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热店需要策略吗?

策略人藏锋 策略人藏锋

1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1

【摘要】:洞察人群、研究产品、理解行业。

最近,不少创意热店的朋友跟我聊到:

  • 我开了一家创意热店,但在策略岗的配备上,一直让我很头疼。这个岗需不需要,以及需要的话,又该是什么样的?担心陷入到求全,但可能进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误区里。

  • 最近我们好几个比稿都输了,甲方的说法是我们的策略不对,但还是比较认可创意的。但说实话,我们作为创意公司,甲方一般都定好策略了,我们就是按着方向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我在创意热店做策略,发觉自己就是个妥妥的“吉祥物”,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经常被人调侃为在前面几页或十几页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在工作过程中,似乎有我没我差别不大,毕竟大多时候都是先有创意,然后倒推策略,只是为了让创意看上去更顺而已。 

  • 我是创意热店里的创意,公司的逻辑就是先有big idea,然后推导策略。我们提了N个创意,经常被毙掉,原因的话老板说是“不对”,问原因,其实老板也说不清,似乎就是看他的喜好。倒也不是老板凭直觉不好,毕竟他能做老板肯定有他的原因,只是作为打工人就很崩溃。并且,直觉这个东西,也很难学到。

  • 我是创意热店里的创意,经常大家吐槽先有创意,然后倒推策略。其实吧,你也不能说这个就是错的,毕竟brief下来的话,也是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话,在不少时候,还是非常有效率且落地的。并且,我们主要还是创意为基因的公司,多花时间打磨创意也不是坏事。

    ……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开始阅读以下文章,希望能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找到问题的本质。

创意热店到底需不需要策略岗?

相信不少创意公司因缺少策略,而丢了一些单。问到原因,甲方的回答基本都是“创意确实很好,但方向不太对”,不知不觉就被塞了一张好人卡。

其实,创意无所谓对错,只是适合与否,是否匹配到这个行业和这家企业。

这时,你可能会产生疑问,我们是创意公司,甲方找我们也是知道我们的基因。在下brief的时候,一般都会给到策略方向,我们都是按着方向走,为何我们就流标了呢?

如果要回答创意热店需不需要策略这个问题,答案就是“需要是肯定的,问题在于需要什么样的策略而已”。

因为是创意公司,从方案与说服的角度,策略应该为创意服务,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创意好坏的策略性评判标准一般有三点:

1. 这个想法有创意,洞察的逻辑在于触动,触动的重要在于有冲突,以此才能四两拨千斤。

2. 这个创意符合这个行业,像是契合这个行业的产品和人群而言,不然就是自说自话。

3. 这个创意匹配到目前这家企业阶段、调性和未来的规划,具有针对性。

创意热店的策略,正在遭遇什么尴尬?

不少做策略的朋友去了创意热店,感到非常尴尬,主要是难以把握策略这个角色的“边界感”。

在讨论边界感时,我们先来谈一谈策略在创意热店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

首先,这里的策略为创意服务。

这便是入乡随俗,厘清主次关系,清晰自己需要解决什么层面的问题。

这种说法对于很多策略人而言,可能有点残酷,但这就是事实,毕竟“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其次,策略不应该是不痛不痒的摆设,沦为一味堆砌数据和放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黑话。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创意案单前面的策略部分,就洋洋洒洒二三十页,但结论基本都是大家知道的,即便你不说。

甲方不少听标的人内心os是“这些我们都知道,赶紧进入正题吧”,“前面的部分真的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或者说看起来是“正确的废话”。

如果说创意热店的目的是让策略为创意加分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便适得其反。不仅被怀疑策略推导的合理性,同时也对提案的人很不友好,因为整体带乱了节奏。

策略不应该在篇幅上太重,导致大而无当,也不能在内容上太轻,变成轻描淡写。一味求全,反而有缺,造成本末倒置。同时,浅层思考让策略不再是策略。

在创意热店做策略,怎么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如果你想在某家公司干得得心应手,有所突破,那便是证明自己岗位“存在的合理性”。 

创意热店需要的是“恰好”的策略,洞察人群,研究产品,理解行业。

1. 洞察人群是常规操作

人群洞察也是老生常谈了,也是创意热店发光的地方。

主要包含需求的理性层和感性层,以及更大层面的文化层,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主要就是找到心里被咯噔的AHA时刻,找到冲突点,打动消费者。

2. 研究产品是洞察来源

我们经常说顾客的洞察,在于从需求的维度,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发,才能找到突破口。

一是从人群出发,二是从产品出发,两者缺一不可。洞察也需要产品作为着力点,同时也是差异点,这个需要了解这家企业的产品卖点。 

研究产品是洞察人群的根基,当把产品研究透之后,其实洞察的方向也基本找到了。‍‍‍‍‍‍

3. 理解行业是生意思维

在行业层,我比较认可两句老话是“隔行如隔山”,“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工作越久,越对行业产生敬畏,对这两句话也更加深信不疑。

天才确实可以触类旁通,但99%的人都是普通人,都需要一步一脚印积累。我们常说,这人看起来就是做过这个某行业的人,以及“这人一看就是外行人”。

每个行业在品牌营销层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因为每个行业的品类属性是不一样的,比如母婴不要太花,要温情。彩妆不要太保守,要表达等等。

研究行业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不要踩雷,因为每个行业有自己特性的同时,也存在特定的雷区,好的创意从来就是带着某种规则。

有句话经常被不少人挂在嘴边,“创意是相通的”,这就涉及到共性和个性层。其实这也遵循二八法则,不过二是共性,八是个性,一招鲜吃遍天的逻辑似乎不太适用。

如果我们梳理每个行业在创意层的图谱,我们就会发现有特定的规律,都会有一条线在牵引,并且创意洞察基本都没特别大的变化,只是在不同时间点新出的形式上会有一些区别而已。

总结:

在创意热店的策略,也可以理解为创意型策略,不仅是形式上创意式表达,同时在内容上也要注意如何衔接之后的创意。

其实不少策略人面临“格格不入”的困境,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过于高傲,在不同环境中,需要重新考量自己岗位应承担的角色。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策略人藏锋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策略人藏锋

策略人藏锋

微信公众号:策略人藏锋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