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人为何要具备象限思维?
1年前
收藏 2
0
【摘要】:找到可定型的指标和可量化的数据
*象限思维一般指四象限思维,形式也可在第一象限划分为四大板块。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总能抽丝剥茧、快速反应,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似乎他们脑中存有各种算法般,总能将庞大的数据和信息转化成可落地的知识与智慧,进而解决问题。
我在对过往策略体系的梳理中,找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象限分析法。
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我们可以对复杂问题进行拆解,找到衡量问题出口的定性评判要素,然后找到定量指标,以坐标轴直观的形式,展示思考路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象限思维
2. 如何用好象限思维
3. 象限思维应用举例
1. 什么是象限思维
在讲象限思维之前,我们先从本源出发,找到象限思维存在的本质。
象限一般指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限。它的提出者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主要是基于其这样的思考:几何图形是直观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让几何图形的点和满足方程的每一组“数”挂上钩?
象限由此诞生,而对于品牌营销人而言,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我们下决策时,一般先会先找到衡量要素,也就是定性逻辑。然后找到这个要素的数据指标,相当于定量维度。最后,将二者各就各位,在象限图里确定适当位置,从而快速找到问题的出口。
因此,从策略分析实操的维度,象限思维可定义为:在遇到某个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衡量要素(一般为两个),然后将要素进行量化,放在象限图里,直观表达选择的方向。
2. 如何用好象限思维
象限思维的核心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以图形直观化。
1. 首先是定义问题,对问题进行追问,哪些是表面问题,哪些才是本质问题。
2. 然后是分析问题,策略就是做选择,分析问题需要找到选择的逻辑,确定定性要素。
3. 最后是解决问题,找到衡量要素之后,接下来需要落地衡量标准,相当于定量的部分。
在数据层,部分问题没有直接具体定量的数据,可以尽可能去拆解各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衡量各方优劣势,一般可以从1-5分或1-10分进行打分评判。
3. 象限思维应用举例
案例1:赛道选择(份额&增速)
*从市场维度分析赛道选择
市场需要选前景性赛道,可以看市场份额和行业增速两个要素,市场份额说明当前盘子够大,过往增速可以判定未来的空间预期。
当我们在说选赛道时,其实我们在选择什么?
从市场角度,在意的是天花板层,这就像在塘里捕鱼一样,首先是这个塘里本身的鱼够多,大家抓都能分到,以及未来能繁殖更多的鱼。
我们可以将市场份额和增速分别作为横纵坐标,从而划分出四个象限。
-
大份额,高增长:机会品类;
-
小份额,高增长:潜力品类;
-
大份额,低增长:成熟品类;
-
小份额,低增长:规避品类。
案例2:竞争分析(SWOT分析)
实现有利的竞争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竞争环境,二是竞争条件。前者是企业外部机会与威胁视角,后者是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逻辑。
不论是竞争环境还是竞争条件,都是相对而言,没有直接的数据化表达。需要进一步划分,比如竞争环境主要包含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环保层,竞争条件主要包含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资本力等。
根据不同品类对这些细分要素进行打分,从而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
案例3:自身产品结构分类(波士顿矩阵)
在规划企业产品组合时,需要考虑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以采取针对性措施。
落到可量化数据层,可从市占率和增速来表达。
-
高市占/高增长为明星产品,战略性资源倾斜支持快速发展。
-
低市占/高增长为问题产品,企业内部层取长补短,发展成明星产品。
-
高市占/低增长为金牛产品,保持或逐渐缩减投资,为明星产品提供资源帮助。
-
低市占/低增长为瘦狗产品,采取撤退战略,避免资源浪费。
总结:
象限法主要在于找到可定性的指标和可量化的数据,目的在于分析的科学性。
而这个方法之所以可复用,在于其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路。不仅有具体方法,同时也可对应多个场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策略人藏锋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