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女又辱军,笑果文化被全网封杀?!
1年前
收藏 0
0
【摘要】:笑果,终于自食恶果
先分享一句来自网友的评论:
所谓“笑果文化”,既不好笑也没有文化,将来也不会有好果子,只有不得house!
不知道笑果文化的演员看到之后,会不会觉得好笑?
要是不好笑,就对了。
笑果变毒果、恶果,恐怕是今年最大的笑话。
512刚过去没多久, 我才刷到“汶川敬礼娃娃”最大梦想是当兵,没想到又看到笑果文化的辱军事件,今天相关部门终于判了,罚了1335万!
图源:新华网/新华社
靠脱口秀搞笑的笑果,这一刻被全网看笑话!
但怎么说呢, 对于市值40亿、荣获8轮融资的笑果而言,罚得实在太轻,网友建议封杀。
图源:微博网友
恕我直言,事情严重程度可不是用梗来形容。
图源:微博网友
最近有看完house脱口秀的网友,表示 house提到一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质疑其用野狗影射和侮辱人民子弟兵。
图源:微博网友
侮辱可爱可敬的子弟兵,简直是在大众雷点上蹦迪。
这样的脱口秀段子,恐怕多数人都笑不出来,脱口秀成脱轨秀,网友直接怒了。
house道歉了,笑果也回应了,却关了评论。
图源:house个人微博/笑果文化bot
对此还有人举一反三调侃关评论操作:
笑果,
你们做了违法的事,我能艺术性地冒犯你吗?
不能,老子开了评论精选。
图源:笑果官微
哪怕做下历史功课,也不会讲这样的段子。
从初稿到定稿,但凡是认真走一下文案审核流程,也不至于翻车。
难道这个过程,没有一个人觉得文案有不妥?
笑果文化对此的回应是: 文案事前审核过的,翻车的文案是临时加的。
图源:新浪娱乐
不可否认脱口秀演员除了背稿,有时候也考验临场发挥,更容易爆梗。
但公关这么“夸”演员临场表演真的合适吗?
毕竟有人考古到老电影《上甘岭》,里面出现了一幕,就有志愿军战士追逐松鼠的情节。
图源:真养猫的哈士奇节
更何况哪怕事实如回应一样,是临时加进去的。当问题出现时,演出方应该及时禁止叫停,当天就出来道歉。
更有部分网友帮忙公关:
脱口秀本就是一门冒犯的艺术。
图源:微信网友评论
冒犯感觉到了,但艺术呢?
面对如此严肃的话题,艺术不是开脱责任的说辞。三观不能跟着笑话走,各行各业都有不可触碰的底线。
没想到关键时刻,“艺术”也能当临时工。
这届公关除了临时工还有临时加,只能说“临时”两个字太好用。
这两天随着事情愈演愈烈,大家开始讨论笑果该不该被封杀,笑果文化被罚的“黑历史”也被疯狂考古。
首当其冲的就是李诞,和黑尾酱离婚之前,被曝家里摆着“东亚病夫”牌匾。
图源:娱乐热综剧
接广告说“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被罚没款87万。这已经不是冒犯的艺术,而是妥妥冒犯的营销。
图源:澎湃新闻
李诞黑尾酱直播带货效果不好,因为18.5万人观看直播只有5000人下单,李诞怼剩下的人是垃圾。
图源:追星课代表
原来真有李诞带不了的货,也有他洗不掉的黑历史。
house凭一己之力,让笑果文化成为众矢之的,黑历史被扒了个光:
2020年5月,卡姆和其他脱口秀演员因为吸毒被抓;
2023年2月,孟川个人社媒被封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023年5月,house又因为辱军言论让笑果被罚。
图源:新浪新闻
笑果文化这一系列翻车实在不冤:
只有搞事,没有搞笑。
只有笑果,没有文化。
只有冒犯,没有艺术。
正如罗翔老师在节目上说过一句话: 毕竟脱口秀也不是法外之地。
图源:腾讯视频
笑果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些恰饭平台和艺人把冒犯营销当流量。
不止是脱口秀圈,在广告圈,有的品牌也在把“冒犯”当创意打广告。
比如冒犯女性的广告。
之前有人做过一项研究,过去10年国内出现的冒犯性广告中,有一半跟“物化女性”、“女性敏感议题”、“色情信息”等内容有关。
就看最近吵翻的五个博士。
面目狰狞的几位女性,紧握拳头喊话:
“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 因为“都是你们逼的!”。
图源:互联网品牌官
喧嚣的内容太吵了,而且 贩卖容貌性别焦虑 的内容,也令人极度不舒适。
还有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脱毛广告,营造女性跟猩猩牵手同框画面,内涵多毛女性是大猩猩, 制造多毛焦虑 。
图源:小红书网友
针对 男性的秃头现象 ,有品牌直接来个里应外合的辣眼睛对比,看得头顶一凉。
图源:南宁圈
品牌一旦冒犯起来,谁都躲不过,这就还有单身族。
“爱聊”的电梯广告,找来几只狗打广告,疯狂提醒你 “你单身吗你单身吗” 。
图源:没什么高见
内涵单身有罪单身就是狗?想要吸引单身群体又瞧不起单身用户,简直恶意满满。
这些品牌不仅在冒犯特定群体,也在冒犯社会的公序良俗。
骂都骂了罚都罚了,无数个品牌的血泪史告诉我们,拍广告一定要带脑子。
但为什么冒犯式营销,还是在疯狂刷脸。
首先,这源于部分受众对“冒犯”话题的迟钝。
正如这次house录音流出之后,我以为现场观众在台下会沉默,没想到听到的是哈哈笑声和啪啪掌声。
说明冒犯这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还要考虑被冒犯的、有相关经历的当事人,部分受众确实对冒犯无感,也就当成笑话看。
其次,《乌合之众》告诉我们,意见领袖是特别偏激的。
饱受争议、偏激的观点更具有煽动性,这放在营销方面同样适用。
最后,当然是反击的声音太少, 舆论的长期纵容,让冒犯者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可以参考一个正面例子,某内衣品牌曾找来一群身材火辣的模特拍广告,宣传「The Perfect Body」(完美身材)。
后来国外抗议者们在社交平台发起“#iamperfect我是完美的”话题,上传各种身材的照片,为女性多样化的美发声,一度引起热议。
图源:爱范儿
所以,抵制冒犯式营销最好的办法,就是被置于公共讨论之中,以此回击广告背后的品牌方,让它们知道这样的广告不会有市场。
那么无下限的冒犯声音,也就越来越少。
无论是做品牌还是做节目,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前期对创意再三审核,后期宣发也要避开敏感话题。
在冒犯这问题上,能不触碰还是不触碰,毕竟随着法律逐步健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留给大家的灰色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所有模棱两可的“擦边”,往往只会造成负面作用,一旦触碰免不了别人质疑,再多的公关也只会百口莫辩。
说到底不是所有的翻车, 都可以用“没有冒犯的初衷”挽回,最后伤的是品牌自己 。
品牌与消费者的交流,互相尊重是前提。
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当流量的热度消失,才能知道谁将被大浪淘沙淘汰掉,谁是真诚对待用户的品牌,长久沉淀下来。
盲目追求“笑果”,不惜践踏底线不计后果,将会自食恶果。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顶尖广告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