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灯光能磨皮”, 花398去海马体不如在火锅店拍写真集?

Vista氢商业 Vista氢商业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灯光才是餐厅的必修课”

她翻了个白眼,甩给我几条小红书笔记,照片中的人个个姿容胜雪、肤如凝脂,置身朴素环境却更被反衬得光彩照人。阿财指甲点点文案——“海底捞的灯光真是绝美”,言下之意昭然若揭,海底捞的灯光好,去那儿拍照保证出片。

我恍然大悟,原来海底捞已经成了拍照宝地?我每次去都只顾盯着眼前番茄牛肉汤,倒真没举一反三,想到牛肉汤的晶莹透亮可以挪用到人像拍摄上。

海底捞,你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

01想在餐厅出片,不比高数容易

在海底捞拍照不稀奇。

起初,事情还比较单纯,照片主角通常是琳琅满目摆满一桌的菜;

后来,随着海底捞越来越能整活儿,生日照和离职照也越来越多,“生日快乐”的灯牌熠熠发光、“漂亮宝贝不干了”的横幅制霸全场,搭配仓皇失措只能尬笑的 i 人食用,风味更佳

图源小红书@帽子才是本体、@嗨姑娘

简单朴素的日常探店照,也开始涌现各种变体。比如“公主请吃饭”

图源 小红书@健健小弟、@新野

又比如食物挡脸,既有趣,还省了化妆和表情管理的麻烦

图源小红书@R.R.、@有乔-、@囍柚呀🍊

阿财想拍的那种照片,是最近的流行,不需要整活儿,也没多少创意,就是坐在火锅前拍一组生活照,不失为一种返璞归真。

从社交平台上看,海底捞其貌不扬的桌子和卡座,已经成了许多人“人生照片”的拍摄地。照片中的人,被明媚而不刺眼的灯光均匀照亮,皮肤像上了一道磨皮美白工序,有人专程带上了“拍照神器”CCD,有人说手机随便一抓拍都很出片。

图源 小红书@野兽nnn

就我个人愚见,比起绞尽脑汁琢磨副业,灯光美、拍照靓可能更有竞争力

因为餐厅“死亡顶光催人老”,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痛点:

哪怕最轻薄服帖的粉底,一旦稍有卡粉起皮在顶光下都会分毫毕现;

泪沟眼袋法令纹更是无所遁形,不管你用红的绿的紫的遮瑕膏调了几次色;

用镊子小心翼翼粘上的假睫毛,无所谓单簇还是整条,反正顶光一打,就会在脸颊上投射出形同蜘蛛的阴影;

用吹风机精心吹出的蓬松高颅顶,让黄色顶光一照耀,也变成一把支楞八叉的枯草

还可能产生一种灵异效果

总之,出行前为美丽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在坐定后成为反扑向自己的一股股恶意。这,就是顶光的劣迹。

就上个周日,我许久未见的朋友从深圳到北京出差,我们一块儿去吃饭,席间想拍照留念,点开前置摄像头却有点四顾茫然——我们在顶光下,说是形容枯槁也不夸张,眼袋耷拉到人中,法令纹里能撑船,很像上海万圣节那个cos“乙方”的。

我们忘了“避开死亡顶光”这条挑选餐厅的首要铁律。

图源小红书@大表姐开箱

一旦遭遇顶光,“出片”就会变成一次综合人像摄影、信息技术、艺术绘画的大考,考核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手机参数调整曝光、用手机自制补光灯(找一张纯白图片亮度然后调到最大)、采取正确的拍照姿势比如微微低头,别傻乎乎用脑门承接顶光的洗礼。

小红书博主@神奇宝贝 的顶光出片攻略,被点赞33万次、收藏23万次

或者,更便捷的办法是P图

图源小红书@因风吹过蔷薇

吃饭得找灯光好的地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识。要不要拍照打卡且不论,至少看起来皮肤状态良好、精神状态稳健。

吊诡的是,虽然餐厅一直被吐槽“死亡顶光”,但要说餐厅没在“出片”这方面下功夫,那又是大大的误解了。

当各行各业都深谙“想出圈,先出片”的规律,但凡想发一笔“颜值经济”财的餐厅,从壁纸瓷砖,到立柱地板,从吧台桌椅,到碗碟刀叉,都无一处不彰显对装修装饰的用心,甚至在餐厅里专门打造一面“打卡墙”“拍照角”也早就不算罕见。

