,而多出来的5000R是用户为这款产品的软件布局、操作手感等一系列存在的买单费。
我买到了我需要的产品,这款产品让我很满意,我也愿意付出额外的代价,这就是satisified。
面对消费者,我们如何做到sitisified而不是contented呢?答案是很简单的三个字:超预期。
在熊彼特的社会职能定律里公司(产品)被分为两种:管理类和创新类。
什么是管理类?只是单纯的生产,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管理类。这种类型的产品消费者是不会愿意付出大价钱的,但是社会也不会让这类产品没有利润而导致破产。因为消费者需要这样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出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什么是创新类?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不一样的体验,去填补现在没有的空缺的,就是创新类。就拿上面提到的iphone来举例,在iphone之前只有诺基亚式的按键类手机,iphone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体验,消费者自然也愿意为了这种全新的存在,支付出额外的报酬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创新就是超预期所表现出的一种方式。
在总结小米的成功时,有很多人说是客户定位做的好,也有很多人说是口碑营销做的好,但小米成功的内核其实就是陈润所说的“超预期”而已。
(参与感)
黎万强的《参与感》描写了小米的种种细节:产品经理必须要要和论坛的用户聊天而且有规定时长;MIUI开发的时候,就连图标的形状都要听从客户的意见,力求让客户打个90分;生产的包装盒和市面上的完全不同,卡扣和拆封体验都远超一般……
也只有在这种每个细节都超出客户预期的状态下,小米才会在客户的心里留下如此好的印象。
口渴的时候随便买瓶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客户在喝这瓶水的时候感受到物超所值,从而能引发下次购买的兴趣。
就像科勒特老爷子说的那样,光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不够了,我们还应该让他们感受到开心。
02 动机:有形价值到自我价值
上面的写到的消费者需求,其实就是马斯洛理论中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的过渡。
对应到消费者动机的话,则是从基础的有形价值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含三个维度:有形价值(功能性、实用性);社会价值(价值观表达);自我价值(突破自我、自我彰显)。
有一天,我觉得上班太不方便了,于是我决定买一辆宝马。这么一件小事中,其实就包含了上述三种价值观的体现。
就有形价值而言,我为什么要选择宝马呢?选择皮卡不行吗?我们需要捋清楚。首先,宝马本身的性能比皮卡要好的多了(毕竟被称为“在终极驾驶机器”);其次,宝马的实用性也很高(上班开皮卡、交警怎么过);第三点,宝马是个大品牌,旗下的产品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舒适性都是有保障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
我用这三点去和我的朋友商量,我的朋友当然会觉得很OK。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自己更喜欢奔驰,因为宝马更加“霸气”一些。就有形价值来说,对于要上班的我而言这两者其实是差不多的;而深入一点,你就会发现差别只在于宝马是驾趣和权贵的代表,而奔驰则是新锐和进取的映射。我和朋友之间的喜好不同,恰恰能说明的就是我们两个社会价值观的不同。
单论代步而言,什么样的车都可以开,奔驰、宝马、比亚迪是没有高下之分的。真正有高下之分的是有形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再往前延伸一点的话,我为什么要选择宝马呢?因为宝马代表的正是“讲究排场”、“财富”、“权贵”的代表,我将自己归类为这样一类人,所以我才会选择用宝马来凸显自己的性格!在没见到我之前,你听到我开的是宝马,你会不会就觉得我是权贵者、富二代?在没见到我之前,你听到我开的是奥迪,你会不会就觉得我是公务人员、高管干部?
你看,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车,这是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并非是外界给“我”贴了标签,而是我在选择的时候,就潜意识的给自己贴了标签。
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我价值的彰显!
