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旧营销,一种专属品牌的「玫瑰色滤镜」

大创意 大创意

3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0

【摘要】:蜂花怎么就火了

最近,蜂花火了,就是那个9块9一瓶,商场随处可见,便宜大碗又好用的老牌护发品牌。

起因是新包装异常土丑,被抖人们“恨铁不成钢”,经过官方“哭穷”等操作,随后引发网友们重新回忆起这个儿时就在用的品牌,纷纷冲直播间购买,可以说狠狠给品牌刷了波存在感。

蜂花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记忆的力量。

如果说记忆是人类延续的必要因素,那么怀旧就是漫长历史中的螺旋过程,它使我们得到慰藉、参考,去伪存真。

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说过

“毕竟在回忆里,世界上的一切看起来都恰到好处——安稳的、满足的、有趣的、被保护的、闪闪发光的”

这个世界越残酷,我们就越难舍弃“怀旧”这层“玫瑰色滤镜”。

01  怀旧,社会群体的安慰剂

怀旧情结,它储存在人类的基因序列里,只是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环境里,它被反复提及、无限放大,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群体性情绪,而品牌们也顺势抓住这一切面,找到与消费者对话的有效途径。

2012年7月,wifi还没普及,iPhone五代还没官宣,一支视频就已经率先学会了风靡网络,它便是六神官方发布的《花露水的前世今生》

视频解说带着三分幽默三分高贵再加一分漫不经心,将我们司空见惯的六神花露水娓娓道来,除了需要说明的产品历史、成分、功效等,还科普了不为人所知的冷知识,即花露水的名字来源和身份地位,自然而然地将这一经典国货产品进行拔高,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

不仅如此,视频的怀旧感,还来自上世纪老派上海的“十里洋场曾经的潮品”的优越定位,传达出当时“小资”年轻女士的生活方式,旗袍、搓麻、看戏、花露水香,更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追随。

2018年初,麦当劳带着一代人童年的好玩伴、教科书经典形象——李雷和韩梅梅,来了一场跨越次元和时空的联动。

用我们所熟知的漫画形式,重现了儿时英语课堂上的对话场景:

这次,两位同学脱离了校园背景,来到了国外某麦当劳,沉浸式向消费者们演示,如何正确用英文点餐。网友们反响热烈,麦当劳趁机产出很多UGC内容,可以说是一次完整地增加粘性的过程。

这种创意方式,始于怀旧,但又不止于怀旧,就像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回忆时刻,通过共同记忆提升双方的紧密度。

“中华老字号”五芳斋,更是“老怀旧艺术家”了,同样在2018年,将30年前的广告片重新剪辑制作,从时代特有的严肃主义风格、到模糊却极度复刻的视频画质,再到铿锵有力的播音腔解说,对于90年代进行原汁原味的视听还原,瞬间勾起观众们的怀旧情感。

五芳斋通过深挖品牌历史文化,不断开拓创意思路,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留存了一大批90后消费者。

从个人到品牌,可以得出,怀旧,从来不是热潮,而是一种与人类共存的文化形式。

国内一项针对80后的调查显示,43.7%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7.5%的人经常怀旧。

在YouGov和The7Stars发起的一项针对英国民众的调查显示,28%的人选择走向未来,而55%的人选择回到过去。

菲利普·科特勒和约翰·卡斯林曾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一书中提到: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下,人人自危。人们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逐渐显露出来,消费者开始选择一种安全的心理慰藉,用来逃避残酷现实,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安宁。于是,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与怀旧与之相对的,是现代性,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激发了人生与人心的不安定性,怀旧的冲动,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生命本能”,也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始终潜伏在人类的心灵深处,而现代性只不过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比如疫情的反复,不断勾起我们对于2019年,疫情爆发之前世界的怀念和想象。