这与隔三差五就得找找新选题的博主们,又可谓一拍即合。

现在,简直每种餐厅都有了自己的出片模板

茶餐厅曾经只是两广打工人的兜底食堂,现在是小成本致敬王家卫的最佳片场

霓虹灯、旧海报、马赛克瓷砖是茶餐厅应尽的义务,卡座最好是赭石红,桌子首选是松石绿,玻璃杯装的冻柠茶是趁手的拍摄道具。你需要做的是吸管戳在嘴角,表情若有所思,能不看镜头就不看镜头,参考《堕落天使》里的李嘉欣、《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光圈拉大,灯光正好照亮乌发雪肤,身后桃红柳绿一片氤氲没入昏暗灰调。

作为疲惫白领的深夜疗愈所、都市男女的推拉竞技场,居酒屋同样讲究低像素复古胶片感,走的却是另一套范式。

昏黄灯光加原木色桌椅,就是居酒屋的一层解压滤镜。在这里不要迷离要俏皮,不要深沉要搞怪。看见那个比脸大的啤酒杯了吗,拿起来,摆出要和镜头干杯的架势,那串葱烧鸡肉,咬住,或者夹起几根拉面,又或者筷子代替手指比耶。在柔和灯光下,你是品尝小确幸的元气女孩,或男孩。

最近十分流行的“韩女拍照法”,则很合适咖啡厅,vibe是精致千金又在轻轻享受人生

这是一种极难捕捉的感觉,人和店都需要在非常精致的同时又非常随意

画中人看起来完全不在意形象管理但每一缕滑落到前额的头发、每一条大笑时挤出的细纹、每一处随动作形成的衣服褶皱,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环境看起来平常惬意,但是墙壁纹理、桌椅形态、杯碟设计,但凡哪个细节没精致到位可就露怯了。

简单来说,“韩女拍照法”就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进阶版。

我的朋友阿财曾仔细研读博主们总结的拍照攻略,说还不太娴熟的人要抓住一个秘诀——“真吃真喝”,不能装,表情也得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满足,尽管手里只是一杯冰美式。阿财说起来头头是道,等真上镜却总是破功,不是笑得太做作就是吃得太猖狂。我宽慰她说算了,韩国人一向是能把泡菜配泡面也吃成绝无仅有的人间美味的,这不全是技巧,这兴许是基因。

海底捞其实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出片模板。

有博主贴心提示,因为椅子是绿色的,所以穿白色衣服会更好看,有博主建议录视频再截图,这样更自然,至于拍照姿势,当然也有可借鉴的公式。

图源小红书@宝崽

而所有这些分门别类的攻略,想派上用场,前提都是先得能不动声色间降住顶光。

02人均预制菜的餐厅,只能卷氛围感了?

从前选餐厅,主要看菜,以及琢磨氛围合不合适、档次够不够格,现在还得琢磨人坐在里面好不好看。

毕竟很多时候,“氛围”和“档次”就是让每个人面目狰狞的罪魁祸首——餐桌正上方一盏黄灯,超出黄灯直射区又乌漆嘛黑。

图源 微博@黄腿肠

为什么要在餐桌上方设置顶灯,因为餐厅的光线首先要服务于餐桌,把桌上的菜照出诱人色泽,也方便顾客看菜单。那又为什么不直接把整个餐厅都整敞亮点,这就有点历史渊源了

据消费历史学家简·惠特克(Jan Whitaker)介绍, 19世纪80年代,电力才进入餐馆,而且也并不稳定,旁边还得备个煤气灯补光,只有家底厚到一定程度的餐厅才能真正依赖亮度更高的电灯照明;20世纪初,电力成本下降,电灯越来越普遍,营造敞亮的环境,就成了平民餐馆展示自己有多干净的一种方式

于是,高档餐馆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当充足的光线不再彰显财富,昏暗的灯光倒成了高档餐馆自我标榜的新策略

至于这种策略为什么能成功并得到推广,那是因为暗一点确实有助于营造氛围

有研究指出明亮的光线使人感到清醒、精力充沛,有的餐厅需要顾客保持这种状态,比如快餐店,最好来了就吃、吃完麻利走,这些餐厅不仅灯火通明,桌椅通常也不那么舒适。

甚至,明亮灯光还能让人们更“自律”

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光线明亮的餐厅里,人们选择健康食物的几率要比在昏暗餐厅高出16%-24%,就是因为明亮光线让食客清醒,而在昏暗的餐厅里,人们更可能对热量放松警惕,也会吃得更慢更仔细。

