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太有想法,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
3年前
收藏 1
1
【摘要】:我笑不活了
甲方爸爸太有想法是种怎样的体验?
问100个广告人,你可以听到100个故事,但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段同样的历程:
一边佩服他们的奇思妙想,一边你得摁住自己的图,不要让它“胡思乱想”。
否则场面,就会变得非常魔性。
今早刷到一位设计师的分享,我是真没想到,结果能有这么好笑。
来沉浸式体验下——
-01-
这是一张你刚做好的产品广告图:
核对了一遍brief,你自觉完美展现了客户提到的文字诉求要点,于是自信按下了“发送”。
很快,客户反馈就来了。
-02-
粗一看,你觉得问题不大:
“还好,也就改6处而已。”
严格按照修改需求,你改得兢兢业业:
☞ 把模特的发色换成“更加芝士感”的黄色;
☞ 眼睛和嘴弧度加大,实现“笑容更明显一点”;
☞ 放大泡面占比,手部动作以托举替代抓握,使得商品能够成为“更加醒目”视觉的中心。
如果说前三点反馈还算具体,那后三点“感觉”就相当地抽象了。
抓了抓炸毛的脑袋, 你摸索着向需求所述“感觉”靠近:
☞ “网络感”:元素选定字母吧,指定位置是天空,那就加个热气球好了;
☞ “牧场感”;这好办,背景原本就是草坪,加点牛羊牧场元素就可以;
☞“万物皆爱牛奶海鲜杯”:其它生物,加!
改完,画面的确明亮了许多:
又核对了一遍诉求,你再次按下了“发送”。
-03-
再次收到反馈的那一刻,你有一瞬的窒息:
这红色的量,达到了令人害怕程度
你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新一轮的阅读理解。
你发现,这份反馈的可取之处在于,它不仅告诉了你要改什么,还告诉了你为什么这么改。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能让你融会贯通很多东西。
比如,你又知道了一个营销关键词——“冬季限定”。 于是你没有生硬地按要求“砍树”,而是展现出了一棵树应有的冬季姿态,最大限度防止了原画布局失衡。
但另一方面,过于丰富的反馈想法,又让逻辑开始离谱:
☞ 像马一样跑的牛?
☞ 像牛一样想吃泡面的熊猫?
☞ 嫉妒地球上有牛奶海鲜杯的外星人?
马&牛&熊猫&外星人:
更离谱的是:
☞ “让猪睡觉”??
☞ “让眼睛注视商品”??
这是“让大象转过身”的新时代说法吗?!
到这里,不是设计师忍不住,而是画面本身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你按要求改完,发现已经完全摁不住图,只能由它自己“胡思乱想”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艹
-04-
提到甲方乙方,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battle”。
但在这个故事里,其实没有甲乙方的对立。
因为无论是客户还是设计师,都曾努力地为对方考虑过——
甲方努力让自己的表述具体且有参照性(“像推特的鸟”),乙方努力在用画面实现甲方的想象力,然而双向努力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笑不活了:
没有说谁不好的意思 ,而是结果 真的就是 和谐里又透露着一丝好笑。
离谱里却又散发着一种莫名的效果引力: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造成问题的最大原因是在于:
甲方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不肯舍弃,乙方在自己的框架里拼东补西。
不是专业问题,只是因为想法和想法互相隔离。其实各有所长,但在无法融合的认知里,实现不了双向统一。
但谁说,甲方乙方的“拉锯对抗”,就只能有负效应?
当前者能让自己的想象有操作的可行性,当后者愿意试着让离谱变合理;
在无限的可能里,或许就能找到一种双赢。
即使,它在意料之外,也是一种惊喜不是?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