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一个品牌人的思考和杂谈
4年前
收藏 1
3
【摘要】:迎接一个不确定的2021
魔幻动荡的2020只剩最后一天,突然意识到时光飞逝的这一年有很多感悟、以及想要说的东西,在这里跟各位做个分享。
因为写的东西不限于营销领域,存在很多认知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内容可能会比较分散和跳跃,也仅仅代表个人的一些主观看法。
疫情
疫情的降临致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停滞,指数级增长的确诊病例让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无限的恐慌,面对这个百年难一遇的灾难、眼看着一条条生命的逝去,才发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
在跟疫情奋力抗争这件事情上,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抗疫态度、抗疫手段、抗疫效率、防疫治疗等,让全世界竖起了大拇指并纷纷效仿;真心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道主义,我们可以说拍着胸脯说:2020年中国就是全世界最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
贸易战
美国的危机日益加剧,中国的方案日益清晰;正如19世纪的英国腐朽没落,没有能力继续领导世界,20世纪的世界需要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美国领导前进。
进入21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逐步腐朽没落,已经不能领导世界克服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债务危机,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制度和文化挽救行将就木的“工业文明”,这可能就是中国所提出的建设“全球生态文明”。
职场
上半年凶猛的疫情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裁员甚至直接倒闭,导致往年春节后的跳槽旺季变成了失业季;很多人陷入焦虑并担心裁员轮到自己身上,也有不少人在网上奉劝要那些有跳槽想法的人不要乱动,整个职场充斥着焦虑和谨慎。
然而事实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职场现象,大概可以把职场人归成三类,每一类面对疫情的做法和态度都不太一样:
第一类是特别担心裁员轮到自己的头上,每天绷紧神经谨言慎行,以求保住收入来源。
第二类是截然相反压根不把疫情当回事,做的不顺心了照样裸辞,不理会社会上各种焦虑的声音,同时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极高信心。
第三类应该是最多的,有跳槽的想法但是却不敢贸然裸辞,于是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然而却发现一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我认为这三类人做出的选择都是对的,因为每个人对环境的判断不一样、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自信程度不一样,还存在性格上和目标上的差异,他们只是做出了自身所处境况下最优的抉择而已。
科比离去
当看到科比乘机坠毁的新闻,把自己闷在房间发了一天呆,思绪一直飞来飞去的不知所措,回忆起学生时期跟同学看NBA、讨论篮球、争论哪位球星更厉害的片段;那位在球场叱咤风云美如画、那位凌晨四点出现在洛杉矶球场、那位激励了无数球迷的黑曼巴,他那无比绚烂的生命难道就以这样的方式止步于此?他天生属于战斗英雄,本应在更大的战场继续绽放。
于是,重温了科比一场场经典比赛,重读了科比自传,重看了科比的纪录片……只为进一步挖掘曼巴精神的理念和准则,生怕自己的理解会有所偏差;曼巴精神诠释了人类活在世上应有的追求“永远要强过昨天的自己,人生是一场无尽的旅程”,应有的行事准则“热爱、坚韧、勤学、思索和无畏”。作为很多时刻被科比所激励的球迷,必须把曼巴精神认真贯彻并传承。
自我激励
没有谁的人生总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源源不断的能量、获得前行的动力?答案是不断得到正向的反馈。
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很难一直从外部得到正向反馈,因此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自我激励就变得尤其重要,给自己正向的反馈并不代表自我或自恋,甚至成为当代社会极其稀缺的一种品质。
要先相信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去遵守一些规律和理念,以获得行动上更清晰的指引;切忌在行动的时候却依然对自己所遵守的理念产生怀疑,信念不够坚定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认知能力的范畴内,尽量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最优规律和理念,然后再去采取行动;至于行动之后能拿到怎样的结果,只需摆出正确的心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破圈
从目前来看,当品牌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会考虑破圈:
在特定领域已经做到了老大位置,想要寻求更大规模的发展和新的增长点。
同类竞争过于激烈一片红海,不得不切入其它细分市场、或者跨界合作来寻找破局的机会。
还有一种纯粹为了跟风,既然大家都在讲年轻化、讲破圈,也得跟上潮流不能掉队,然而并没想清楚破圈的意义在哪。
这么多年来,定位一直是谈商业、谈营销绕不过的一种思维范式,然而破圈和定位貌似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冲突,因为一旦破圈成功势必会影响老用户对品牌追随的忠诚感。
直播
直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迅猛发展,已经呈现一幅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成为品牌营销的基础操作、晋升企业卖货的必选渠道。 然而有多少人或者企业真正通过直播赚到了钱?
