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断成长的思考,看见比努力更重要的东西!
2年前
收藏 0
0
【摘要】:成长的底层逻辑
你有没有一种情况,刚学完一个新的知识,当时会了,过几天真正用的时候,又不会了。
辛苦学来的知识,发现不属于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情况我早期也会有,但是后来我发现,长久以往这样下去只退不前,让我感到非常焦虑。
很多知识我们看似很好,写到心里去了,但是发现真正实践时候,问题才真正来了。
这种现象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知识没有进行内化思考和输出,而只是拿来主义。
所以,关于如何更快速的成长,我有3点建议:
01. 懂得输出:掌握了新的知识,就要经常输出
首先,你一定要懂得输出,这是学习的核心底层逻辑。
现在很多网上的知识和方法论经不起推敲,一些经验比较少的设计师,直接拿来套上去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初衷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只是拿来主义,都没有经过自己内化后再使用。
最常见的在,很多设计师作品集中出现较多。因为我工作的原因也面试了一些设计师,加上功夫粉丝找我也看了不少,绝大部分设计师作品,问题都是出在推导上面。
比如,推导的逻辑前后对应不上,但是,很少有人去质疑这种方法论是对还是错,因为没有一个标准。
如今,百花齐放的设计方法论,每天以各种夸张的标题吸引我们去阅读,读完后很少会有人去思考这个方法对或者错?
所以这个时代,不缺知识,也不缺方法论,我们已经过了缺少方法论的时代了。
现在最缺的是,大家学完后,经过内化,然后再主动对外输出。
那么,如何内化,如何输出?
比如,你今天学习了一个设计改版的方法模型,你可以自己推演一遍,或者最好的是真正去实践一下,看下各个环节中有没有作者考虑不周的地方,或者又因为一些特殊场景没考虑到,经过这样不断折腾自己,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对外输出,输出有很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对外分享,给同事朋友分享你的思考。
又或者像我一样写文章输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这个方法的反馈,通过外在的声音,我们可以继续对知识框架进行优化完善。
02. 时刻复盘:建立学习反馈机制
我最近开始了每天的复盘,之前因为美学社群的原因,也会每天写几十到几百字的思考感悟,这件事情,让我对文字理解与语言组织越来越好了,很开心。
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关于坚持复盘的事情,你可以是每天或者每周定计划。
我敢打赌,现在也有不少的设计师,很少坚持做设计复盘,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是有惰性,但是我经常会反省自己:
如果你想懒惰,那么你凭什么想变得优秀,想变得更好?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不会骗人。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我也开始持续养成复盘的习惯,以前我也会经常反思,但是断断续续,不够持久。
当我真正开始持续时候,我发现真正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句话并不是我随口说出来的。
就在上周六,我做了第一场视频号直播。
当时,我直播完后整体感受还行,但是我回头对当天的直播进行了复盘,发现有几个环节做得不够好,或者说可以更好。
于是,我就去看了一些大佬的直播,发现他们有很多玩法,然后和我的当天直播对比,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比如直播中的互动、语速、控场、当然还有一些更稀奇趣味性的玩法。
因此,在本周六的直播,我改变了新的玩法。
当我完成这个直播规则重新定义后,我发现即时复盘督促自己成长,真的很有效果,而且你们马上可以看到我实战了。
所以,通过复盘,建立起你自己的反馈系统,自驱行动一样可以变得更好。
03. 跨行获取:行业内的问题,行业外找答案
大家经常关注我或者认真看我文章,有没有发现我去年底和今年一直在尝试改变。
比如我在写文章的模式上,或者思考的方式,又或者视频号的直播,我的切入的角度和之前大不一样了。
因为我最近在找自己的风格,就是要和同行里的其他公众号形成更大的差异。然后现在,其实慢慢开始看得见的改变。
也因为我的思维模式转变,让我发现有更广的空间可玩。
所以,大家不要局限在一个领域“内卷”,可以从其他行业或者维度思考当前的问题,然后你会发现你有很多种方法。
站在十楼看一楼和站在2楼看一楼,你的角度、视野,全局观完全不一样。
当遇到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是在同行内找答案,而你玩出了新花样,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宽度,实现创新突破。
维度不同,竞争都不在同一个层次,所以你走出了自己的路。
这种思路,大家不要小看,当你真正想去做更多的事情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经验真的非常难得。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功夫UX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