网络情绪是一种典型印证,有人在疫情期间走入大学校园,又在不知不觉升到大三,面临毕业,她说,疫情毁了她的大学时代;也有的人说,当她看到电视里没有戴口罩的人,甚至会下意识觉得不可思议。

对现代人来说,怀旧不失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救赎”。

02  复旧,品牌的「玫瑰色滤镜」

如果说怀旧,是人类的“玫瑰色记忆”;那么复旧,则是品牌的“玫瑰色滤镜”,是品牌需要去延伸的事情。

根据百度汉语的解释,“复旧”是指恢复过去的制度、观念、习俗、状态等。而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复旧,是与怀旧相适应的,只针对旧时好的一面。

根据大创意的观察和总结,复旧营销,是品牌迎合消费者的怀旧情绪,复刻特定历史时期的元素,而作出的一系列创意营销动作。

神经科学家兼作家Robert Sapolsky发现,绝大部分人20岁左右(或是更早)听的音乐会成为一辈子播放和喜爱的音乐。而且,如果一种新的流行乐在一个人过了35之后才产生社会影响,那么超过95%的可能是,这个人永远都不会去听这种音乐。

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音乐的“开放之窗”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听音乐还是习惯性选择老歌。

对此,品牌的复旧营销可以更具针对性:锁定目标年龄层,根据这一群体的成长历程,倒推与之相对应的记忆符号,选择和探索与品牌最为契合的元素,从而进行精准化的输出。

品牌惯于从影视剧、音乐、食物、游戏、衣着、场景等层面去做复旧营销,但实际上,国内目前对于这方面的开拓,还缺乏一种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

对于消费者来说,怀旧就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可以视为对于感官的直接或者间接刺激。因此,品牌是否可以把握理论基础,从视、听、嗅、味、触的五感角度,去打开思路,展开复旧营销?

影响力广泛的超级文和友,是典型的场景式复旧,它包含着对于感官的全方位刺激,让慕名而来的打卡者仿佛坠入异世界,一个熟悉又陌生、充满着人间烟火的老长沙市井气街区。不过,超级文和友如今也面临着品牌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只是秉着游客打卡的心态,停留在到此一游,更多的记忆点,没了。

场景式复旧,无疑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但同时,记忆会随着时间模糊。如果在场景中,根据老长沙人的共同记忆,加入一些传统的叫卖声、特有的煎炸炒煮声、老式香水香膏气息等等,通过听觉和嗅觉,更近一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是不是能够达到更好的复旧营销效果?

万能青年旅店的专辑《冀西南林路行》谈不上营销,但在复旧方面却十分到位,它讲的是工业化进程对于原本神秘、饱含神话意味的太行山的无情摧毁,也顺带灼伤了一代人的精神文明。专辑中大量使用机械、碎石、雷鸣等声响,用声音对于现场进行还原,引人感同身受。

关于味觉,Robert Sapolsky总结道,就像是舌头被刺穿一般,人类体验新鲜事物的“开放之窗”在23岁时就会猛地关闭,而我们对新食物(比如说小羊胰脏或小牛肝)的开放度也差不多在39岁就会闭合了。

也就是说,年轻人对于味觉的接受度相对更为开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人执着于追随“童年的味道”、“家的味道”,味道,是复旧营销中非常重要的记忆点。

南方黑芝麻糊,1991年的《怀旧篇》是典型的复旧营销, 它勾起了一部分人对于街头芝麻糊叫喊声的回忆和憧憬,也引发了没有这段记忆的人的味觉想象。

总之,品牌在做复旧营销时,除了需要去捕捉消费群体的共同记忆,也要能够从五感上做文章,完成一种生理上的刺激,当共鸣达成,效果才能显现。

写在最后

怀旧,怀念的是一段历史,与此同时,我们这代人,也正在创造历史。

从复旧营销来说,它不完全是新概念,却有着新的内容。品牌不仅需要“博古通今”,也要能够把握现在进行时,为未来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共同记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大创意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大创意

大创意

大创意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