台剧《有生之年》中男主角对约会地点的主要设想就是灯光美

因此,想追求更高客单价的餐厅,借幽暗的灯光,让顾客放松下来,产生身处私密环境的安全感,忘记计算卡路里,前菜、主菜、餐后甜点一个不落,再喝点小酒,只想坐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近些年在国内兴起的bistro(小酒馆),能成为“中产收割机”靠的就是氛围,那是一种所谓“微醺感”,这种感觉需要考究的装修、轻柔的音乐、舒适的桌椅来烘托,幽暗的灯光亦是点睛一笔。

北京“发发bistro”的老板周正檬接受“半熟财经”采访时透露,平均每桌客人的消费时长都超过两个小时,酒水的销售额比餐品还高,其中不乏冲动消费,“最开始就喝一瓶,然后喝着喝着特别开心,氛围一起来大家就觉得必须得继续”

久而久之,“餐厅越暗越高级”几乎变成一种潜规则。点菜的时候得偷偷掏出手机开手电筒看菜单的餐厅,不是有米其林的星,就是在摘星的路上。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标都是营造氛围,实际可能被人避雷

餐厅都知道拍照好看是加分项,努力提升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打卡价值,而想打卡却被拍成黑山老妖的消费者只能紧急搜索:餐厅太暗,拍照难看,有什么补救的方法?

小红书搜“餐厅”弹出的联想词条首位,不经意间说明很多

甚至菜也变得一言难尽,可以直接投稿豆瓣炸厨房小组。

图源 微博@小渔拌星星

拍照难看都是其次,昏暗光线还容许太多食物界的伪装者滥竽充数、蒙混过关。

再和平的冲浪选手也会生气丨图源微博@和平冲浪选手

在如何打光这个问题上,餐厅还有很多要学。

毕竟,在这个预制菜成标配、外卖送全城的时代,餐厅总得给我一个出门吃饭的理由吧?

现在冲着“特色菜”去吃某家餐厅,都快成美好幻想了。

餐厅老板难以抗拒量大活好还省钱的预制菜,节约后厨成本到连大厨都能一并省掉;人均福尔摩斯的消费者,则能把各种同款预制菜供应商都给扒出来,这些会做生意的供应商各有网店,一键下单让你在家就能吃到佛跳墙,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去年FBIF食品论坛上,就有观众向某预制菜品牌方提问:如果我在超市就能买到餐厅同款预制菜,那我何必还去餐厅吃?

品牌方首先强调预制菜已经是大势所趋,然后表示各位大厨和餐厅要提高预制菜加工水平,创造附加价值。所谓附加价值,也就是服务、体验感、氛围感了,这些才是餐饮企业今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这一点上海底捞早已领悟,火锅好不好吃恐怕都没那么重要了,在体验感上花样翻新做文章可能才是“捞客”之道。

据界面新闻报道,海底捞从今年年初起下放了产品上下架的权限,店长和大区拥有调整产品和服务的权力,之前上了热搜的“演唱会捞人”,在无锡试水的洗发业务,在青岛、上海、北京出摊外摆,都是新尝试。

不过,似乎还是“打光好能出片”无心插柳,直击痛点,让许久不吃海底捞的我重新动了心。

不能赖我肤浅又苛刻,其实米其林也是这么想的。

作为餐饮界最具权威性的裁判,米其林评判的从来都不只是菜好不好吃,氛围感也是重点

主厨查理·米切尔 (Charlie Mitchell)对《纽约时报》坦白,自从去年摘得一颗米其林星星,他就开始难以克制地在菜品中加入“果泥、薄饼、香草、鲜花”,只为了让摆盘看起来更精致

“摆盘是金钱操控行业的缩影”,另一位主厨尼基·中山 (Niki Nakayama) 说,她有两颗米其林星星,“你能承担得起雇佣更多人专职举着镊子细致摆盘、专职让玻璃保持一尘不染的成本,同时给所有雇员定制统一制服,你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米其林星星。”

电影《菜单》中具有讽刺意味的那些“可以但实在没必要”的夸张摆盘,已经成为高级餐厅中通行的规则。

《菜单》

在资深室内设计师杰夫·利昂(Jef Leon)看来:“精明的餐馆老板应该意识到,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就应该好好设计灯光,因为灯光决定了基调和气氛,即使预算紧张,照明也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从海底捞现在这与海马体齐名的反馈来看,比起不停琢磨创新摆盘、花式开展附加服务,改改灯光,大概是投入产出比最合算的引流小技巧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Vista氢商业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Vista氢商业

Vista氢商业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