(江小白)
只要是可以选择的产品,只要存在可选的境地,消费者就会努力去让自己表现为自己。白领阶层的牛油果、咸蛋黄;豪门权贵的温泉蛋;兄弟朋友小聚的江小白……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就蕴含在产品设计的最初:它是三重价值塑造的核心体现。
产品经理在做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分析时,如果只看到有形价值需求,那么后续的品牌搭建就会很危险了。
03 感知:实用主义到附加值
“东西好不好,用了才知道。”这个说法放在以前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放到现在,那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了。
在18年之前,大部分人在选择家电时,最大的考虑还是在于方便性、实用性、性价比这三点。而光从这三点去做筛选的话,那么十有八九,消费者会选择头部品牌的美的、苏泊尔和九阳等。
但是小熊萌家电横空出世了,光看实用性和性价比,小熊怎么可能和行业巨头抗衡呢?但是,它有独到的取胜点:萌萌哒的颜值。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在大家都在拼实用主义的时候,一个靠颜值吃饭的家伙取得了胜利。
而这背后有的是对消费者感知的深度分析。
首先,家电(厨具)的使用者和购买者大部分是女性,男性很少会有兴趣去搞这些东西(他们更喜欢研究的是电脑、笔记本的配置)。其次,女性对于产品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敏感,她们更能接受的是产品的颜值,这种东西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第三,90后消费者正在崛起,无论是消费力度还是消费导向,都决定了她们会选择“全新”的产品来代表自己。
(萌家电)
对于新时代的消费者而言,自己做一顿饭好不好吃,没那么重要;做饭时能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很重要!
依稀记得在李佳琪的某场直播里,有个厨具的卖点就是能拍到内部食物的照片,并且可以传回到手机里。你看,消费者的关注点就是这么奇怪。
18年、19年是网红餐厅风头最盛的两年。有时候,一道菜端上来要等很久,吃的时候也感觉不过如此;但是,这个上菜的过程的确是很赏心悦目的。干冰、火焰、闪光,没个“不灵不灵”的特技,你都没脸说自己是新晋大牌餐厅。
就连前两天去海底捞吃饭,10块钱的拉面,拉面师傅还要当场为你耍段杂耍才给你入锅。你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收获了满满当当的仪式感。于是,你觉得这家餐厅来得值了,这件产品买的值了。
而这就是附加值带来的变化!
“东西好不好,买了才知道”,应该改一改了:“东西好不好,买前就要知道!”
04 行为:折扣到追随
从消费者需求到消费者动机再到消费者感知,终于,消费者要发生购买这个行为了。
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来了。
什么时候产品最好卖?哪个渠道最适合这个产品?以及核心的这个产品该不该打折?
(天猫双11)
在购物节频繁加直播带货兴起的现在,折扣成为了大多数商家提升销量的一种常规手段。但是,我想说的是折扣要适当,让消费者自愿去跟随才是更有效的做法。
普通的化妆品,即使打了五折、六折,消费者在购买前依然会再三审视;而一直不打折的海蓝之谜、巴黎欧莱雅,在消费者眼里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频繁打折最大的问题是透支了产品的价值度。这一点,无论是最初的美特斯邦威,还是后来的李宁都是很鲜活的例子。
靠着折扣拉进销量、清理库存可以是不得已之下的做法,但是单纯的想靠着折扣盈利,就会非常的危险了。
传统的品牌三度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忠诚度意味着跟随,也意味着从产品到品牌的终极胜利。
仅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看,想要制造“追随”是需要上述多个环节的组合的。
对于很多商家而言,品牌和顾客的关系直到购买结束就停止了,不需要反馈,不需要额外服务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的销售环节是绝对不可能在货物交付的时候就结束的。
IBM在推出Series/1小型机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除了是计算机的销售商之外,也是一个客户的服务者,从搬运到组装到教学,IBM靠着大家都不注重的售后获得了全新的市场和消费者。
和消费者达成和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追随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总得去做,不是吗?
时代在变,消费环境在变,消费者的底层逻辑也在变。那么作为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广告人,我们又有什么不变的理由呢?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阿撒C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