做直播的供应商赚了钱、网红明星赚了钱、带货主播赚了钱、直播平台也赚了钱;至于品牌主更多时候是花钱的那一方,所产生的ROI往往很难覆盖投入,因此企业对于直播的使用和态度,一定不能当成纯粹的卖货工具,而要去挖掘更多的价值和机会。
跑业务
作为营销从业者,很多时候对各种营销玩法信手捏来和对营销理论熟记于心,然而却不怎么重视和了解产品,这是对市场没有敬畏之心的表现。
产品是1营销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把业务和产品研究透,再厉害的营销手段最终产生的结果,也顶多是做了很多看上去热闹的营销动作,却跟业务和产品没多大关系,也没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前往一线去体验业务,把自己当成一位做生意的老板,去一线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竞争对手、了解消费者,并想法设法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有了跑业务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业务体感会让你设计的营销活动时更务实更有效。
习惯和充电
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总是说同学之间拼的是课后时间的努力,同样在职场中同事之间拼的也是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 因为上班时间所分配的工作,是在公司和领导的要求下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下班时间如何支配完全取决于自己,长此已久就拉开了差距。
今年学会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碎片花时间,通过碎片时间的坚持养成了一些不错习惯,也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给自己进行充电学习。
自我审视
每周留出时间进行一次简短的总结,每月留出时间进行一次深度的思考,这是我坚持了多年的习惯,也从这种思考的习惯中获得了许多正向的反馈。
时间久了会发现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来认清自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修行,这种修行既是对能力和经验的总结、也逐步提升了自身的格局。
信息
利用碎片时间在社交平台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来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朋友圈能得到别人筛选过的优质信息,通过微博能立马知道当前的热点是什么,刷个抖音也能知晓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有哪些……
信息可以分为消费型和工具型两种,消费型的信息通常是为了满足娱乐消遣的快感,而工具型的信息却是为了掌握信息作为许多决策的依据。如今所有这些都只需要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轻松实现。
社交
因为工作的愈发繁忙,渐渐能够抽出来去维系社交关系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过船到桥头自然直,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发现通过碎片时间来维系社交关系、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以前可能会选择定期见面聚会、聊天,如今更多是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通过朋友圈的点赞而保持日常互动、偶尔抽出时间聊一下近况等,能够长期沉淀下来的关系也许真的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快速切换
真正能够平衡好生活和工作,在生活获得快乐、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项特别的技能就是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两者之间快速切换;当其处于生活模式,能够把所有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抛诸脑后,尽情的享受生活美好或陪家人渡过快乐时光;而一旦切换到工作模式,又能快速进入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高效地完成手头的事情。
不过听说能否在生活和工作两种模式间自由切换,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程度的关系,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天赋。
拔高维度
很多时间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个的框框里面,生活不顺心会憋在心里一直难受着,工作中遇到不公或挫折会产生抱怨。
然而如果能够冲破现有的框框,把时间维度拉长以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些不顺心和挫折,就会发现从人的一生来看这些事情,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插曲;相对整个宇宙来说个体就是沧海之一粟,接受和体验一切的酸甜苦辣因为这才是人生。
打工人
罗振宇曾提到过一种雇主与员工的新型关系,就是和公司约定好当你离开的时候,希望公司帮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员工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成长,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技能、价值观得到了提升。这才是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工作了几年后,应该去追求的最大的收获。打工人抱有创业者的心态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健康
最后想简单说下健康,身体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无论你是否年轻,也无论对自己的身体有多么自信,要有意识的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注意饮食少熬夜多锻炼。
一篇并不充分的2020杂谈,迎接一个不确定的2021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老泡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3
-已有3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