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大街人才,但创始人却找不到品牌操盘手?

HBG品牌研究院 HBG品牌研究院

4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接下来最缺的岗位,其实是品牌操盘手。

·总是有很多创始人咨询HBG院长麦青老师,如何筛选品牌操盘手?有没有优秀人才推荐?

人才不够,是制约国货品牌下一步增长的关键要素。接下来最缺的岗位,其实是品牌操盘手。

创始人都迫切想要找到能够对品牌心智和生意增长负责,可以端对端到品牌操盘手,但是实际市场上很难找到完全匹配到品牌操盘手。

为什么品牌操盘手最为稀缺?

现在满大街都是营销渠道抖音投放运营人员,但创始人都找不到好的品牌操盘手。

首先,源于过去的企业组织架构导致的系统性人才匮乏。

在过往时代当中,甚至在当下还是有90%以上的企业,依然还是在传统4P理论指引下,采用碎片化的“职能划分型”组织架构,而非基于“品牌用户”终极目标指引下的“系统型”组织架构。

这种组织架构本身就难以培养系统性的人才,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碎片化的职能当中发挥作用,每一个人的心思也仅在自己碎片化的职能部门当中,并不会系统性的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系统性的思考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过去年代当中根本就很难培养端对端的操盘手人才。

其次,过往品牌总监,大多数不扛生意指标。

由于过去的组织架构所影响,导致过去很多企业培养的品牌总监,可能仅仅只关注创意内容和品牌形象,不太关注生意指标,更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前端内容与品牌形象工作,到底和生意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是什么。正因为常常不扛生意指标,导致过去的品牌总监所具备的经验,在当下时代已经不适合了。

第三,创始人和操盘手对于品牌的认知,不统一。

对品牌认知不统一、对品牌工作的落地思维不一样,就会导致各种矛盾冲突。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企业当中高管和创始人认知冲突、双方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都很委屈,也就很难能双方互相匹配对方的期待。

很多创始人在抱怨高管不具备端对端、直接做生意增量的能力,很多高管在抱怨创始人不懂得品牌,只关注销量。创始人理解的品牌工作,终极是期望解决生意问题。而团队理解的品牌工作,可能更是branding讲故事,更期待建构所谓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与情感链接。

第四,市面上本来就缺乏文理科综合平衡的人才。

做品牌是一个数学题,必须要了解生意增长的底层逻辑,先要搞定品牌增长,同时要做好用户心智。而要做一个伟大的品牌,就得在数学逻辑的基础之上增加文化素养和美学素养。

而我国的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文理科分开,很难找到我立刻综合平衡的人才,在实战当中也很难同时打磨一个人的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导致想找到既懂用户心智、又要懂生意的操盘手少之又少。

第五,许多创始人就是品牌操盘手,下不来岗。

很多创始人依然忙活在一线,自己担任品牌操盘手,下面所有的人,无论是叫副总裁或是叫总监,都只是他的小助理。即便招聘到了潜力股,创始人依然还是放不下权力、下不来岗,又会把这个潜力股人才变成了小助理,然后就觉得不好用,双方互相吐槽对方不接地气或水土不服,实际上两方都搞不清楚原因是什么,最后不欢而散。

第六,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

品牌经理制度本来在中国企业当中发展就太晚,目前90%的企业依然不知道品牌经理制的存在,导致压根就不知道要去培养品牌经理和品牌操盘手,更谈不上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

品牌操盘手的人才画像是什么?

正因为品牌不是营销、不是广告,而是一系列——从市场洞察到用户洞察、从品牌资产体系搭建、到产品策略、内容策略、价格体系,再到大单品上市节奏、营销渗透、渠道渗透、组织架构、动作节奏、预算财务等等从头到尾、从0到1的系统化品牌经营的全过程。

所以,品牌操盘手人才的画像,必须要有7大核心能力体系:

1.专业体系化的品牌思维

2.整合所有资源的能力

3.极强的领导团队的能力

4.更有坚定的品牌策略

5.强大的大战役团队落地能力

6.判断力与决断力

7.踏踏实实在一线落地日拱一卒的愿力

品牌操盘手一定要具备品牌体系化思维

品牌操盘手一定不要为了做品牌而做品牌,做品牌的目的,不是为了美誉度,也不是为了获得媒体赞美的表面荣誉,而是非常实际的3个目的:

  1. 为了赢得用户

  2. 为了活下去

  3. 为了活得好

品牌操盘手切忌陷入到情情爱爱虚了吧唧的品牌情感营销当中拔不出来,错以为情感才是品牌的目标,大错特错。做品牌,就是做企业、做生意,是非常现实。

基于这三个目的,回到品牌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品牌操盘手的工作终极KPI,是为了跑通2个模型:

  1. 品牌心智模型。

  2. 内部品牌系统化管理能力模型。

前者是关于品牌经营的终极指标。

后者是关于内部能力模型的。

缺乏终极指标,品牌工作就容易陷入到为了品牌而品牌的中间过程而已,部门之间就会各自为政,各自有各自的KPI,并不会真正朝着终极目标而前进。同时要注意,不是只奔着生意增长而已,而要关注品牌心智模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销量是源于品牌心智模型跑通了,而不会跑偏。

但仅有终极指标,缺乏能力模型也不行,尤其是可复制性的团队能力才是真正让品牌系统化建设,不要流于表面,也不要只做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内化,在团队的工作思维与工作体系当中去。

正因为需要体系化的全盘操盘品牌,所以需要操盘手,必须要具备体系化的品牌思维能力和落地工作能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HBG品牌研究院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HBG品牌研究院

HBG品牌研究院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